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答案 素材(10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答案 素材(10份打包)

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后题答案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示例一:本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示例二: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示例一:作者抓住“我”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把“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了。
示例二: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课后题答案
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1:我心目中的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英雄。他身上具有不受束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追求光明的伟大精神。
参考答案2:盘古无私奉献、勇于献身,他劈开了天和地,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中神奇的地方有:
(1)盘古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4)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盘古在混沌之中睡醒后,先用斧头劈开“大鸡蛋”,天开始上升,地开始下降。然后他用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直到天和地形成。最后盘古累倒了,他用自己的身体为世界变化出了风、云、雷声、太阳、月亮、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江河、花草树木、雨露等。就这样,盘古创造出了美丽的世界。
3.选做: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后羿射日
传说古时候,天空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每天一换,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可是后来,这十个太阳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这一下,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死了许多人和动物。有个叫后羿的年轻人,他是个神箭手。他不忍看到人们这样痛苦地生活,便暗下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于是,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温暖着人间,人们安居乐业。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课后题答案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众神的名字。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朗读时要表现人物的个性,注意重点句子的读法。课文中众神的名字如宙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有的比较长,有的读起来很拗口,在读人名时要多加练习。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这样才有感染力。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吃生的东西,在黑暗中度过长夜。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到天上去“盗”取火种。他把火种带到人间,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盗”走火种的消息,非常生气,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虽然普罗米修斯十分痛苦,但他没有屈服。
许多年后,大力士挽弓搭箭射死了鹫鹰,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3.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和同学交流。
示例一: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情节最触动我。他太勇敢、太坚强了,为了人们的幸福他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即使知道自己会受惩罚,他也不放弃,真令人感动啊!
示例二:普罗米修斯与火神赫淮斯托斯的对话情节最触动我的心扉。普罗米修斯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他的话语多么铿锵有力呀!
示例三: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营救普罗米修斯的情节令人感动。他为了正义敢作敢为,真了不起。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戎不取道旁李》课后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王戎/七岁 ,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些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跑啊跳啊,玩得特别开心。忽然,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就大声招呼小伙伴们。这棵李子树好茂盛啊,树上果实累累,枝条都被压弯了,垂到了地上。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争先恐后地摘起来。王戎只是在远处静静地站着,不但自己没有去摘李子,还不停地摆手,不让小伙伴们去。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眨了眨眼睛,用小手指着李子树说:“这树长在路边,如果李子好吃,肯定早被人吃掉了。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可见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便不约而同地为王戎鼓掌喝彩。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示例一: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道边的李子如果成熟,自然会有人去试吃,如果好吃,必然很快被人们吃掉。而这棵树上的李子没人摘,说明李子一定是苦的。
示例二: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后题答案
1.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作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可以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文章内容。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示例一: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郁闷、难过)—得知有人送陀螺(开心)—得到陀螺(极其高兴)—遭受嘲笑(尴尬)—斗陀螺获得成功(欢乐、自豪)
示例二:(1)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为没有高质量的陀螺而懊恼,不高兴。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这个句子写出“我”陀螺充满期待,心里十分高兴。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个句子突出了“我”得到喜欢的陀螺,想要与朋友一战的急切心情。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这个句子写出“我”当时失落的心情,士气顿时大减。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虽然胜利小如微尘,但对于“我”这样好胜心强的孩子来说也是足以陶醉许久的一件事情,句子写出了“我”当时十分高兴的心情。
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一:仅凭相貌来判断一个人才能的高下优劣,如同以斗量大海之水,是无法知道结果的。不可因人的现状而低估他未来的发展。
示例二: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我”的陀螺虽小,但机智、灵活,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说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题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第二件事写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不能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第三件事写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见一位中国妇女受外国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课文多次出现“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周恩来写的诗,理解他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困难,困穷,危忘。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
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当时,一些外国人为所欲为,中国人敢怒而不敢言。无国哪有家?周恩来明白了,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才能强盛,个人才有好的出路。拯救国家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所以周恩来东渡日本,立志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有关科学、文学的书,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
3.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思路点拨:要想把理由写清楚,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要注意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
示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今天,我们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少年周恩来那远大的志向和胸怀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大发明,惠泽世界。如今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已走上了复兴之路。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每个人,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更少不了我们新时代的民族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一定好好读书,汲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一定有我!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后题答案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简要复述课文。
( )→( )→兴修水利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复述提示:以以上提示为顺序,用精炼、连贯的语言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复述课文: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县。西门豹到了那里以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摸清了底细,知道是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愚弄百姓,搜刮钱财,于是决定狠狠地惩治他们。
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来迎接。西门豹将计就计,以“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为由,先后把巫婆和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里。其他官绅都提心吊胆,吓得纷纷跪下磕头求饶。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的事了。
后来,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2.找出第 10~14 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示例:西门豹将计就计,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势力,教育了百姓。
好在:
(1)将计就计,救下姑娘。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首恶。
(3)假戏真做,震慑帮凶。
(4)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
3.选做:剧本主要依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
表演提示: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其次,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人物对话要结合语境和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语调。
西门豹:什么时候送新娘子啊?
