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 带。3.我国位于 的东部、 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 的国家。【合作探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读下面图片,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在地球五带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蒙古和日本的海陆位置。 2.将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与我国对比,说明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3.将蒙古、日本与我国对比,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归纳总结]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也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学习活动二:认识我国的疆域【自主学习】1.我国的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 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 的汇合处。2.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陆上国界线长达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个。3.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 、黄海、 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 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4.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 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 是我国的内海。【合作探究1】我国疆域辽阔1.展示“中国疆域示意图”(如图)。提出要求:找出我国领土的东、西、南、北四端,看看各位于哪个地名附近 读出各点大致经度和纬度。计算我国领土东西端、南北端所跨经纬度各为多少 2.感受我国领土南北气候、东西晨昏的差异。(1)展示黑龙江省、海南省冬季景观投影片。思考:冬季,我国北方的黑龙江省和南方的海南省各是什么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2)展示夏季北京时间6点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投影片。思考:在夏季北京时间6点钟时,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各是什么景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3.读教材P4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请完成下面两道题:(1)根据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东西端距离约多少千米。(2)根据所跨纬度,计算我国领土南北端距离约多少千米。【合作探究2】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1.在上面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中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2.在上面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中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思维拓展】探究下列问题:(1)我国领土面积广大,有什么好处 (2)从海陆位置方面看,中国同英国、蒙古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1: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东 2.北温 热 3.亚欧大陆 太平洋 海陆兼备【合作探究】1.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和加拿大北部,两国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巴西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蒙古深居内陆,是一个内陆国家;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2.俄罗斯和加拿大气候寒冷,巴西气候炎热,而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我国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3.与内陆国蒙古和岛国日本相比,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降水比较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海上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便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学习活动2:认识我国的疆域【自主学习】1.曾母暗沙 黑龙江 帕米尔高原 中心线 2. 960 2.2万 14 3.渤海 东海 1.8万 6 4.渤海 琼州海峡【合作探究1】我国疆域辽阔1.最北端: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多)上;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多);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上。东西跨经度60多度,南北跨纬度近50度。2.(1)冬季时,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时,南方的海南省已是春耕大忙了。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近50度),气候差异显著。(2)当夏季北京时间6点钟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乌苏里江已是洒满阳光的早晨。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大(60多度),由于地球的自转,东端的乌苏里江先迎来日出,时间早;而西端帕米尔高原后见到日出,时间迟,东西两端时差大约5个小时,所以,同一时刻,就出现了不同的景色。3.(1)约5 200千米. (2)约5 500千米。【合作探究2】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1.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2.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第2课时 行政区划【学习目标】在地图上熟练掌握重要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说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自主学习】行政区划1.行政区域划分:我国基本实行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市、自治县)、 (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2.民族自治区域: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 、自治州和自治县,它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合作探究1】行政区划1.我国的行政区域是根据什么原则划分的呢?从你描述的户口所在地,想一想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哪三级?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地图,记住这些名称,并熟悉它们在祖国疆域中的位置。(展示中国政区挂图图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阅读课本第7页图1.7。按方位分七大片,请按顺时针方向说出每个片区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3.数一数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几个省、几个自治区、几个直辖市、几个特别行政区。归纳:省级行政区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还有港澳好河山。4.出示中国政区空白投影片。分组开展读图比赛,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1)4个直辖市名称。(2)从北向南沿海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3)从南向北5个自治区。(4)按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5.请学生猜猜下列谜语分别指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①船出长江口;②宝地;③碧波万顷。6.拼图游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代表,带上准备好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图片,到讲台参加拼图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准。【合作探究2】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上海世博会中,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展馆设计新颖,地域特色浓郁,各省级行政区域在展示过程中很好地将城市主题与各地文化特色、资源巧妙结合,主题突出。这不仅是中国举全国之力办好上海世博会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各地区希望通过上海世博会加强与各参展方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意愿。1. 上海世博会期间,小明发现有来自祖国各地的车辆,下面是它们的车牌号,你能告诉小明,它们来自我国的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吗?2.来上海参观世博会的王师傅的家乡在山东省,你知道王师傅的家乡--山东省的邻省吗 (按照逆时针方向书写)概述: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中,云南省、黑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和湖北省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重点掌据其简称和行政中心等内容。【思维拓展】探究下列问题:各省级行政区域都有它的来历,请同学们分析归纳有几种来历。【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自主学习】行政区划1.省 县 乡2.自治区3.23 5【合作探究1】行政区划1.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方便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的行政区域可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2.①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②黄河中下游: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③长江中下游: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④南部沿海: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⑤西南: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⑥西北: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⑦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4.(1)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3)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4)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5.①上海市;②贵州省;③青海省。6.略。【合作探究2】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1.依次是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2.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第二节 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2.学会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图”,知道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此线东南部和西北部在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主学习】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 亿(不含港澳台人口数据),约占世界人口的1/5。2.1949年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 。3.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给我国资源、环境和 带来沉重的压力。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 。【合作探究】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口政策1.