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乙醇与乙酸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使溴水褪色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H2反应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2.下列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溴水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B.用蒸馏法除去乙酸中混有的少量乙醇C.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Mg2+的结构示意图: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D.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4H8O2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禁乱弃废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B.皮肤沾有苯酚时,立即用氢氧化钠稀溶液擦洗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5.实验室中欲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流程图 (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除去乙醇中的乙酸 B.形成原电池 C.制取乙酸乙酯 D.石油的蒸馏A.A B.B C.C D.D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与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 B.向碘水中加入苯后振荡、静置 C.实验室制取少量氯气 D.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A.A B.B C.C D.D8.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CH3CH2OHCH2=CH2↑+H2OB.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H2O+CO2→+D.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9.已知①②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两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9H11B.②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C.①和②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处于同一平面上D.①和②都能使Br2的CCl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10.在由4种基团-CH3、-OH、、-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1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仅含极性共价键B.钢管被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腐蚀属于化学腐蚀C.乙酸与用18O标记的乙醇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为C2H5O18OCCH3D.NH4Br的电子式:12.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装置A 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B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C 验证苯和溴能发生取代反应D 实验室模拟石油分馏A.A B.B C.C D.D二、填空题13.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发生多种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填“羟基”或“羧基”)。(2)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为乙醛。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3)乙醇也可与乙酸发生反应: 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①该反应需要加热并加入浓硫酸,目的是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②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14.苯甲酸(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用作防腐剂。(1)苯甲酸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填名称)(2)根据苯甲酸的结构简式推断,向苯甲酸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成____色。(3)苯甲酸钠( )也有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的效果。 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生成苯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4)苯甲酸乙酯( )有水果气味,可用于配制香水,其可由 与CH3CH2OH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反应(填“取代”或“加成”)。三、实验题15.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药物染料等工业。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制备并分离提纯乙酸乙酯,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a.乙醇能与氯化钙形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b. ;c.查阅资料得到下列数据: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乙醚沸点/℃ 78.0 118.0 77.5 34.6密度/() 0.8 1.1 0.9 0.7水溶性 互溶 可溶 微溶 微溶(1)为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需要在试管a中加入碎瓷片。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2)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3)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4)产品纯化。从试管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首先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氯化钙,除去___________(填名称);然后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最后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5)实验中用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若实际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是30.8 g,则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_。(6)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 试管a中试剂 试管b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A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18浓硫酸 饱和Na2CO3 3.0B 2 mL乙醇、1 mL乙酸 0.1C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2H2SO4 0.6D 2 mL乙醇、1 mL乙酸、盐酸 0.6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mL和___________。②分析实验___________(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7)另一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此装置和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个)。四、有机推断题16.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E和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F,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2)物质D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物质F的官能团结构式为________。(3)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参考答案:1.A【详解】A.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符合题意;B.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苯环与碳碳双键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 molH2反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苯环上H、甲基上H、—Cl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详解】A. 将溴水分别加入四种溶液中:振荡后液体分层,由于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单质转移到了苯层中,即上层显橙红色;振荡后液体分层,由于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即下层显橙红色的是四氯化碳;振荡后互溶且溶液呈棕黄色溶液的是乙醇,故A不符合题意;B. 由于乙酸和乙醇的沸点接近,所以不能用蒸馏法除去乙酸中混有的少量乙醇,故B符合题意;C. 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乙酸钠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酸乙酯,即与乙酸乙酯分层,则分液可分离,则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故C不符合题意;D.纯毛织物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羽毛烧焦的味道,可以以此来鉴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详解】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是37:Cl,A错误;B.Mg2+的核外电子数是10个,结构示意图:,B正确;C.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C错误;D.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2H5,分子式为C4H8O2,D错误;答案选B。