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化课件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盛世文化课件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00张PPT。——汉唐时期的史学宗教文学科学艺术汉唐文化史学组文学组宗教组艺术组自我探究成果展示史学组司马迁《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寿《三国志》班固《汉书》刘知几《史通》(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 杜佑《通典》(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宋范晔《后汉书》史学组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从公元62年(永平五年)到82 年(建初七年),他“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了《汉书》的绝大部分。《汉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80万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后多数正史都是采用这种体例进行编写的。
史学组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包括《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陈寿吸取魏、吴史书的材料,又自编蜀国史书,编纂成为《三国志》。
史学组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共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载了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到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后汉书》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后来居上,淘汰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又把晋人司马彪《续后汉书》的三十卷《志》抽出来,加以注释,补入《后汉书》。 史学组
唐朝史学家杜佑所作。《通典》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各门再分子目。《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开创了历史书的新体载。
史学组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所作。《史通》共20卷,分内篇和外篇。内篇总结了过去史书著作的类别和体制,指出各自的优劣,外篇概括了过去政府官修史书机构的变化和历朝正史的写作过程。《史通》是对盛唐以前中国史学的概述,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西汉史学家)黄帝——汉武帝史学组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史记》共130篇,52万字,记事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组 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史学组史学组小品请你欣赏《史记》故事:将相和宗教组佛教道教祆教 (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 )伊斯兰教范缜与《神灭论》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李耳为教主。宣扬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子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等,以壮大道教的势力。玄宗还派人四处搜寻道经,编纂《道藏》3744卷。当时两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道观也很多,仅长安就有三十所。据统计,到884年(中和四年),全国共有1900余所道宫,道士达1.5万余人。
宗教组道教宗教组《道德经》老子宗教组 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公元216-277年)创立的宗教,摩尼出生在波斯宿利城附近的玛地那,其教义吸收了基督教、祆教、佛教等多种宗教成分,以“二宗三际论”为根本教义。主张善恶二元论,宣扬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该教创立始,即在萨珊波斯帝国境内广为传播。摩尼遭波斯萨普尔一世放逐时,曾到过印度摩尼教北部和中国西部,公元277年摩尼被波斯王巴拉姆一世处死,摩尼教也被视为异端,遭到禁灭,教徒多逃亡中亚和印度,公元4-6世纪摩尼教在北非欧洲和中亚各地极为流行,并由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教主要依靠回鹘势力,唐代长安、洛阳均建有摩尼寺,此外,北自太原,南至洪(南昌)越(绍兴)都有摩尼寺。新疆境内吐鲁番盆地也是摩尼教的传播中心。宗教组 景教   唐代对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称为景教,聂斯脱里派的创立者是叙利亚人聂斯脱留斯。景教东传先是通过突厥人传入中国内地,公元5、6世纪之际,景教已在洛阳正式传教。公元1625年,陕西周至县农民掘地时发现了举世文明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藏西安碑林,此碑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碑文除汉文外,并有叙亚利文。景教的“景”字解释为“大”“光明”。碑文叙述景教传入长安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大秦国上德阿罗本携真经到长安,唐太宗派房玄龄到西郊迎入宫内,译经传道,称波斯经教,公元638年7月,唐太宗下令准予传教,在长安义宁坊造波斯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在洛阳的修善坊,也建有景教寺。除长安、洛阳外,成都、灵武、广州、扬州等都建有景教寺院。宗教组 祆教   祆教是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斯德创立,即“琐罗斯德教”,在中国又称火祆教、火教、拜火教。该教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该教宣称宇宙万物无非分为善恶两大类,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善端。黑暗、恶、浊、不净、破坏、死是生恶端。善端的最高神是智慧或主宰神,恶端的最高神是凶神,认为在善恶两端之争中,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也有自己决定命运之权利,其道德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4-651年)以拜火教为国教,并于这一时期传入中亚地区,丝绸古道上的康国、疏勒、于阗、高昌等地均信该教。南北朝时期,祆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北魏、北齐、北周皇帝曾奉此教,隋唐时期,长安,洛阳均建有多座祆祠,朝廷还在两地设专门官职萨保,对祆教徒加以管理。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皇帝采纳道士赵归真建议,罢黜佛教,外来的祆教也同时被禁灭,但祆教在西北地区仍有流行,高昌,于阗在十世纪时都有祆教寺庙。从唐代至北宋,祆教信徒曾在敦煌广为活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文献中,有多处记载当时祆教在敦煌较为盛行。 