据图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差异。2.讨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什么人口政策 3.讨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降低会产生什么问题,为此我国现在采取了什么人口政策 学习活动二:人口东多西少【自主学习】1.人口密度:202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人/千米2,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人口界线:我国大致以 — 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合作探究】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原因1.从图中找出我国人口密度大于等于60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人口密度低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域。2.结合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分析产生人口密度差异的简要原因。【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主学习】1.14.122.迅速3.劳动力 社会经济4.计划生育【合作探究】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口政策1.1949年前,由于连年战争,社会不稳定,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因此人口增长迅速。2.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众多,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3.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降低,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我国从2021年起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归纳总结:事实证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任何国家政策的制定都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对本国的发展有利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活动二:人口东多西少【自主学习】1.147 2.黑河 腾冲【合作探究】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原因1.人口密度大于等于60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台湾省等;人口密度低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域有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2.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湿润多雨,交通便利,农业发展早,工商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因此人口稠密。该线以西高原、山地多,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低,因此人口稀少。第三节 民族【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3.学会运用民族分布图,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民族概况、民族风情及民族政策十三五两会期间,我们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着不同民族的服饰,齐聚北京,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商国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说出我国的民族概况;我们伟大祖国的民族风情有哪些呢?这些民俗文化受是如何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吗?(要求:带问题,自主看书,寻找答案)学习活动二:中华民族大家庭【自主学习】1.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 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超过1600万人。超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 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 族、藏族等。3.民族政策:民族不论大小,一律 。4.民族文化: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如蒙古族的 节、傣族的 节等。【合作探究】我国的民族文化采用分组演示的方法来探究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展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小组一:展示不同民族文字书写的“我是中国人”五个字的写法。小组二:展示汉族的元宵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藏族的雪顿节、苗族的苗年、傣族的泼水节图片。小组三:展示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摔跤、汉族的赛龙舟图片。[拓展延伸](1)朝鲜族的农乐舞: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2)蒙古族的长调民歌: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族人民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学习活动三:民族分布特点【自主学习】1.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西北和 地区。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合作探究】我国的民族分布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汉族的分布特点。2.写出我国5个自治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3.归纳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归纳总结]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1)与一些民族集中的国家相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与之接壤的省级行政区域。如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思维拓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材料,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风俗、宗教等特色。【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民族概况、民族风情及民族政策答案:略。学习活动二:中华民族大家庭【自主学习】1.56 552.壮族 回 蒙古3.平等4.那达慕 泼水【合作探究】我国的民族文化答案:略学习活动三:民族分布特点【自主学习】1.西南 东北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民族区域自治【合作探究】我国的民族分布1.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西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回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壮族。3.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习目标】1.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地形特征。2.能够在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理解不同地形区的特征。3.依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类型的构成特征,理解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自主学习】1.从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 ,气势磅礴的 ,一望无际的 ,群山环抱的 ,还有起伏绵延的 。结合中国地形分布图识别主要地形区,并在图中找出下列地形区。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E青藏高原;F内蒙古高原;G黄土高原;H塔里木盆地。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平原面积仅占 多一点。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3.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 。但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 、 、牧业和采矿业等方面优势很大。【合作探究1】地形类型多样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同学们根据展示的图片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这些地形区:三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1.小组一:在图中我出我国四大高原,分别写到白色纸条上。小组二:在图中我出我国四大盆地,分别写到白色纸条上。小组三:在图中我出我国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分别写到白色纸条上。2.按照山脉的走向分成三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任务。小组一: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写在红色纸条上。小组二: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写在绿色纸条上。小组三: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其他走向的主要山脉,写在粉色纸条上。【合作探究2】山区面积广大1.不同地形类型在我国所占的比例有很大差异,请同学们阅读下图,找出五种地形分别占多大比例。[名师点拨] 我国各种地形分布不均,山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狭小,我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因此我国地形另外一个特征是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名师点拨]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由于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是山区自然风景优美,森林草地面积较大,因此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和畜牧业,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山区好还是不好,我们发展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思维拓展】自然环境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影响,地形对当地风俗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国北方地形开阔,因此当地居民性格豪放。同学们可以阅读“地形与民俗”材料,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可以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自主学习】1.山脉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2.1/3 2/3 1/103.耕作业 旅游业 林业【合作探究1】地形类型多样1.我国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②内蒙古高原、③黄土高原、④云贵高原(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②准噶尔盆地、③柴达木盆地、④四川盆地(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②华北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2.我国主要山脉:①东西走向:天阴昆秦加南岭;②南北走向:贺兰六盘横断山③东北—西南走向:大太巫雪长武台;④西北—东南走向:阿尔祁连喜马拉【合作探究2】山区面积广大1.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占19%,平原占12%。2.利:①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②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弊: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结合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特征,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2.运用我国地形图了解三级阶梯内部海拔和地形的差异。3.依据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水能分布的影响。【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我国的地势【自主学习】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 。2.