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课标)四升五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六周)(预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天 主题阅读天安门前看升国旗①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再去看看呢?②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③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④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⑤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⑥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⑦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1.【整体感知】 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语文要素】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下面的背景资料,思考:为什么天安门升旗仪式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关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背景资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多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3.【内容理解】 读第⑥段,查资料,填一填,选一选。(1)“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 的《病起书怀》,意思是:(2)作者引用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想说明( )A.自己虽然是个普通的公民,但是看到国旗,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感。B.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来说非常渺小。C.自己被几位老者的神情感染,心情激动,想起了创业的艰辛。4.【拓展运用】 读第⑤~⑥段,体会几位老者和作者观看升国旗仪式时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看到这样一幕时会有怎样的感受。第二天 主题阅读常常见到故乡①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②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那黄昏响彻山谷的牛铃声,捎给我多少山村夜晚的情趣;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我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③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的诗句:“露从今夜白,______”“粼粼故乡水,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④从诗句里,眼前又闪出一位位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⑤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当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女”?⑥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生当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⑦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1.【合理选择】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到第③段的横线上。A.依依旧人情 B.归雁洛阳边 C.月是故乡明 D.唯有敬亭山2.【整体感知】读短文,理解填空。(1)第④段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眷恋乡土的人物形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画“_____”的句子是______句,也是这一段的______句。(2)第②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第⑥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可多选)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浓郁的乡情 E.热烈的爱国之情3.【体会情感】结合资料,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资料】中国人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安土重迁的观念,对家乡有着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感。即使背井离乡千万里,也常思叶落归根。因此,中国人对故乡、对祖国有着难以言表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天 主题阅读我是中国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一个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话语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奋然前行。偶然读到吉鸿昌的传记,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的胸卡,上面用中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他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我是中国人!”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是中国人!”这是铿锵作响的五个字,更是慷慨激昂的宣言;是民族责任心的表白,更是民族自尊心的呐喊!能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不卑不亢地喊出来,便是英雄。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为国捐躯,钱学森毅然回国……每当国家陷于危难之际,中华儿女便奔走呼号,慷慨赴难;每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中华儿女便重整山河,解民倒悬。这不正体现了这一脉相承、世代相表的爱国之情吗?这不正是民族责任心吗?多少爱国者以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大声地喊出来:“我是中国人!”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2分)(1)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2.读短文第2自然段,你从吉鸿昌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体会到吉鸿昌的拳拳爱国之心B.体会到吉鸿昌敢于向美国人发起挑战的精神C.体会到吉鸿昌面对恃强凌弱的美国人不卑不亢的态度D.体会到吉鸿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3.短文列举了吉鸿昌佩戴木制胸卡、孙中山_______________、谭嗣同_______________、邓世昌_______________、钱学森_______________等例子,表现了中华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________________。(6分)4.短文中多次出现“我是中国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分)A.主要为了增强记忆效果B.主要为了结构的整齐、完整C.反复出现,论证了从古至今爱国的中国人很多D.反复出现,情感逐渐增强、饱满5.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为中国少年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心。(3分)【资料袋】2021年年底,32名优秀少年在传承红色家风、开展党史宣讲、弘扬传统文化,在勤学上进、苦练技艺、创新发明,在孝老爱亲、乐于助人、保护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天 群文对比阅读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示 儿蓝蒂裕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 游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⑥入梦来。【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轮台:戍守边关。④夜阑:夜将尽。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⑥冰河:冰封的河流。【写作背景】蓝蒂裕是经典小说《红岩》中“蓝胡子”的人物原型,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事业,后因叛徒出卖被敌特逮捕入狱直至壮烈牺牲。《示儿》一诗,是他被押赴刑场时,留交同志们保存下来的。作者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愿景和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谆谆嘱咐孩子继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把祖国变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作者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因此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但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1.【理解词语】读《示儿》,结合写作背景,诗中“狼犬”指的是( ),“荆棘”指的是( )。A.狼和狗 B.特务和反动派势力 C.危机四伏 D.荆和棘两种野生植物2.【体会情感】下列句子中,与两首诗中画“____”的句子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比较阅读】根据两首诗的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完成下面的表格。作品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相同点 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不同点 体裁情感表达二、对比阅读,完成练习。(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二)空前浩劫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 抢到一个缕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镜头之二: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最好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只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4分)(1)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据下来归自己所有。 ( )(2)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 )2.文段(一)中“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 ,呈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结尾中的“ ”三个字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痛心、愤怒和不可置信。(2分)3.这两个文段都是描写 的,都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 。(2分)4.文段(一)和文段(二)的不同之处是:文段(一)是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 (概括 具体)描写,文段(二)则 (概括 具体)描述了军官和士兵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情形。(2分)5.读完这两个文段,我想对侵略者说:“ ”我还想对同学们说:“ ”(4分)第五天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电影《长津湖》基本信息中文名 长津湖 片长 176分钟类型 战争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制片地区 中国 上映时间 2021年9月30日.[材料二]电影《长津湖》的剧情简介《长津湖》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为背景,以雷公、伍万里、余从戎等志愿军战士的行动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三个军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武器装备世界- -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十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将美军一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在战场上,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材料三]电影观后感爱国,是的,就是这两个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的心中扎了根。