宗教组伊斯兰教宗教组范缜与《神灭论》 我国南北朝时佛教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发展很迅速,但范缜却大胆提出神灭论的观点,他认为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统一的关系,肉体死了,精神也跟着消灭。肉体与精神,前者是第一的,后者第二,精神是依附于肉体存在的。宗教组 佛教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者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人是无常的,充满痛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彻底摆脱生死苦恼,进入涅槃境界。这些道理通过所谓“四谛”、“八正道”、五蕴”、“十二因缘”等教义表现出来。佛教在印度,大约经历了原始、部派、小乘、大乘、密教等发展时期。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开始,中经公元二世纪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的大力支持,佛教传播到了印度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佛教已传到了中亚阿富汗一带。公元前一世纪时,佛教传入了我国的于阗地区,公元前后,佛教正式传入了中国内地,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向社会广泛普及。至隋唐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为求取佛教精义,他历经艰难到达天竺,即今印度半岛,在那里研习佛法17年。后来,玄奘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并翻译出75部1335卷佛经。他还将自己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宗教组 鉴真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僧人。743年,鉴真和尚56岁,第一次尝试东渡日本宣传佛法,但前五次的东渡均告失败。753年 12月21日第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结束了11年的艰苦行程,实现了夙愿。此时,鉴真已是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他在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介绍到那里,受到日本人民的爱戴。 宗教组鉴真纪念馆宗教组 他们共同的功绩在于两者都传播了佛教教义;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且让唐朝人了解了天竺的历史、地理等情况,鉴真则是将佛法传播到日本,并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医学等介绍到那里,造福了日本人民。想一想 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又是什么?宗教组文学组诗歌小说汉赋民间传说文学组 汉赋是从楚辞发展来的一种长篇的韵文。西汉的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骚体赋,汉初比较盛行;一种是散体大赋,形成于汉初,兴盛于中叶,并取代了骚体赋的地位。 汉初的骚体赋作者,以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 为代表。汉武帝至成帝间,是散体大赋全盛期。有名的赋家有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等,其中以司马相如最负盛名。他的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汉赋贾谊文学组干宝(东晋)——《搜神记》刘义庆 (南朝)—— 《世说新语 》文学组《 柳毅传》是唐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李朝威生平事迹无考,从小说中可知他是唐代陇西郡人。《柳毅传》描写的人神恋爱婚姻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的理想。
文学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诗人“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蔡文姬:《悲愤诗》陶渊明(东晋)与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园记》、《桃花园诗》阮瑀、徐干、应玚 唐诗民歌文学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文学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文学组《七哀诗》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王粲文学组《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纲常,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
—蔡文姬文学组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文学组孔雀东南飞徐陵(东汉)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文学组 这是北朝的敕勒民歌。据载,歌辞本是鲜卑语,后经翻译为齐语。歌辞传神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与牛羊肥壮、水草丰茂的景色。语言朴厚,意象开阔,体现了北方民族的粗犷之气。   
敕勒歌
文学组 《木兰辞》,北朝民歌,以五言为主的杂诗形式,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动人故事。由于写作技巧的纯熟,语言的丰富多彩和运用上的别致,使它成为北方民歌中的上乘作品。
文学组 在唐朝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
文学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晚唐小李杜“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他的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的情感李商隐晚唐《秦中吟》、《新乐府》等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他的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白居易中唐“诗圣”《三吏》、《三别》等或气魄宏伟,或沉郁悲怆,语言锤炼凝重杜甫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李白盛唐“北风卷地白雪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悲壮豪迈的边塞诗著称岑参盛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闻名王维盛唐《登幽州台歌》强调诗歌要有思想内容陈子昂初唐备注代表作或名句主要特点诗人时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文学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文学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文学组本届科举试题诗歌名句问答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答对一题得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诗最多。时间为三分钟,最后根据得分评出状元、榜眼、探花。