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呈 分布。3.读剖面图并结合教材的图,完成下列表格地势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阶梯 米以上 、 。阶梯界线 。第二级阶梯 多在1000-2000米 。阶梯界线 。第三级阶梯 多在 米以下 。4.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 生产。(2)对交通的影响: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 流,便利东西交通。(3)对河流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 资源极为丰富,所以我国很多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合作探究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我们在七年级就学过地形地势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地势 2.读我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观察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画出我国地势的简图。[名师点拨]同学们都正确地看出了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在我国地势从西向东降低的过程中,不是均匀降低,而是像楼梯一样逐级降低,这反映了我国地势另外一个特征——呈三级阶梯分布。3.请同学们阅读“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说出我国陆地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位于哪里?4.根据空白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完成如下问题:小组一:在我国地势分布图中找出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派代表填到黑板前面的空白图中。小组二:在我国地势分布图中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分别属于哪级阶梯,派代表填到黑板前面的空白图中。[拓展延伸]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有人也把大陆架叫作我国地势第四级阶梯,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海洋开发的重点地区。【合作探究2】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河流和交通的影响1.读“降水的形成示意图”(如下图),回忆我们在七年级“天气和气候”一节中学习的有关降水的知识,结合下图分析形成降水的条件。2.回忆我们第一章学习的内容,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洋 结合今天学习的地势特征,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有什么影响。3.我国地势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4.探讨我国水能分布和地势分布的关系【思维拓展】(播放三峡水电站的视频资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就建设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中的峡谷上。【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我国地势【自主学习】1.总趋势2.西高东低 阶梯状3.从左到右、自上而下:4000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4.(1)农业 (2)东 (3)水能 阶梯交界处【合作探究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画图略3.最高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4.填图略【合作探究2】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河流和交通的影响1.暖湿气流随地势上升而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2.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东面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随季风顺地势移动的时候,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3.地势高低能够影响河流的流向,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许多大河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但是也阻隔了南北方向的交通。4.我国大型水电站多建设在阶梯交界处。这些地方落差大,水能丰富。第二节 气候第1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学习目标】1.依据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2.能够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3.了解不同温度带农业类型的差异。【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我国的气温【自主学习】1.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1)冬季分布规律:我国南北温差 ,越往北气温越 。(2)夏季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 ,南北温差小。(3)我国1月0°C等温线大致是 一线。2.我国主要的温度带(1)划分的主要指标: 。(2)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带、 带、 带、 带、 带,以及一个青藏高原区。(3)秦岭—淮河一线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合作探究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1.请同学们回忆七年级学过的世界气温的分布,研究气温分布一般用什么地图 有什么特点?2.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组探究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小组一:在图中找出漠河、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根据等温线的数据说出这些城市的大致气温,计算漠河和海口的温差。小组二:在图中找出0°C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其经过的主要地区。[名师点拨]从小组一的成果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因此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漠河,同学们可以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了解漠河北极村的情况。1月0°C等温线是一条重要的等温线,它的北侧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河流结冰;南侧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结冰。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学到有很多分界线都经过这里。3.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下面同学们利用上面的方法,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自学完成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1)在图中找出哈尔滨、海口、乌鲁木齐和拉萨,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说出其大致气温。(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拉萨和海口的温差,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4: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包括哪些 [归纳小结]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而影响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所以我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上,而夏季最高气温也不是在最南端,而是位于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合作探究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大,农业生产也各不相同,因此划分了几个温度带,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分布,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独立完成下列题目:1.阅读多媒体课件:中国温度带划分图,找出划分温度带的依据。2.从图中找出我国共有多少个温度带,本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属于什么温度带。[归纳小结]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将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3.我国不同温度带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不同的温度带。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小组一: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水果,说明不同温度带农业生产的不同。小组二: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传统民居特点,说明不同温度带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拓展】我国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服饰也有所不同,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滑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游泳。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冬夏气温变化大,因此人们的服饰差异明显,热带地区终年炎热,人们服饰的材质轻薄,一年中变化不大。【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我国的气温【自主学习】1.(1)大 低 (2)普遍高温 (3)秦岭—淮河2.(1)积温(2)寒温 中温 暖温 亚热 热(3)亚热 暖温【合作探究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1.答案:等温线分布图。在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反之则温差小。2.答案:(1)漠河气温范围是-32℃— -28℃、哈尔滨气温范围是-24℃— -20℃、北京气温约为-8℃、上海气温范围是-℃— 8℃、海口气温范围是16℃—20℃,漠河和海口的温差范围为44℃-52℃;(2)秦岭—淮河一线。3.答案:(1)哈尔滨气温范围为20℃-24℃,海口气温范围为28℃-32℃,乌鲁木齐气温约24℃,拉萨气温范围是8℃-16℃.(2)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4.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合作探究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影响1.答案:气温的南北差异2.答案:我国共5个温度带,本校所在省级行政区所属温度带根据实际情况回答。3.答案:小组一: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出产不同的水果。例如,苹果、梨主要产自暖温带,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而椰子、香蕉则是热带水果。小组二: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例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有利于取暖和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学习目标】1.能够在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的年等降水量线,以此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结合生活经验和地理图表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规律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干湿地区。4.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我国的降水【自主学习】1.我国降水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2)时间分布规律:不均,夏秋 ,冬春 ,年际变化 。(3)我国几条重要的年等降水量线①1600毫米:武夷山--南岭-线。②800毫米:大致沿 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③400毫米:大致经过 -阴山南麓--兰州--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线。④200毫米:大致经过阴山北麓--贺兰山--祁连山--冈底斯山一线。2.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1)划分的主要指标:一个地区的 状况(该地区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根据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 、 、 、 四类地区。