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植箱的双重身份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利用厨余垃圾与种植箱结合的方法,制作堆肥箱种植植物的技能。 2、与同学一起合作利用种植箱培育养护一种植物。 3、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创造财富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掌握利用厨余垃圾与种植箱结合的方法,制作堆肥箱种植植物的技能。 与同学一起合作利用种植箱培育养护一种植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引入点题 1、老师带领学生观察之前利用化肥种植过的土地 师提问:这是之前我们多次种植过蔬菜的土地,你们能发现它有什么变化吗?可以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学生回答。 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规避这种现象呢? 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规避土地板结并回答。 师提问:我们能自己做出有机肥料吗?结合之前垃圾分类的内容思考。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厨余垃圾能变成有机肥料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厨余垃圾可以在微生物的不断作用下,将有机物质分解腐化成腐殖质,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质量并最终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师总结:所以,当厨余垃圾与我们熟悉的种植箱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堆肥种植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神奇的箱子吧。 引出课题《种植箱的双重身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种植土地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土地出现变硬变干的板结现象,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引出课题) (二)讲解说明,淬炼操作 1、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简易的种植箱堆肥方法。 播放微课,提醒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将主要步骤进行记录。 学生观看视频后,根据记录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流程。并讨论还可以如何改进? 2、师:看了刚刚的制作视频,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同学发言,总结制作步骤与改进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善步骤。教师板书并粘贴“操作步骤”的词卡。 (设计意图:教师录制微课课上播放,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视频中添加文字说明,更好地讲授操作步骤,先由学生总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之后再进行总结,既肯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突出了重点操作步骤。) 师提问:你们能说说本次劳动过程中有哪些安全隐患?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学生回答。 师总结:水果刀刀是最危险的,我们要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Ppt展示正确用刀图片与文字,教师亲自示范。(右手持刀,食指放在刀的一侧,其余四指自然握住刀柄。左手稳住菜叶,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微微弯曲,指尖往内扣,拇指弯曲至四指内侧,切的时候,刀面贴着手指第二个关节下都刀,抬起时不要太高,一点点往外退。手指头跟刀保持半个指甲盖的距离。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并粘贴“注意事项”的词卡。 (设计意图:安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总结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必需的。在讲解时,教师还要加上亲自示范,让安全使用工具的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中。) (三)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1、教师确定任务内容,给每一组分发种植箱与任务单(任务单包括制作流程和课堂实操要求:①分工合作②互帮互助③分享感想 ) 2、学生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工具使用情况,注意安全。 (四)总结反思,情感提升 1、展示小组堆肥种植箱,由小组代表谈谈对自己小组作品的看法、讲一讲自己小组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后续对种植植物长势的期待。 2、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并完成评价表。 3、教师总结:这些在我们看来毫无用处的厨余垃圾,在劳动者手下变成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养料。想要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神奇之处,就需要在劳动过程中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把劳动中得到的经验智慧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做一些脏活累活,但中华民族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传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及时地引导和教育,能让学生动起手来,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来。在劳动后进行积极地思考总结和评价,总结劳动智慧,让劳动的意义提升一个台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