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科学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优讲义(十九):滑轮组(2)【word,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浙教版科学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优讲义(十九):滑轮组(2)【word,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同时具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1)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
②按图甲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③按如图乙所示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G以及动滑轮的重G轮的关系为F=(G+G轮)/2即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几。
(2)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 (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二、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
定滑轮 动滑轮
图示
表达式 F=G F=F摩,F摩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F=(G+G轮)/2S绳=2h物v绳=2v物 F=F摩/ 2S绳=2h物v绳=2v物 F=2G+G轮S轮=s物/2v轮=v物/2 F=2F摩S轮=s物/2v轮=v物/2
【能力拓展】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F无论沿什么方向拉,拉力大小均等于物体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只有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时,拉力大小才等于物重的二分之一。(不考虑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例1、物体A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滑轮是定滑轮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4瓦
C.使用此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4N
例2、重为30牛的A物体,分别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进行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18N,F2=8N,A物体在10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5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B.F1做功比F2做功少
C.F1与F2做功的功率相同
D.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同
例3、如图所示,,,此时物体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以的速度在物体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的功率为
B.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C.如果增大,物体可能向左运动
D.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1.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的重量都相同,用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将重物G1、G2提髙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B.若,则甲机械效率大于乙机械效率
C.若,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相同
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2.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
A.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3N
B.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C.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增大
3.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l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4.如图所示,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A上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0N的拉力F(图中未画出),则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_______N。物体B的重力是_______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
1.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0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已知工人所用的拉力F大小为250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4倍。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了6m 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500N
C.拉力F的功率为12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用该滑轮组提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 G=80N 的重物到高处。用竖直向下的拉力拉绳的自由端,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物上升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在 2s 4s 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 2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滑轮重为20N
B.0 2s 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为40N
C.2 4s 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为2m/s
D.4 6s 内,拉力F的功率为100w
3.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 A 对于地面静止,物体 B 以一定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则 A 与地面、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分别为(  )
A.2N 6N 9N B.6N 6N 6N C.4N 2N 9N D.2N 6N 6N
4.如图所示装置,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4N的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住物体B,物体B以0.3m/s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现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物体B时,使物体A以0.6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和轮轴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8N
B.当物体B向右匀速运动时,物体A的速度为0.1m/s
C.当水平向左拉物体B时,拉力F大小为12N
D.当水平向左拉物体B时,拉力F功率为4.8W
5.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1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将增大
6.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50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
求:(1)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3)物体A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
答案及解析
例1、D
【解析】
A.根据图片可知,滑轮固定在物体A上,跟随物体一起移动,为动滑轮,故A错误;
B.拉力移动的速度
v=nv物=2×0.2m/s=0.4m/s
则拉力的功率
P=Wt=Fst=Fv=2N×0.4m/s=0.8W
故B错误;
C.此滑轮为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可以省力,故C错误;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f=nF=2×2N=4N
例2、D
【解析】
A.A物体移动的速度
甲图中
n=2
则乙图中
n=3
则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
v绳1=2v物=2×0.05m/s=0.1m/s
绳子自由端F2移动的速度
v绳2=3v物=3×0.05m/s=0.15m/s
比较可知,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甲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1=2s=2×0.5m=1m
乙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3s=3×0.5m=1.5m
则F1做功
W总1=F1s1=18N×1m=18J
F2做功
W总2=F2s2=8N×1.5m=12J
比较可知,F1做功比F2做功多,故B错误。
C. F1做功功率
P1= F1 v绳1=18N×0.1m/s =1.8W
F2做功功率
P2= F2 v绳2=8N×0.15m/s=1.2W
比较可知,F1做功功率比F2做功功率大,故C错误。
D.甲图中的有用功
W有1=Gs=30N×0.5m=15J
乙图中的有用功
W有2=fs=20N×0.5m=10J
甲图中的机械效率为
乙图中的机械效率为
故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
例3、C
【解析】
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
v=2v物=2×0.1m/s=0.2m/s
F2的功率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则 fB=2F2=2×3N=6N
根据力作用的相互的可知;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6N,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4N,由力的平衡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f地=6N-4N=2N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增大F2,B将做加速运动,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与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A受力不变,同理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变,即A的受力情况不变,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
1.B
【解析】
AB.甲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乙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所以若把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多。若G1=G2,把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根据W=Gh可知,甲、乙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所以乙滑轮组的总功较大,由可知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故A错误,B正确;
C.相同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由可知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图甲中滑轮组的动滑轮绕3段绳,图乙中滑轮组的动滑轮绕4段绳,则甲、乙绳子自由端的速度分别为
v甲=3v,v乙=4v
若F1=F2,由P=Fv可知乙图中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故C错误;
D.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所做的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发生变化,所以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值发生变化,即机械效率变化,所以D错误。
2.B
【解析】
AC.测力计对B的拉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所以A对B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右;由于物体间力的左右是相互的,则B对A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对A受力分析,A受到水平向右的绳子的拉力、水平向左的B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地面对A的摩擦力,F作用在动滑轮上,对滑轮的拉力为10N,则拉动A的力为5N,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
f=5N-3N=2N
故AC错误;
B.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
故B正确;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但是AB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B间的摩擦力不变,且物体B仍然静止,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仍为3N,故D错误。
3.D
【解析】
A匀速运动,B保持静止,则A、B所受合力均为零,对B有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A对B的摩擦力,则A、B间摩擦力为5N,对A有绳子的拉力等于A、B间摩擦力和A与地面的摩擦力之和,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则当拉力为24N时,绳子对A的拉力为12N,则可求A与地面间摩擦力为
f=12N-5N=7N
物体A的速度为0.2m/s,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则滑轮移动速度为0.1m/s,则拉力功率为
P=Fv=24N×0.1m/s=2.4W
2s内绳子对物体A做功为
W=F绳s=12N×0.2m/s×2s=4.8J
4.50 25
【解析】
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动滑轮对A的拉力,即
f=F动
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和F动,即
F=f+F动