(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 地区。【合作探究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1.学习气温分布,我们用到了等温线分布图,学习降水量的分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我们七年级学过等高线,等降水量线和等温线与等高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我国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2)在图中找出本校所在省级行政区域降水量大致是多少。(3)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3.受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逐渐减少,阅读“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说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分别在哪里。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也不均匀,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分组探究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小组一:分析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说出图中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小组二:分析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分析北京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知识归纳]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一年之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合作探究2】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影响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独立完成下面题目。1.说出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找出四个干湿地区,并说出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年等降水量线。3.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差异。分成两组讨论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并完成下列活动题。小组一:读“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分析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有什么差异。小组二:读“两种不同特色的民居”图,观察其屋顶坡度的大小,分析其和当地的降水有什么关系。[归纳小结]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饮食、风俗和农业生产等都不相同。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传统交通工具也有明显的不同,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河湖密布,因此传统交通工具是船舶,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陆地广阔,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因此被称为“南船北马”。【思维拓展】试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总趋势的原因?(提示:可结合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加以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东南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大,形成的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在向西深入内陆过程中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大为减弱,西北内陆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小,因而形成了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我国的降水【自主学习】1.(1)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2)多 少 大(3)②秦岭--淮河 ③大兴安岭2.(1)干湿 (2)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3)西部内陆【合作探究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1.等降水量线分布图。2.(1)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武夷山—南岭一线。800毫米年等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下,为半湿润地区。400毫米年等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山麓—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为半干旱地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界线:大致经过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2)根据学校具体位置、具体情况而定。(3)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3.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4.小组一:夏秋季节;小组二:北京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知识归纳]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一年之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合作探究2】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影响1.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划分的,干湿地区大致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3.小组一:森林是我国湿润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区的主要植被,温带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区的主要植被,我国干旱区植被稀少,沙漠和戈壁广布。小组二: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反映当地降水少,平顶可晾晒粮食;浙江绍兴市的砖墙斜顶屋,反映当地降水多,斜顶利于排水。第3课时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1.依据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2.结合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3.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1.气候复杂多样(1)原因: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 ,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2)主要气候类型①东部地区: 气候显著,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地区:以 气候为主。③青藏地区:独特的 气候。④西部高山区:表现出明显的 气候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项目 冬季风 夏季风源地 大陆内部 太平洋和 洋风向 偏北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 ,使南北温差 ;活动强烈会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带来丰富的降水,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 灾害【合作探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地形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有哪些温度带 我国有哪些干湿地区 [名师点拨]我们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这造就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在一些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导致那些地区气候更加复杂。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垂直高差悬殊,因此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呈现垂直变化的规律。2.我国气候特征之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到底有哪些气候类型呢 下面我们一起认识我国的气候类型。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气候类型的差异。(2)读图,说出漠河、海口、吐鲁番和五道梁四地气候类型的名称,讨论其特征。(3)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的气候特征,讨论它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名师点拨]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我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其特征差异显著,这更加印证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我们还注意到我国东部自北向南都是季风气候,这说明了我国气候的另外一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我们在学习亚洲的气候时,已经详细介绍了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而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拥有齐全的季风气候类型。我国的西北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学习活动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 。2.海陆位置:一般情况下,离海近的地区,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 ;离海远的地区,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 。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典型的 气候。3.地形: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 ;迎风坡 ,背风坡 。【合作探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位置怎样影响气温 海陆位置怎样影响降水 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们一起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影响。读“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通过分组活动总结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小组一:在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中指出不同季风的发源地、风向,讨论其性质。小组二:讨论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小组三:讨论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名师点拨]从讨论结果看,季风气候对我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既有有利的影响,如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探究生产、生活的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导致我国气温年较差增大,但是总而言之,是利大于弊。【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一、1.(1)大(2)①季风 ②温带大陆性 ③高原山地 ④垂直2.季风气候显著项目 冬季风 夏季风源地 亚欧 大陆内部 太平洋和 印度 洋风向 偏北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对气候的影响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 严寒 ,使南北温差 加大 ;活动强烈会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带来丰富的降水,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 旱涝 灾害【合作探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我国地形的特征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2.