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

资源简介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2.理解“禅让”的含义。
3.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远古先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黄帝对人类的奉献。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禅让制”的含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融部落:炎黄联盟
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蚩尤部落在东方。
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两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涿鹿之战,黄炎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通过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多民族融合,华夏族为主体
二、创文明: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观看视频:《华夏文明》纪录片
2、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件展示: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材料研读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轩辕”指黄帝。与炎帝发生过阪泉之战,联合炎帝与蚩尤进行过涿鹿之战。
(2)依据材料归纳“轩辕”的功绩。
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或文化)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4、远古传说是历史事实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
三、立制度:尧舜禹的禅让
三、尧舜禹的“禅让”
1.什么是禅让制?
2.材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依据材料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冻受饿,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鱼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位杰出首领,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禹有杰出的才能:治水成功,使人民安居乐业。禹还有高尚的品德:为治水劳身焦思,顾不上家庭。
②处理问题要方法得当、灵活多变,有创新精神;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和奉献精神;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们应树立环保意识。
(2)材料二中“ ”内 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
禅让制
原始社会末期这种推举领导人的办法,到现在还有借鉴作用吗?请结合实际说一说你的想法。我们要学习先民们关心百姓疾苦、做事情讲究方法和技巧的精神等。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板书设计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华夏族的形成;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三、尧舜禹:禅让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学习本课的感悟和收获。
材料研读(第13页)
答案 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问题思考(第14页)
答案 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医和交流等的变化。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因此,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传说黄帝时期已能挖掘水井,而在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我国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问题思考(第15页)
答案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课后活动(第16页)
1.答案 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2.答案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曾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部落,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