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2.理解“禅让”的含义。3.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过程与方法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远古先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黄帝对人类的奉献。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禅让制”的含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讲授新课(出示课题)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师: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各个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部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讲述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受到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件展示: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老师讲解:炎帝又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部落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植物能食用,哪些植物不能食用,将那些能食用的植物种子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遍尝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植物可以食用。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分土地的干湿、肥瘠,教人观测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 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创造,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探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了箭和指南车等。(课件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多媒体播放“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三、尧舜禹的禅让(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任部落联盟首领经过了哪几个步骤 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 “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的方式让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各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4.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结果怎样 师:禹用疏导之法——成功;鲧用堵塞之法——失败。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5.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6.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师:远古时代发生过洪灾;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7.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板书设计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华夏族的形成;人文始祖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三、尧舜禹:禅让制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学习本课的感悟和收获。材料研读(第13页)答案 由多民族融合而成。问题思考(第14页)答案 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医和交流等的变化。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因此,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传说黄帝时期已能挖掘水井,而在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我国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问题思考(第15页)答案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课后活动(第16页)1.答案 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2.答案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曾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部落,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