(1)我国有5种基本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漠河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海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五道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低温,降水少,冬寒夏冷。(3)黑龙江省的漠河气候寒冷,可以发展滑雪、冰雕艺术展等冬季旅游项目;海南省的海口气候炎热,水分条件充足,适合开发越冬旅游、海上乐园等项目。学习活动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1.低2.小 大 季风3.低 多雨 少雨【合作探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因此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我国东部距离海洋近,降水多,越向西北距离海洋越远,降水逐渐减少,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显著,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2.小组一: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小组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受来自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山清水秀的景观。小组三:受季风的影响,我国比世界上其他纬度相近的地区,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第三节 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是否流入海洋理解我国以外流河为主的河流特征。2.依据相关图文资料理解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知道秦岭—淮河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河流概况1.河流具有 、养殖、 、发电和旅游等作用。2.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最终未能流人海洋的河流称为 。3.外流河的流域称为 ,内流河的流域称为 。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合作探究】河流概况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在这些河流中哪些是外流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哪些是内流河 有些河段用虚线表示,为什么 2.我国内、外流区的大致分界线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近,并用彩笔描出它们的分界线。[名师点拨]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多流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额尔齐斯河是一个例外,它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受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影响,河流水量较大,是鄂毕河的一条支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最长的内流河是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在 、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 、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 。2.我国河流一般在 形成汛期。3.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河流的水文特征。类别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 特征原因 降水量小 雨季短 植被少 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 特征原因 降水量大 雨季长 植被茂盛 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合作探究】河流的水文特征读“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条河流属于什么河流 它们什么季节流量最大 什么季节流量最小 为什么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结冰 长江和珠江结冰吗 为什么 3.结合“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表:水量 水位 结冰期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上涨、形成汛期成因 降水增多 气温高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一淮河以北结冰成因 降水减少 1月平均气温在 以下4.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势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名师点拨]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水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思维拓展】你的家乡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河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同学们探讨你家乡的河流水文特征?(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从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河流概况1.灌溉 航运2.外流河 内流河3.外流区 内流区 2/3 1/3【合作探究】河流概况1.外流河: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其中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内流河:塔里木河。虚线河段表示季节性河流。2.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1.水量 含沙量 水文特征2. 夏季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河流的水文特征。项目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 特征 小 短 大 有原因 降水量小 雨季短 植被少 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 特征 大 长 小 无原因 降水量大 雨季长 植被茂盛 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合作探究】河流的水文特征1.外流河。夏季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2.黄河、松花江在秦岭—淮河以北,此线以北的河流由于1月平均气温低于0℃,普遍有结冰现象;此线以南的河流由于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没有结冰现象。长江和珠江在秦岭—淮河以南,没有结冰现象。3.结合“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表:水量 水位 结冰期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增大 上涨、形成汛期 不结冰成因 降水增多 气温高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减少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结冰成因 降水减少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4.地形的影响:西高东低使大多数河流向东流;气候的影响:西部干旱内流河,径流量小,水量变化大,河流稀疏,很多地方没有河流;东部湿润区--外流河,径流量大,水量变化大,河流密集。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发源地、流入海洋、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概况,了解不同河段的特征。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长江概况1.长江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 。3.长江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因此是我国第 大河。【合作探究】长江概况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2.据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3.在图中找出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用铅笔描出来)。4.长江中游支流众多,南面有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北面有汉江,它们对长江干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名师点拔]长江在流域面积、长度和流量等方面都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峡谷众多,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长江的开发1.“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装机容量占全国的2/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2.“黄金水道”: 以下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合作探究】长江的开发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讨论长江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2.读“长江航运”图,找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港口。[名师点拔]长江干流沟通东西交通,还有很多支流和南北走向的铁路线及京杭运河连接南北,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长江的治理1.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 和“九曲回肠”的 。治理荆江的主要措施之一是 。 2.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河段 生态和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上游 保护天然林,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措施中游 、洪涝灾害、水污染 ,疏浚河道,加固大堤 下游 疏浚河道,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合作探究】长江的治理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次填入“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中,分析长江不同河段存在什么问题。2.讨论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 为什么 [名师点拨]长江流域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而上游地区的生态问题会加重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危害,因此对长江需要综合治理。3.自主探究,了解在治理洪涝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4.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如何治理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名师点拨]长江流域生态问题构成一个整体,牵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全流域进行协同治理。长江上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要优先采取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是进行洪涝灾害等治理的优先地区,而入海口和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工业废水排放较多,是污染的高风险地区。【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长江概况1.唐古拉 东2.宜昌 湖口3.一【合作探究】长江概况1.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级行政区域。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3.画图略4.使南北两岸支流来洪水时间错开,使干流不易出现过大的洪峰,对干流水量起到天然的调节作用。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长江的开发1.上游 2.宜宾【合作探究】长江的开发1.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落差达5000多米河流多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水流湍急,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2.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长江的治理1.川江 荆江 裁弯取直 2.