当那许多无名的烈士,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那许多无名的英雄在雪地里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发扬壮大的时刻。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使自己强大,使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强大。身为学生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尽忠报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寄托在我们的身上。你,准备好为它而奋斗了吗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该片的上映时间为 。2.下面不属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是()。A.雷公 B.朱涛 C.伍万里 D.余从戎3.下面关于《长津湖》剧情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B.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装备世界一流。C.长津湖战役是扭转抗美援朝战场局势的关键一战。D.长津湖战役充分体现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永不退缩的革命精神。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当时的这场战役。B.该剧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战役。C.该剧是一部推理剧。5.看完《长津湖》的剧情简介和观后感,你-定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对于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请试着写一写。6.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赞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对联。动地 惊敌胆 撼人心 浩气 丰功 冲天第六天 古诗文阅读(一)题临安邸山外________________,西湖________________?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资料袋】汴州,北宋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历史记载其人口达到150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后来,金兵攻破开封城,俘虏了徽、钦二帝。皇子赵构逃到江南,定都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朝廷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达官显贵们腐败无能,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1.把古诗补充完整。(2分)2.结合资料理解,“游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结合资料思考:南宋朝廷为何“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 诗 (一)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 作 背 景 安史之乱造成了当时人口的大量减少,国力锐减。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杜牧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作于1279年。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次年,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文天祥不从,写下此诗以明志。1.【分析判断】 读上面的三首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写作背景资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春望》表现了诗人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 )(3)《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诗人抗击元军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 )2.【整体感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这几位诗人都因爱国而和诗篇一起名垂青史。B.他们都处在国家动荡的苦难时期,却写出了不朽的诗篇。C.不论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3.【表达感悟】 请你推荐上面三首诗中的任意一首诗,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深的词语或诗句,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二)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①,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②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③织纴(rè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④一年一度相会。——选自《月令广义》【注释】①机杼劳役:指在织布机上操劳。②不暇:没有时间,顾不上。③废:荒废。④许:答应,允许。1.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天帝/怜其/独处 B.天/帝怜/其独处C.天帝/怜其独/处 D.天/帝怜其独处2.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理解画“______”句子的大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一则小古文与课文《牛郎织女》相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分)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天 暑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一、原题重现有人说“吾心安处是故乡”:有人说“就孩了天下的水,最人说“走遍了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了了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每一个人对故多的情感都是真挚的、深沉的。让我们大胆想象,穿越时空,到二十年后去憧憬一番,感受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之情以及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二、习作目标1.能根据要求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情形。2.学习列写作提纲,并按照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3.能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三、习作导航1.思考家乡 可能发生的变化,确定作文主题。家乡是人们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会对家乡抱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家乡在日后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根据内心的愿望,可以确定写作观点:家乡会变得更好。2.写一写家乡发生的变化。在基于现实、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环境及人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抓住科技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变化。通过想象一件具体事情,表现科技发展对家乡的环境和人们工作或生活所产生的某一方面的影响,并在叙事后加上适当的抒情,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未来的美好希冀。参考下面的例子,把想象到的场景或者事件梳理一下,列一个习作提纲,明确自己要写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四、快乐习作五、写话评价。项目评定 自我评分得( )★ 家长评分得( )★充分大胆想象 ★★★★★ ★★★★★描写未来变化 ★★★★★ ★★★★★重点部分具体描述 ★★★★★ ★★★★★表达自豪之情 ★★★★★ ★★★★★参考答案第一天1.本文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国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 2.天安门升旗仪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升旗仪式,它代表的是祖国的尊严,是人们爱国的热忱。所以每天一大早就有很多群众来瞻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3.(1)陆游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患难中的国家。 (2)A 4.示例:我想起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想起了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光明未来,一代代革命志士前仆后继。第二天1.C A B2.(1)艾青、冼星海、蔡希陶、高尔基 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过渡 中心(2)AC D A DE3.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游子无论身在何方,也无法割舍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和牵挂。第三天1.(1)怒不可遏 (2)不卑不亢 2.B3.喊出口号 以身殉国 为国捐躯 毅然回国热爱祖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民族自豪感4.D5.示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传承优良作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打好基础。第四天一、1.B C 2.B3.强烈的爱国主义 现代诗 七言绝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献身的勇气,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二、1.(1)据为己有 (2)光彩夺目 2.野蛮与暴力 就这样 3.圆明园的空前浩劫 仇恨(愤慨)之情 4.概括 具体 5.示例:可恶的侵略者,你们真是罪不可恕! 我们应当居安思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第五天1.2021年9月30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一的信息,即可得知答案。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二的信息,即可得知答案。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捉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二的信息,可知装备世界一流的是美军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该剧是部战争剧,而不是推理剧。5.示例:电影《长津湖》用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带领我们深刻感悟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电影让我们在未曾经历的岁月里穿梭,目睹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纵使我们只是祖国前进洪流中的沧海一粟, 我们也应该用浓烈而深厚的爱国情怀谱写新时代最伟大的乐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题干中“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这两个点,再结合现在的生活写一写内心的感受。6.示例:冲天动地惊敌胆,浩气丰功撼人心。第六天一、1.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2.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3.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宁愿在杭州苟且偷安,醉生梦死。作者对此极度不满和愤怒,借诗讽刺南宋朝廷不顾国仇家恨,不思收复中原失地。二、1.(1)× (2)√ (3)√ 2.ABC 3.示例:我推荐《过零丁洋》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诗人捐躯报国的决心,令人敬佩。第七天 例文佳作一:名师点评:习作开头想象“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中间想象了二十年后家乡的房子有各种形状.能“上天人海”,并且安装了地震敏感器,江水里有“水下垃圾处理器”,还开通了水下地铁;结尾从天空.江水、花朵、小鸟的变化.侧面烘托出二十年后家乡的美好生活,并用“发达、现代化、绿色的新城”总结全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