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导学案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阐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增强对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政治认同。
2.正确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
3.结合贸易摩擦以及我国“经济战略”的实例,分析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的具体措施。
【新知导学】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对外开放的历程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____________的重大决策。
(2)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全方位、____________、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
(3)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__________,推动开放朝着____________、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____________建设。
(2)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________________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__________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二者关系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________,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________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 原因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________搞建设
要求 ①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____________,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____________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________,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开放 原因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__________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要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________的开放战略
【易错提醒】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要形成以商品贸易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
由我国商务部支持投放的,在美国的广告画面中,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一名商务人士乘坐的飞机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1.小组讨论: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挑战?
2.小组商议:探讨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合作探究二]
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没有任何时期比现在更接近,也没有任何时期遇到现在这么多的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
路。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靠自己的打拼开辟新的天地。
1.独立思考:有人认为,随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应该坚持自力更生,而不必坚持对外开放了。请评析这一观点。
【巩固提升】
1.近年来,我国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建设,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这些举措(  )
①有助于稳定对外贸易
②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旨在扩大国内消费
④旨在扩大对外投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0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为世界经济注入持久动力,提供了巨大市场。中国决不会封闭倒退,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也不会高筑壁垒,准入的门槛只会越降越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范围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  )
①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贸易强国
②拓展对外贸易,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能更好地与各国合作,避免出现贸易摩擦
④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全球经济增长受到更大的考验,气候异常、俄乌冲突、食品和能源价格飞涨、供应链中断、通货膨胀以及各国收紧货币政策等。世贸组织对全球经济持悲观态度,下调对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这意味着(  )
①对外开放过程中既要注重同舟共济,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②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逆全球化是合理选择
③各国应坚决摒弃零和思维,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
④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导学案答案
【新知导学】
一、
1.(1)对外开放 (2)多层次 (3)对外开放
2.(1)发展方式 优化结构 贸易强国 (2)自由化便利化 外商投资
二、
闭关自守 自身发展 依赖别人 出发点 奋斗基点 自主可控 高质量 互利共赢
【易错提醒】
1.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3.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合作探究一】
1.(1)“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产业链强大,工业门类齐全,产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基础设施优势,“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制造能力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开始由中国本地生产;广阔市场优势,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生产;改革开放优势,中国政府以巨大勇气持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环境良好;人力资源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
(2)“中国制造”的挑战:在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产品质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发展质量不够高;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够;等等。
2.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个性化、多样化生产,优化供给结构;采用先进工艺和高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等等。
【合作探究二】
(1)这一观点不正确。
(2)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自力更生,主要依靠本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去奋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为保证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同时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巩固提升】
1.A [材料目的不是扩大国内消费,故③排除。这些举措有助于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而不是扩大对外投资,故④排除。]
2.C [①说法错误,我国并未成为贸易强国;③说法错误,贸易摩擦是不可能避免的。故选C。]
3.A [全球经济增长受到更大的考验,各种因素影响着全球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应坚决摒弃零和思维,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既要注重同舟共济,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①③符合题意;逆全球化是不合理的选择,②说法错误;材料与世界多极化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