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九单元 溶 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时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目录01课程要求020304知识点精讲课堂检测课前预习1. 知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放热(或吸热)现象,观察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什么是乳浊液。 2. (1)洗涤剂去除油污,其原理是 乳化 ,形成 乳浊液 (填“溶液”或“乳浊液”)。吸热 放热 乳化 乳浊液 (2)汽油去除油污,其原理是 溶解 ,形成 溶液 (填“溶液”或“乳浊液”)。溶解 溶液 知识点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 观察课本P29“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填写下表。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略 略 略 溶解现象 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溶解 溶解 溶解略 略 略 【结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 热量 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使溶液温度降低,如 NH4NO3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使溶液温度升高,如 NaOH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如 NaCl 。热量NH4NO3 NaOH NaCl 课堂练习1. 某同学利用如图9-1-2所示的装置探究物质与水混合时热量变化的情况,请完成下表实验现象的记录。图9-1-2试管中加入的物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生石灰U形管中左侧液面变化(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基本不 上 下降 下 本质原因 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溶解时吸热 溶解时放热 与水反应放 基本不变上升下降 下降 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溶解时吸热 溶解时放热 与水反应放热 思路点拨 U形管液面的变化取决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若试管内物质溶解时放热,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气体向U形管扩散,故连接集气瓶的导管液面下降,U形管另一端导管液面上升;若试管内物质溶解时吸热,则现象相反;若试管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U形管的液面基本不变。知识点2 乳化现象2. 观察课本P30“实验9-4”,填写下表。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 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 干净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分层 浑浊 不分层干净 【归纳】(1)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 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集成 大的油珠 ,从而使油和水 不再分层 ,所形成的乳浊液 稳定性 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功能。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这是利用了汽油的 溶解 功能。无数细小的液滴 大的油珠 不再分层 稳定性 乳化 溶解 课堂练习2. 图示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图9-1-3表示的化学概念或原理是( A )图9-1-3AA. 乳化作用B. 催化作用C. 水合作用D. 化学变化知识点3 乳浊液和悬浊液3. 在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 不稳定 的混合物叫做 乳浊液 。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做 悬浊液 。不稳定 乳浊液 悬浊液 课堂练习3. 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C )A. 牛奶、洁净的空气、白酒B. 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 泥水、乳白鱼肝油、碘酒D. 盐水、泥浆、汽水C思路点拨 乳浊液静置后常有“分层”现象;悬浊液静置后常有“沉淀”现象。乳浊液中悬浮的是小液滴,悬浊液中悬浮的是固体小颗粒,两者都是混合物。1. (实验情境)向图9-1-4的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 )图9-1-4A. 氢氧化钠 B. 氧化钙C. 硝酸铵 D. 浓硫酸C2. (2022重庆)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混合物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B. 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C. 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D. 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发生乳化A3. 将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D )A. 碘和酒精 B. 汽油和植物油C. 蔗糖和水 D. 面粉和水D4. 将等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加入两个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A )A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