文学组文学组1、明月松间照, 。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抽刀断水水更流, 。4、天生我材必有用, 。5、一骑红尘妃子笑, 。6、劝君更尽一杯酒, 。7、二十四桥明月夜, 。8、身无彩凤双飞翼, 。9、天门中断楚江开, 。10、孤帆远影碧空尽, 。天文地理医学雕版印刷术建筑数学造纸术农业生产技术火药和火箭僧一行 (唐)——测算子午线的长度
张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少年时好学,17岁离开家乡去关中一带游历,又到洛阳学习五六年。后来,他回到家乡专心研究学问,写成了著名的文学作品《二京赋》。他逐渐又从文学创作转向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研究。33岁那年,他被召到洛阳做起草文书的郎中,几年以后升任太史令。他进一步钻研天文、历法,精心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把前人制造的天文仪器加以改进,造出比较精确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他又注意研究地震。公元132年,设计制造出可以测知发生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他还上书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指责提倡谶纬迷信的人是为了升官发财,主张把谶纬迷信一律查禁。此外,他在史学、数学、地理、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贡献。
“候风地动仪”的“候风”,可能是“候气”的意思。我国古代,人们认为地震是由地“气”引起的。所谓“气”,包含有一种积聚起来的能量的意思。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震发生原因的认识。所以,张衡把他发明的这台地震仪命名为“候风地动仪”。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的郦道元。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水经注》。原有四十卷,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年已经散失五卷,后人将三十五卷分开,补足四十卷。郦道元(公元469年?~公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中国中部河北)人。在北魏宣武帝、孝明帝两朝为官,先后任冀州刺史的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任御史中尉。不论在地方还是中央,他为政都以严厉出名。
华佗(公元145—208年),又名(古敷字),字元化,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汉朝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举为孝廉的人,往往被任命为“郎”官),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的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愈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208年)为曹操所害。
张仲景(约150年—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是一位在医学上有卓越贡献的医学家。曾任长沙太守。他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16卷。这部书经晋代名医王叔和整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王叔和(西晋)——《脉经》葛洪(东晋)——《肘后备急方》
孙思邈(581—682年,享年101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他刻苦好学,一生不慕名利。20多岁在医学上便负盛名。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先后请他做官,都推辞不受,坚持行医,为民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70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他的医学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唐高宗时,由宫廷主持编修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取名《新修本草》,后称《唐本草》。《唐本草》总结了1000多年来的药物学知识,并且图文并茂。659年编成,共载药物844种,分为9类。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据记载,西欧最早的药典是149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药典和1542年纽伦堡政府的药典,分别比我国晚883年和835年。
《唐本草》雕版印刷(唐)——《金刚经》李春(隋)——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城南的 ??河上。原名安济桥。赵县古称赵州,所以又名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在世界桥梁史上,石拱桥出现是比较早的。我国石拱桥更为悠久。大概在战国时已经有了石拱桥的建筑。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这一设计既减少了水流阻力,又减轻了桥身重量。这种拱肩加拱的造型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赵州桥栏板上的龙形花纹唐大明宫含元殿唐都长安明德门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是通过多人之手,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删补,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定本。现在流传的是刘徽注释本,原本早已失传。全书分为九章,全书汇集了246个应用题及其解算方法,系统总结了先秦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分数解算方法、联立一次方程解法、负数等,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成果。
祖冲之(429—500年),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字文远。河北涿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晋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他曾任刘宋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从事,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萧齐长水校尉,掌管禁卫军守卫京城。曾写过《安边论》,建议齐明帝“开屯田,广农殖”。但他主要成就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33岁时提出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纠正了当时通行的“元嘉历”的误差。他重造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和水碓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
蔡伦(?—公元121年),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人,汉和帝时候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宦官。蔡伦有才学,他监造的宝剑和各种器械,质量都非常好。蔡伦曾受封为龙亭侯,因此后来人称他改进后的纸叫做“蔡侯纸”。
现代的火箭和唐代的火箭有什么不同?
