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5 机 械 效 率(29张PPT)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 总功、额外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会计算;3.会分析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 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功了吗?动滑轮对木料做功了吗?手拉绳子做的功和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大小相等吗?问题手拉绳子做的功和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大小相等吗? 1.实验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2.测量这些物理量,需要那些测量工具呢?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 4.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活动:再探动滑轮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W2 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W1 (手拉绳) (动滑轮拉钩码)数据分析:>想一想: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拉钩码做的功哪个更大?原因是什么?实验序号手拉绳子的力F/N手移动的距离s/cm钩码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10.60101.00520.85101.50531.10102.0051. 是目的,所做 的功叫做 ,记做 。 2.克服 和 所做的功, 不是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 这部分功叫做 ,记做 。 做的功叫做 , 记做 。 三者之间关系: .阅读 P22 回答下列问题: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有用功W有用摩擦力动滑轮重力额外功W额外手拉绳总功W总W总 =W有用W额外+总 功: .有用功: .额外功: .人在使用机械做功时:对人有用的功对人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动力对机械做的所有的功区分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对水做的功是 .对桶做的功是 .目的:用桶从井里打水目的:将掉到井里的桶提上来对整个水桶做的功是 .对桶做的功是 .对整个水桶做的功是 .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有用功总功例.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此过程中,关于他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 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C. 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 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BW总=W有=W有=W总=FS绳G物hfS物FS绳W总=W总=W有=W有=FSG物hFSG物hhS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公式】【特点】1.机械效率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3.由于摩擦等因素必然存在所以 W额 必然存在机械效率总小于100﹪理想机械的机械效率等于100﹪2.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常用机械的效率起重机的效率40%~50% 柴油机的效率约 35% 滑轮组的效率60%~80% 例.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机械效率高,这表明 ( )A. 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B. 甲做的总功比乙做的总功少C. 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 D. 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少 C W W W ?1.用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 20kg 的物体, 拉力为 220 N,物体升高 2m .求:有用功 总功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算一算:前面实验中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议一议: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序号手拉绳子的力F/N手移动的距离s/cm钩码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10.60101.00520.85101.50531.10102.005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 。 和 。 (3)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4)在测量绳端拉力时,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物重G拉力F物体上升的高度 h绳端移动的距离 s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竖直匀速实验结论:(1)同一滑轮组,被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2)重物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实验次数物体重力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23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哪些?1.动滑轮的重力2.轮与轴间的摩擦3.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增加物体重力2.减小动滑轮重力3.减小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物重 G拉力 F物体上升的高度 h绳端移动的距离 s思考: 上述实验中四个物理量是不是一定都要测量? 哪些可以不需要测量?思考:若没有刻度尺,实验能否正常进行?没有刻度尺也可以思考:将图乙、图丙、图丁分别与图甲进行比较,机械效率大小关系如何?(滑轮和钩码的重力都相同)甲乙丙丁归 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省力的多少、做功的多少无关。 机械效率( η ): 有用功 W有用 跟 总功 W总 的比值注意:(2)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 ,为什么?(1)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η=( 有用功/总功 )×100%η = ( W有用/ W总 ) ×100%公式:(3)机械效率大的含义?有用功与总功比值大;额外功与总功比值小;在总功一定时,有用功多。 W W W ?2.用杠杆将质量为 18 kg 的物体匀速提升 50cm 的过程中,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90% ,则提升该物体需要做多少总功? W W W ?3.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起吊 600 kg 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使物体上升 5 m 所做的 有用功 是多少?所做的 总功 是多少?绳端拉力 F 是多大?W总=W总=W有=W有=FSG物hFSG物hhS探究 杠杆和斜面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类型一 探究杠杆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1.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 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 的两个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② 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不考虑摩擦)次 序钩码悬挂点钩码移动距离h/m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A点0.100.70.3071.4%2C点0.151.20.3083.3%回答下列问题: 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1=____________.(2) 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3) 将三个相同的钩码悬挂在A点匀速提高相同高度时,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2,则η2________(>/=/<)η1.?????1?????2×100% ?杠杆自身的重力>(4) 实验结束后,小明分析测量的数据发现: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F×OB≠G×O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杠杆自重的影响类型二 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2. 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表.(1) 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____运动.(2) 根据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________越小,机械效率越大.(3) 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实验次序物体种类物重G/N斜面高h/cm斜面长s/cm机械效率η1木 块4159060.6%2小 车41590?匀速直线 95.2%摩擦力0.43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因素: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1.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2.在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实验结论:与物重无关例.如图所示,BA、CA 两个光滑斜面的高度均为 h,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 BA、CA 两个光滑斜面以相同速度匀速拉到顶端 A,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1、P2,则 ( )A. F1 < F2,W1<W2 P1<P2 B. F1 < F2,W1>W2 P1>P2 C. F1 < F2,W1= W2 P1<P2 D. F1 < F2,W1= W2 P1>P2C例.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匀速提升2 m,所用的拉力为25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各处摩擦).求:(1) 拉力所做的总功.(2) 拉力所做有用功.(3) 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s=2h=2×2 m=4 m, W总=Fs=250 N×4 m=1 000 J(2) 由η= W有用?W总??×100% 可得, W有用=η×W总=80%×1 000 J=800 J?(3) 由 W有用=Gh 可得,G= W有用?h??=800????2????=400 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