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资源简介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
①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②了解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生产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密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是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涵盖了物理规律(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物理科学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转化和放大法),是本章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节。本节的重要教学板块——“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的好素材。本节的重点知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密度与物质鉴别,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都充分体现了初中物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他们在小学科学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前两节又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将密度应用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新知,揭示生活中的奥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1:为了安全且能够装载更多的人或货物,飞机必须既结实又轻巧,那么飞机必须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
思考2:农民播种时必须选用结实饱满的良种,用什么方法可以既快又准确地选出良种呢?
思考3: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探队员如何确定矿藏的种类呢?
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4--密度和社会生活。
二、推进新课
1、自主探究,完成预习:
学生阅读教材120—122页,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完教材,交流思考: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探究活动1: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
提问:1.你认为乒乓球变得完好的原因是什么?
2.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质量是否改变?
3.乒乓球内气体的密度如何变化?
由此可见,物质的密度受温度影响。
探究活动2:如图所示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总结】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探究活动3:“水结冰”瓶子胀破
小结:1.一般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热胀冷缩”,但水不是简单地遵守这一规律,出现反膨胀现象,水在4 ℃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 ℃时,密度都变小,体积都变大。
例题:一瓶装有500 mL的矿泉水(密度与水相同),凝固成冰后体积是多少?
解:∵ m冰=m水=水·V水=1 g/cm3×500 cm3 =500 g
∴ V冰===555.6 cm3
答:凝固成冰后的体积是555.6 cm3。
3.密度与物质鉴别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人们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不同的物质。
例1: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
分析:要知道铅球是否用铅制造的,应先求出它的密度,再与金属铅的密度进行比较。
查密度表知
故这个铅球不是纯铅制造的.
例2:有一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用天平秤得它的质量为54g,将其浸没再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20mL水,由此判断这一固体是( )
A.铝 B.花岗岩 C.铁、铝合金 D.不能确定
4.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和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2)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对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进行分拣。
(3)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
(4)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5)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
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防震,便于运输,价格低廉。
(6)水的密度变化保护了冬季的水下生物。
例1:一辆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30 t,货物的最大体积是40m3。用它运载某种金属和木材,干木材的密度ρ木=0.5×103 kg/m3 ,金属的密度ρ金=7.8×103 kg/m3 。通过计算求出:怎样搭配才合理?
解: 根据:m=m木+ m金,V=V木+V金可得:m=ρ木V木+ρ金V金
带入数据,解得 V木=38.63m3,
V金=1.37 m3。
运载38.63 m3干木材和1.37m3金属。
练习:例2: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现配制了0.5 dm3的盐水,称出其质量为0.6 kg,试求:(1)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2)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应加盐或加水多少克?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四、板书设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多数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水的反膨胀规律: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和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2)在麦场上,人们利用风力来扬场,对饱满的麦粒与瘪粒、草屑进行分拣。
(3)商业中鉴别牛奶、酒等的浓度。
(4)农业生产中配制盐水选种。
(5)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6)水的密度变化保护了冬季的水下生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我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再通过观看本节课PPT课件,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