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河段 生态和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上游 水土流失 保护天然林,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措施中游 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水污染 裁弯取直 ,疏浚河道,加固大堤 下游 疏浚河道,加固大堤,防治水污染【合作探究】长江的治理1.从左向右所填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是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2.由于上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长江含沙量增加,因此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严重,河流蓄容能力减小,洪涝灾害频发,因此二者有一定的联系。3.治理洪涝灾害方面有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和中游地区的裁弯取直。4.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措施可以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水处理可以减少水污染。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黄河的发源地、流人海洋、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概况,了解不同河段的特征。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黄河的概况1.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 ”字。2.黄河发源于 山脉,流入 海,主要支流有汾河和渭河。3.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 区。【合作探究】黄河的概况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2.自主探究,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名师点拨]黄河全长5464千米,长度居全国第二位,但是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水量小,流域面积较小,因此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黄河的开发1.黄河灌溉:黄河塑造了 平原、 平原,是塑造华北平原主力之一。黄河为这些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2.黄河水能开发:黄河上游从龙羊峡到青铜峡段和小浪底附近都流经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合作探究】黄河的奉献1.黄河是塑造哪些平原的主力 2.为什么黄河水对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3.在“黄河流域水系”图中找出黄河上建有哪些著名水电站 讨论黄河水能主要分布在哪里 [名师点拨]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黄河带给我们丰富的水能和水源,和长江相比,由于黄河水量较小,冬季有结冰期,航运价值不大。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黄河的治理为“母亲”把脉:河段 灾害 治理措施上游 草地退化、荒漠化、凌汛问题 加强 建设中游 导致河流含沙量急剧增加 开展 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 形成“ ”,易发生洪涝灾害,山东部分河段形成 加固黄河大堤【合作探究】黄河的治理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计算从兰州到河口,从河口到陕州,从陕州到利津黄河含沙量的变化。2.讨论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阅读“黄河的忧患”图文资料、分析“地上河”给下游带来哪些危害 [名师点拨]通过我们的“诊断”发现,黄河是满目疮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给中下游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4.为“母亲”开“药方”:和长江的治理一样,黄河的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不同河段的不同措施,也要有统一的规划,我们一起探究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1)黄河上游用什么措施治理出现的问题 (2)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3)对于下游地区“地上河”问题应该怎样治理 [名师点拨]治理黄河的重点在于治理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针对引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要对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而治理黄河的关键就在于治沙。同学们可以阅读“黄河百难 唯沙为首”,了解治沙的具体措施。而对于凌汛问题,可以采取飞机、大炮轰炸冰坝的方式来排除凌汛带来的危害。【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黄河的概况1.几 2.巴颜喀拉 渤 3.半湿润【合作探究】黄河的概况1.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省级行政区域: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2.黄河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凌汛。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黄河的开发1.宁夏 河套 2.阶梯交界处【合作探究】黄河的奉献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2.黄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因此黄河水对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3.黄河上主要的水电站有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黄河水能主要分布在上游和中游地区。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黄河的治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地上河 凌汛【合作探究】黄河的治理1.从兰州到河口含沙量增加较少,从河口到陕州含沙量急剧增加,从陕州到利津含沙量有所减少。2.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3.下游地区的“地上河”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4.(1)在黄河上游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如植树造林等。(2)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3)在下游地区要加固大堤,也可利用大型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来减少黄河河道中的泥沙。第四节 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4.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 ,其中有些会造成 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灾害、 灾害等。3.气象灾害主要有 、洪涝、 、寒潮等。4.地质灾害主要有 、滑坡、 等。【合作探究】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1.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主要气象灾害”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灾害 成因和结果 共性干旱 长时期降水异常 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 农作物 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1.都是自然环境发生的异常变化,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2.都属于 灾害。洪涝 连续性的 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台风 一种发源于 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2.找出“主要地质灾害”三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灾害 成因或危害 共性地震 地震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 1.都是自然环境发生的异常变化,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2.都属于 灾害。滑坡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 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 。2.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①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地震已造成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57人。②2021年6月4日,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六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4人失联。③2021年9月26日,四川雅安泥石流致10余人失联。④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答案:①和③属于自然灾害,它们是由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动而产生的,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②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④要看它产生的后果来决定,如果地震引起了海啸,沿岸地区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象,则为自然灾害,如没有则不是。[归纳总结]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频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灾害。地质灾害也会给找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尤其在山区。让我们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说明认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 ,分布 ,发生频繁,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自然灾害 分布 形成原因台风 主要分布在 , 台风从我国东南部的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干旱 主要分布在 地区 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洪涝 主要分布在 地区 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地震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 东南部的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 地区最为集中 中西部地区多山,坡陡,多暴雨【合作探究】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多和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气象灾害多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3.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区的形成原因。分析这个问题时,除了本节教材中的地图以外,我们还需要查阅哪些地图 据图进行分析、归纳。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防灾减灾1.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成就:运用 等技术进行精确的预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等。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住在一楼,应该怎样避灾 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 地带。如果居住在楼上,应怎样避灾 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3.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怎样避灾 应向 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跑。【合作探究】防灾减灾1.小组讨论:台风来袭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地区每年都要遭受台风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受台风侵袭频繁地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关注的重点问题。防灾减灾有什么含义?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防灾减灾的措施,再以画海报的形式展示如何防灾和减灾。[名师总结]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抗灾的共同目标。