贾思勰,我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山东益都人。在北魏末年当过高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他研究前人有关农业的著作,搜集民谣农谚,访问有经验的老农,在实际生产斗争中作了细心的观察和比较,写出了《齐民要术》一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全书九十二篇,分为十卷,约11万字,包括农艺、园艺、林木、畜牧、养鱼和农产品制造及其他农业、手工业等。
艺术组书法绘画音乐雕塑舞蹈
广陵散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它的原谱已经失传,但是由于它的曲中恬静高雅,蕴涵古人怡然自得的深邃心境,所以历朝历代被世人所传颂。现在我们就欣赏旷世名曲——广陵散…… 艺术组艺术组 万宝常: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国,陈灭梁后,他跟着父亲万大通随梁大将王琳投奔北齐。天嘉五年(564)王琳抗陈战死,其父意欲返回南朝而被北齐诛杀。按北齐法规,当时还不满IO岁的万宝常就被“配为乐户”,从此一辈子只得当个乐工。后他被北齐音乐大家祖珽收为弟子,祖珽的父亲祖莹精通音律,还制造过洛阳的钟、磬(他甚至制造出过玉磬)、管、弦等乐器。从祖珽那里,万宝常承继下所有技艺,并在当时的音乐机构“太常”中参与修编洛阳旧曲,从而成为一个“深通音律,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并积累了丰富创作经验的音乐大家。艺术组 唐玄宗喜爱音乐,宫中养了大批艺人。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晏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艺术组 赵飞燕原名宜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故人们称其为“飞燕”。关于赵飞燕的舞蹈艺术,《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最早见于史料,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艺术组 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籍贯、身世不详,擅舞「剑器」,舞艺超群,常在民间献艺,极负盛名。又多次被召入官,表演剑舞技艺。是唐代见于记载中,既活跃于民闲,又闻名于宫廷的少数著名舞蹈家。唐诗与史籍记载皆表明,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艺术组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由唐玄宗作曲,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灿的明珠。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霓裳羽衣曲》是汉乐与胡乐融合发展的成果,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艺术组《秦王破阵乐》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原是唐初军歌,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王破阵乐舞,此曲亦流传国外。艺术组 曹不兴,三国时期吴国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善画龙、虎、马、人物等,冠绝当时。曹不兴所画的人物,其衣纹线条皴绉紧紧贴在身上,犹如刚从水里出来一样,所以人们对他的这种画风,称为 “ 曹衣出水 ” 。他还是我国古代较早摹写 " 西国 " 佛画的画家,因而有 " 画佛之祖 " 的称誉。艺术组 顾恺之(346 – 407)东晋人,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尤善丹青。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亏形似,细视之六法兼备,传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艺术组顾恺之(东晋)—— 《洛神赋》艺术组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的《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艺术组 吴道子是古代画家中最享盛名的一个,一千年来他被奉为“画圣”,被奉为民间画工的“祖师”,而为广大群众所周知。可惜吴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动时期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 其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艺术组 阎立本:(601-673)唐代雍州万年人。曾画《步辇图》等,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
艺术组阎立本(唐)——《步辇图》艺术组艺术组 敦煌千佛洞:从东晋(公元353年)直至清代,共有600多个洞窟,其中469个有壁画和塑像。从22个魏窟中,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作比较,可看出已经产生出较为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敦煌石窟是最大的绘画艺术宝库。 艺术组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保存有魏、两晋、周代的石窟大约30个,自隋唐至清代制作了大量的泥塑像,可以说是一处陈列塑像的博物馆。 除此而外,还有辽宁义县的万佛洞、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河南巩县的石窟寺、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万佛洞都向我们展现了石窟艺术的魅力。