f=F动
所以
F=2f

100N=2f
解得
f=F动=50N
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拉力,滑轮与绳间摩擦、绳重和滑轮重均不计,
那么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和物体B的重力的关系为
F动=2GB

1.D
【解析】
A.由图可知,n=2,则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
s=2s物=2×2m=4m
故A错误;
B.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受到的拉力
F拉=f=0.4G=0.4×1000N=400N
故B错误;
C.拉力F做的功
W总=Fs=250N×4m=1000J
拉力F的功率
故C错误;
D.有用功
W有=fs物=400N×2m=8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正确。
2.D
【解析】
A.由图甲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丙图可知,物体在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3=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
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3-G物=2×50N-80N=20N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0~2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在地面上,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总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2股绳子向上的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支+2F1=G物+G动
则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支=G动+G物-2F1=20N+80N-2×30N=4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此过程中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压=F支=40N。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已知在2s~4s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2×2m=4m
所用的时间
t=4s-2s=2s
则在2s~4s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丙可知,在4s~6s内,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v3=2.0m/s
拉力做功的功率
P=Fv=50N×2.0m/s×2=200W
故D错误符合题意。
3.A
【解析】
(1)根据图片可知,动滑轮上承担拉力的绳子n=2,则AB之间的摩擦力
fBA=nF1=2×3N=6N
(2)定滑轮处于平衡状态,它向左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向右受到三根绳子上的拉力F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F2=3×3N=9N
(3)A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向左的B施加的摩擦力fBA=6N,向右的拉力F1=4N,二者的合力为 6N-4N=2N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N。
4.D
【解析】
A.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3,当B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时,由题意和平衡条件可得B受到的摩擦力
f=F拉=nGA=3×4N=12N
故A错误;
B.物体B以0.3m/s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则A的速度为0.3m/s×3=0.9 m/s,故B错误;
C.当物体B向左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对B向右的拉力,物体B对桌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没有改变,则摩擦力不变,所以拉力
F=F拉+f=12N+12N=24N
故C错误。
D.A以0.6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B运动速度为0.2m/s,拉力F功率为
P=Fv=0.2m/s×24N=4.8W
故D正确。
5.C
【解析】
A.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拉力和A给它的右向的摩擦力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B受到的摩擦力f=F=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误。
B.物体A的移动速度为0.2m/s,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0.1m/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拉力为F的一半,是5N,功率为
故C正确。
D.测力计对B的拉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运动过程中,若拉力增大,由于B和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仍为3N,故D错误。
6.(1)20N;(2)40N;(3)400J
【解析】
解:(1)因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则
f=F示=20N
(2)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作用在动滑轮轴上的拉力等于作用在轮上力的二倍,即
F=2f=2×20N=40N
(3)由图可知,n=2,所以
拉力F所做的功
W=Fs=40N×10m=400J
答:(1)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为20N;
(2)拉力F为40N;
(3)物体A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是400J。
2023浙教版科学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优讲义(十九)
滑轮组(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