【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常见的自然灾害1.异常变化 资源 2.气象 地质 3.干旱 台风 4.地震 泥石流【合作探究】自然灾害的内涵和分类1.暴雨 热带 剧烈降温 气象2.重力 破坏力 地质3.①和③属于自然灾害,它们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而产生的,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②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④要看它产生的后果来决定,如果地震引起了海啸,沿岸地区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象,则为自然灾害,如没有则不是。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多 广 2.东南沿海 华北 南方 西南【合作探究】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1.地形、气候、地理位置等2.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南北温差大,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我国东临太平洋,中低纬度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常常造成水灾、风灾。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3.我们运用了“中国地形图”“板块构造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地图。我国山区面积占2/3,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地表崎岖。东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受季风气候控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防灾减灾1遥感卫星 2.空旷 3.垂直【合作探究】防灾减灾1.一是防灾,是预防灾害的发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预知灾害并加以防范;二是减灾,是在灾害发生后,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2.略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理解对于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要珍惜和合理利用。3.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4.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学习导航】【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然资源概况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 。2.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 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 ,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自然资源。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种类相当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保障 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合作探究1】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下列物资它们是自然资源吗 又如何分类呢,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可再生资源有哪些 说明理由。2.图中非可再生资源有哪些 说明理由。3.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列图片,探究相关问题 [名师点拨]上面涉及的可再生资源,其再生也是有一定条件和周期的,如果对其利用超过了其再生的条件和周期,就会变为非可再生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顺利再生,以便能够永续利用。【合作探究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下面这几种行为你都做到了吗 除了下面几种行为,你还能说出哪些 2.以“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宣传口号。[名师点拨]自然资源短缺不仅我国存在,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唤起人们对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解决自然资源短缺不只是政府层面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贡献一份力量。【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自然资源概况一、1.自然资源 2.循环使用 不可再生二、1.丰富 2. 自然资源【合作探究1】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1.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理由:这些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2.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理由:这些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3.不是。如:黄河断流:黄河流域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大,造成黄河断流。蚌埠城市水荒:由于不注意保护水资源,淮河水被污染,有水不能用,出现了水荒。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过度放牧、毁草开荒,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土地荒漠化。所以,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可再生资源,只有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合作探究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1.①纸正反两面用,反复利用废纸;②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③废旧电池不乱扔;④十层楼以下不乘电梯;⑤少坐车或不坐车,骑自行车或步行.....2.节约的就是利润,浪费的就是财富;废物利用,创新价值,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废料再生,妥善分类,垃圾减量,避免浪费;能源节约齐参加,珍惜使用莫乱花;节约水电粮食,珍惜能源点滴;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1课时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地区分布不均【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能够认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占比情况。2.依据相关资料认识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和途径的不同,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学习导航】【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我国土地类型齐全, 少,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 ,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我国土地资源分布1.我国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 、半湿润区,其中,南方耕地以 为主,北方耕地以 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 。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 区,主要用于牧业;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的地形类型耕地 水田 东部湿润区 、丘陵 旱地 东部 区 平原、丘陵草地 区 高原、山地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丘陵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地、盆地3.重要地形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耕地: 平原、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林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 、东南丘陵等。 (3)草地: 高原、 高原、天山山地等 【合作探究】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展示调查结果:根据之前安排地理活动小组在课外调查本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况,请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向大家展示调查结果。①评价各组成绩(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学生的归纳可能不完整),归纳总结: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 、 、 、 这些都属于可利用土地。②不同情况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看“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土地是如何利用的。③思考:哪些是农业用地 哪些是非农业用地 ④并不是所有的土地类型都可以利用,读沙漠、石山、高山、冰雪和冰川、戈壁等景观图,说出难以利用的土地有哪些 2.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类型齐全,但是所有的土地类型无论作用大小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情况:①练习:我国土地总量中耕地占 ,林地占 ,而难利用土地占 。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 由于耕地在土地资源总量中占有量少,而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请你们把我国人均耕地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相比较。②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并比较我国的人均耕地和部分国家的人均耕地。③思考:人口与耕地的矛盾。阅读“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资料,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这就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思维拓展】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怎样看待我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的?【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耕地 2.耕地二、1.湿润 水田 旱地 山区 2.半干旱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平原 半湿润 半干旱 山地 3.(1)东北 华北 (2)长白山脉 横断山脉 (3)内蒙古 青藏 【合作探究】1.四个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并展示绘制的本地土地利用的图表,归纳土地利用有哪些类型。(以本乡镇为例)A组:我们村的土地主要是耕地。B组:我们村的土地主要是林地。C组:我们村的土地主要是城镇。D组.....①(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②每组学生讨论一幅图,由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指图描述。A.山地林区.... B.草原牧区..... C.平原耕地区...... D.城市.....③农业用地有耕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有城市。④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有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2.①12.68% 31.86% 15.72%②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③我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2课时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理漫画和景观图,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2.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学习导航】【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属于 (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果 不当,或者遭受 ,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2.写出我国课本漫画图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 、 。