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分别写了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课文情节夸张生动,充分体现了神话故事想象奇特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主要内容,也要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为学生的创造性复述搭好支架。学习目标(一)认识“措” “混”等9个生字,相机理解“黑黝黝” “惊慌失措” “流窜” “粘稠” “坍塌” “传颂”等词语的意思。(二)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色石的经过说清楚、说生动。(三)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色石的经过说清楚、说生动。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观看《女娲造人》。2.联系《女娲造人》引出《女娲补天》。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阅读任务一扫除字词障碍,初知大意出示阅读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2.交流反馈。(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相机区分“拣”和“炼”。(2)相机交流不理解的生词。预设:3. 快速默读课文,简述故事,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相机引导)[设计意图]了解本文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理解优先于教授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随文区分字形,理解词义是夯实课堂基础的必要途径,对随之展开有条理的、递进式的关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表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阅读任务二借助文言文,提炼“经过”,感受神奇1.出示文言文,播放录音。(《作业本》第五题)出示阅读任务二:阅读三、四自然段,找出课文中与画出来的句子相对应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女娲在补天过程中做了哪几件事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贴。 交流对女娲的认识,对神话的感受。 5.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善用作业本等工具书,现代文与文言文的互动,打破文言壁垒,拓宽学生学习面,借助精简的文言表达辅助学生更好地概括目标内容。(四)阅读任务三内容补白,扩展复述出示阅读任务三。(《作业本》第三题)小组合作,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2.小组合作,借助作业本中的小气泡说一说。(相机出示示意图辅助)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从夸张的情节、拥有超能力的人物等方面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预设:学生在引导下没能有较好的表达,教师出示示范片段。通过示范片段和学生汇报,打开神奇的想象之门,并进一步感受女娲的形象。4.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借助学习支架,使想象更有的放矢,小组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的课堂想象活动让神话的神奇特质更鲜活,更具感染力,对学生的神话学习更具渗透力。(五)回顾方法,推荐阅读1.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梳理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2.小结学法。3.推荐阅读。(1) 阅读《中国古代神话》。(2) 阅读《希腊神话故事》。[设计意图]无论梳理和总结阅读方法还是拓展神话故事的阅读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积累、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