艺术组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拥有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中国味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姿态也不同于云岗的雄健可畏而是温和可亲。这里的石窟和露天的石龛有几千个,其中北朝建造的约占30%,唐朝约占60%以上。龙门洞窟还保存着十分珍贵的石刻文字,至少有1400余种。   
艺术组卢舍那像艺术组
钟繇(151—230年),三国魏颖川(今河南长葛县)人。字元常。汉末举孝廉,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入魏,进太傅。精通书法,擅长正、隶、行、草、八分,正、隶尤精。
艺术组 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隶、草。世人称其为“书圣”。艺术组你们知道鹅池的故事吗?艺术组 相传王羲之特别喜欢鹅,因此有位道士为了得到他的字,便养了一群白鹅来取悦他。道士这一办法果然很有效,王羲之看了这些鹅后立刻要求道士把鹅卖给他。道士提出要王羲之帮他抄《道德经》,王羲之马上答应。那么为什么他如此喜爱鹅呢?因为王羲之认为写字要和鹅一样,姿势端正。下笔时食指应当高钩,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五指要像鹅两掌拨齐力拨水那样,协调得力,才能运用自如,使全部精力贯注到笔尖。艺术组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了。艺术组王羲之(东晋)——《兰亭序》艺术组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贞观十五年,享年八十五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率更令,因此又称「欧阳率更」。他博取众长,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兼善众体,在当时甚至还「扬名国际」,声名远播高丽,太宗也十分赏识他。欧阳询的书法以「武库矛戟」与「劲险」为特色,正书以九成宫为本色,而化度寺温润含蓄,成就最高;小楷则稍具姿色,以千字文为化表,行草虽不算顶清雅,仍有「跌荡流动」之势,以史事帖为代表。艺术组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生于南陈武帝永定二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享年八十岁。官至秘书监,获赐永兴县子,世称「永兴」、「秘监」。博学多才,德高望重,太宗以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曰五绝。学书于智永,得其精传。   其书近法智永,算是二王之远亲,又偏工行草,得于南帖特多。其隶、行、草皆妙,但流传书迹甚少,正书仅孔子庙堂碑,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草书则有积时帖为代表。 艺术组 褚遂良,字登善、河南阳翟人,官至尚书左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生于隋开皇十六年,卒于唐高宗显庆四年,享年六十四岁。博学通识,具王佐之财,亦是忠谠之臣。少学虞世南书,长则祖述右军,尽得其妙,兼取众美,自立门户,与欧、虞鼎立。登善的面目最多,变化也最大,正所谓「一碑有一碑的面目,一碑有一碑的风神」也。其正书比欧、虞婉美劲逸,如伊阙佛龛,尚存隶意,气调浑古,而雁塔圣教序记,房玄龄碑成就最高。行书则温润似永兴,以枯树赋为代表。
艺术组 《多宝塔碑》是唐朝颜真卿四十三岁时所书,颜真卿一改先前书风,开创了深厚雄健、气势磅礴的书体。他的用笔以中锋铺毫,沉稳厚重,点画刚峻丰满,如浇如铸。挫折方笔峭劲,捺画力运奋拔。字的结体左右向内抱合,劲力内充而气象开阔。 艺术组 《玄秘塔》是唐朝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其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张旭,唐吴郡(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高,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喜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他精工楷书、草书,尤以草书称著,称“草圣”。《肚痛帖》: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济,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彩飘逸,极官情趣。艺术组艺术组 怀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唐德宗贞元尤年(公元785年),终年61岁。字藏真,僧人,俗姓钵,长沙人,幼时出家。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他的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他的《论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
浮想联翩 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汉唐盛世的人,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让你倍感自豪的文化。
要求:200字左右,你可以任选史学、 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中的一种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