老巫:禀告大人,这就要开始了 。
西门豹:把新娘子领来让我看看。(声音洪亮)
新娘(满脸泪水):拜见大人。
西门豹(皱着眉头对老巫说):这个新娘子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充满讽刺)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就说我要选一个漂亮的,
过几天就送去。
老巫(惊慌后退,支支吾吾):不要啊……
西门豹(对卫士):来人哪,把她扔下去。
(两个卫士赶紧上来,拖老巫下场)
老巫(叫声凄厉):大人,饶命啊!
(等了一会儿)
西门豹:老巫怎么还不回来,(面对官绅的头子)麻烦你去催一下。
官绅的头子(带着哭腔,磕头):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啊!……
西门豹(对卫士):来人哪,把他扔下去。
官绅的头子:大人,饶命啊……(被卫士拖下场去)
西门豹(过了一会儿):他们怎么这么慢?(对众官绅)你们也去催催吧!
众官绅(吓得面如土色,连忙下跪磕头求饶):大人,饶命啊!
大人,饶命啊!……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
西门豹: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旁白: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的事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课后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蟋蟀住宅的特点,包括住宅的选址、住宅的外部特点、住宅的内部特点;另一方面讲了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包括动工时间、怎样挖掘、怎样不断整修。
作者对蟋蟀的住宅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为了研究蟋蟀,作者搜索它们的巢穴,看着它们工作,有时会一连看两个钟头,还会不定期去观察,比如:秋天初寒的时候会去看看,冬天天气温和时也会去看看。
2.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想想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蟋蟀会在秋天初寒的十月开始修建住宅。它先选择合适的地址,它会把住宅建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避免骤雨灌入。然后开始挖掘,用前足扒土,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再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这样重要的部分就完成了。最后是不断整修住宅。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是向阳、倾斜、便于排水、顺着地势弯弯曲曲、大小适宜、门洞隐蔽、平台平坦,内部的特点是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然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却是很柔弱的,用前足扒土,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在这种明显的反差中,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3.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
——选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琛柱译,有改动
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这样的修辞方法叫作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事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鲜活起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个片段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的表达。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趣味。而片段的语言简洁干净,以讲述式为主,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感彩。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题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抓住重点和难点,问出课文内容;从写作方法入手,问出表达技巧;从题目和内容入手,问出课文的主题;抓住关键词句,问出词句的内涵;从得到的启示入手,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文章。
2.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1)从不同角度提问我们能学到不同的知识。
(2)我们能联系学过的内容掌握新知识。
(3)和同学讨论能启发我们思考。
(4)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课文。
(5)这些问题能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
3.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1)马铃薯和藕的茎为什么叫“变态茎”?(从内容角度提出的问题)
答案:因为马铃薯和藕的茎已经改变了形态,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茎不一样。
(2)这个片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从写法角度提出的问题)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片段中举了马铃薯和藕这两个典型、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便于读者理解什么是变态茎。片段中写变态茎分好几种,并分别进行了介绍。片段还结合具体的例子给变态茎、块茎、球茎、鳞茎、根状茎下了定义,这样的语言更科学、更准确。片段中还把洋葱和大蒜头比作鳞片,非常形象、生动。
(3)还有哪些植物的茎是变态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
答案:水仙、百合、仙人掌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后题答案
1.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提示: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如:
(1)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了哪些变化?
(2)五粒豌豆都到哪儿去了?有什么样的结果?
(3)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2.小组交流,仿照下面的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而且提的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第一个问题是针对第11-21自然段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针对第 16 自然段提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3.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示例一:豌豆苗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小女孩在豌豆苗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示例二:豌豆苗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顽强地成长着,小女孩会觉得自己也要和豌豆苗一样,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有了这样的信念,小女孩的病就一点点地好起来了。
示例三:豌豆开出了美丽的花,是豌豆努力战胜困难的结果,小女孩觉得一粒豌豆尚且如此努力、快乐地生活,自己也应该向它学习。所以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地好起来了。
示例四:看到希望,拥有信心,这是小女孩从豌豆那儿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豌豆苗带给小女孩面对病魔的勇气,让她快乐起来,好的心情就是良药,所以小女孩的病慢慢好起来了。
示例五:因为小豌豆的顽强生命力,感动了小姑娘,给了女孩希望,让女孩心情变好,使她也有了想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因此变得坚强。众所周知,有动力没有有什么事办不成。所以女孩所以慢慢好起来了。这就是奇迹,是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