4.B【详解】A、废弃的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容易污染土壤和水源,A正确;B、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强,皮肤沾有苯酚时,立即用酒精擦洗,B不正确;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C正确;D、乙醇易挥发,且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因此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D正确;答案选B。5.D【分析】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分离互溶但沸点差异较大的液体混合物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乙酸、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所以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①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得到的B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乙酸钠和乙醇,碳酸钠和乙酸钠是盐,沸点高,乙醇沸点低,所以②可以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乙酸钠,试剂b是硫酸,与碳酸钠、乙酸钠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乙酸,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酸蒸出,从而将硫酸钠和乙酸分离,则③为蒸馏。答案选D。6.D【详解】A.乙酸、乙醇互溶,混合后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醇,故A错误;B.酒精是非电解质,酒精不导电,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C.右侧试管密闭,乙酸乙酯蒸气无法进入,应该把右侧试管口的橡胶塞去掉,故C错误;D.根据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用分馏法分离石油,故D正确;选D。7.B【详解】A.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用来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故A错误;B.苯的密度比水小,向碘水中加入苯后振荡、静置,含碘的苯溶液在上层,水在下层,故B正确;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由图可知,装置中缺少酒精灯,不能制取氯气,故C错误;D.乙酸和乙醇易挥发,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若导气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且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会产生倒吸,故D错误;故选B。8.D【详解】A.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生成二甲醚: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A错误;B. 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CH3CH2CH2Br+NaOHCH3CH=CH2↑+H2O+NaBr,B错误;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生成碳酸氢钠:+H2O+CO2→+,C错误;D. 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CH3CHO+2Cu(OH)2+OH-CH3COO-+Cu2O↓+3H2O,D正确;答案选D。9.B【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①②的分子式均为C9H12,故A错误;B.②为中心对称,结构中只有两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只有两种,故B正确;C.①中苯环直接所连的碳为饱和碳原子,且与三个C相连,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②中中心碳原子饱和碳原子,且与四个C相连,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D.①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发生反应,不能使其褪色,故D错误;故选:B。10.B【详解】由4种基团-CH3、-OH、、-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苯酚、碳酸、苯甲酸四种物质,故答案为B。11.B【详解】A.分子中,存在碳原子和碳原子间的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因原油不导电,则没有形成原电池反应,钢管被含硫化合物腐蚀,属于化学腐蚀,故B正确;C.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产物为C2H518OOCCH3,故C错误;D.溴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和溴离子都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溴化铵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B。【点睛】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其规律是:酸脱羟基,醇脱氢,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若用同位素标记其中某一原子时,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至少含有2种具有同位素标记原子的物质。12.B【详解】A.因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则不能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A错误;B.该装置符合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B正确;C.挥发的溴单质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排除溴单质的干扰,C错误;D.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D错误;故选B。13.(1)羟基(2) 氧化 放热反应(3) 加快 =【解析】(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醇的官能团为-OH,官能团名称为羟基;(2)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3)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14. 羧基 红 +NaOH→ +H2O 取代【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及官能团的性质分析解答;根据反应物及生成物中结构变化分析有机反应类型。【详解】(1) 根据苯甲酸的结构简式分析,苯甲酸中的含氧官能团为-COOH,名称为羧基,故答案为:羧基;(2) 根据苯甲酸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遇到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红;(3) 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生成苯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2O,故答案为:+NaOH→ +H2O;(4)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变化分析,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15. B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乙醇 蒸馏 70% 3 4 AC 能够控制反应温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等合理即可【详解】(1)为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需要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操作是冷却后补加,以防发生危险,故选B;(2)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进入到试管b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乙酸和碳酸钠反应,中和了乙酸,乙醇易溶于水,吸收了乙醇,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分离提纯;(4)分液法从试管b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首先向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无水氯化钙与乙醇反应产生CaCl2·6C2H5OH,可以达到除去其中含有的乙醇的目的;然后再加入无水硫酸钠除去水,最后进行根据乙酸乙酯与乙醚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方法分离得到乙酸乙酯;(5) 30 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46 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按照1:1进行,所以产生的乙酸乙酯要根据不足量乙酸进行计算,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质量为0.5mol×88g/mol=44g,若实际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是30.8 g,则该实验中乙酸乙酯的产率为×100%=70%;(6)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应保证乙酸、乙醇、氢离子浓度相等,实验C中2 mL乙醇、1 mL乙酸、3 mL2H2SO4,实验D中2 mL乙醇、1 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的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故盐酸的体积为3mL;实验D与实验C中氢离子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 =4mol/L;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A和实验C中分别加入了浓硫酸和稀硫酸,所以通过分析实验A、C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7)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中使用了温度计,可以控制反应温度,能够减小副反应发生,从而提高物质的产率。16.(1)CH2=CH2(2) 羧基 (3)加聚反应(4)2CH3CH2OH+O22CH3CHO+ 2H2O【分析】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乙烯;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E和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F,可知E为聚乙烯,F为乙酸乙酯;根据流程可知B为乙醇,C为乙醛,D为乙酸,据此分析作答。(1)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2)物质D为乙酸,其官能团名称为羧基;物质F为乙酸乙酯,其官能团结构式为。(3)反应④为由乙烯合成聚乙烯,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4)反应②为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 2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