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是什么教学设计课题 14.1 电是什么 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1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说出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区分两种电荷,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观察验电器的结构和使用验电器,用已学知识推理验电器的原理。 结合原子的核式结构,推理出摩擦起电的实质。 评价标准: 1.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1.2能自主探究常见的摩擦起电小实验,总结带电体的特点。 2.1能正确区分两种电荷,说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2能独立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并能正确判断两种电荷。 3.1能正确说出验电器的主要结构及原理。 3.2会正确使用验电器,探究电荷量与张角的关系。 4.1能重识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推理出摩擦起电的实质。 4,1能根据得失电子情况,正确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重点 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总结出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教学准备 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直尺、纸屑、验电器、多媒体。教学过程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有点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找教室内哪些地方有了电?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 活动一:摩擦起电现象 1.利用文具盒中的文具(各种笔管,塑料尺等)、纸屑,设计实验,使文具能吸引纸屑。 2.学生描述自己的做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分享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3.通过分享,分析归纳实验中的共性。 4.教师播放视频:①毛毯摩擦头发后,怒发冲冠②带电橡胶棒吸引细小水流。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 5.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个带电体靠近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2.演示实验; “不友好的气球” 观察现象,学生表述对自己的启示。 3.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能顺利找到教室里用电的地方,激趣。 1.学生能自主完成实验(在头发上摩擦),吸引起来的纸屑越多越好 2.学生能清楚表述,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能实事求是的描述观察的到现象。 3.总结出带电体的性质。 4.通过视频现象,语言表述原因。 5.学生交流,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从物理到生活。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学生观察,正确表述自己的启示。①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③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4.是否存在第三种电荷?怎么验证呢? 怎么判断所带电荷是否相同?设计实验,把现象记录下来。 总结: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一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反之成立。 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 活动三:验电器 1.观察验电器,介绍构造。请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推想出这个仪器的作用。 2.教师介绍验电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实验:利用验电器验证物体是否带电。观察金属箔片的变化并解释。 活动四:摩擦起电的实质 1.阅读谈论教材第60页内容,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 2.分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丝绸和玻璃棒的得失电子的情况。 3.分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丝绸和玻璃棒的得失电子的情况。 活动四:生活中的静电 1.阅读教材第60页关于感应起电的内容,并能说出其本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3.生活中,哪些静电现象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人们如何避免摩擦起电的危害 教师补充:避雷针、油罐车的铁链等 【小结提升】 学生总结,知识建构 学生探究实验,明确任务,注意分组。 能表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电荷, 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谈论,总结,能规范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之处。 结合教材,学习两种电荷。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掌握验电器的使用方法,并推理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并能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学生通过自学和分组讨论等方式,推导出结论。 能独立完成2.3.,掌握得失电子与正负电荷的关系。 自学与交流,明白感应起电的原因。 小组交流,辩证认识静电现象的利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小组交流,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或思维图示:课后作业与测试: 课后作业与测试: 作业:教材:第61页,做书上。 测试: (1)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 B.通信卫星采用硅电池板提供电能 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 D.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2)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3)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4)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①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其金属箔将会 ;②接触带很少正电荷的验电器,其金属箔将会 ;③ 接触带很少负电荷的验电器,其金属箔将会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