3.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合作探究】土地资源的保护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土地资源的种类?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如何对待土地资源。2.举出身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读下面漫画,这组漫画说明了什么 4.①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把什么作为基本国策 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耕地危机的理解,我国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思维拓展】安排课外活动,办“保护家乡的土地”宣传栏。【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可再生资源 利用 破坏2.乱占耕地 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 土地污染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合作探究】土地资源的保护1.土地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继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人为破坏,则会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2.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3.(1)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2)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3)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4)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4.(1)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②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③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④在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第三节 水资源【学习目标】1.依据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知道我国水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结合相关图片掌握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能够在图中指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3.结合生活常识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学习导航】【学习活动】【自主学习1】时空分布不均1.含义:通常把地球上的 称为水资源。 和 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2.衡量标准:大体上可以用 的大小衡量水资源的多少。3.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影响(1)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水资源 ,东多西少。 (2)我国大部分地区 季降水丰沛,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 灾害; 季降水少,水资源相对不足。 (3)我国降水和径流的 、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 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合作探究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一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材料二 夏初,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阴雨连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7、8月份,出现了一段时间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水的时期。材料三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2009-2012年却连续四年冬春季节遭遇大旱。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哪些特点 2.试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以上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归纳总结]图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保护措施。【自主学习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项目 解决措施 举例时间分配不均 ,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 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空间分布不均 ,调节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引滦入津、引黄入晋 2.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缺水严重的 和 地区,共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目前,东线和中线工程已经建成。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 输送。(2)中线工程从 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北达 和天津。(3)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 的水资源。3.从总体上看,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此外,严重的水 也加剧了缺水程度。因此,节约用水、保护 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探究2】1.课堂活动:A.收集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有关例子;B.收集自己身边不合理用水现象;C.收集与水污染有关的例子。并思考反映了什么问题。2.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问题和现象应该怎样来解决 3.阅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并回答:(1)A.南水北调工程是把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和 。B.南水北调工程有 、 和 三条调水线路。(2)南水北调工程是针对水资源哪一种分布特点而修建的 除此之外还修建了哪些水利工程?(3)南水北调工程巨大,东、中、西三条路线在施工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名师点拨]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节约、保护水资源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4.阅读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材料,讨论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不合理用水,水污染现象应怎样解决 【思维拓展】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安排学生开展课外用水调查活动。谈谈调查结果并发表看法。【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时空分布不均1.淡水资源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2.河流径流量 3.(1)南丰北缺 (2)夏秋 洪涝 冬春 (3)季节 西北干旱【合作探究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季节(时间)分配不均;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分布不均。2.华北平原地多水少,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梅雨和伏旱都对当地农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云南省持续大旱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并对人畜饮水等基本用水需求造成影响。【自主学习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兴建水库 三峡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2.长江流域 华北 西北 (1)京杭运河 (2)丹江口 北京 (3)西北地区3.浪费 污染 水资源 【合作探究2】1.A.缺水状况普遍存在;B.水资源利用效率低;C.水污染严重。2.略3.(1)A.长江 华北 西北 B.东 中 西(2)针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除此之外,还有“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等工程。(3)工程巨大,资金技术限制,生态保护等。4.不合理用水、水污染现象有农业中大水漫灌、大量使用农药,工业中污水处理不当,家庭中浪费水资源、大量使用洗涤剂等。解决措施:农业上要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工业上要提高水的利用率,且要防治水污染。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交通运输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3.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学习导航】【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现代运输是指使用 、火车、船舶、 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公路运输、 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 、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 、运输速度的 、运量的 等方面。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 运速 运量 运价铁路 较慢 较低公路 较小 较高航空 快 小水路 慢 低4.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远途用 ;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短途运送一般使用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送,一般选用 或者 运输。【合作探究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材料一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畅游神州大地的感觉一定很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家住海南的小南依次游览了东方之珠—香港、文化古都—北京、西域大漠—新疆、雪域高原—西藏,饱览了多彩的地域文化。材料二下图示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费与距离的相关统计图。1.给材料一中的小南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2.根据材料二统计图,为下面的情境选择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①2019年11月“金砖五国”领导人在巴西会晤。俄罗斯政府要员去巴西参加会晤,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②1吨活鱼从郊区运到市区,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③20万吨的煤炭从大同运到秦皇岛,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④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赏三峡风光,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⑤祖国大陆对宝岛台湾“零关税”开放水果市场,台湾果农将水果运到福建。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归纳总结]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1)客运选择:(2)货运选择:【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汽车 飞机 铁路2.目的 高低 快慢 多少3.较大 较慢 高 大4.航空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 铁路【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1.依次是轮船、火车、飞机、汽车。2.①空运②公路③铁路④水运⑤水运第2课时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规律。2.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东西和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学习导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