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由初一到初三已经养成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在一节课结束之后要布置预习作业,将重点圈出来,让学生能够有重点的预习,同时上课时进行提问,以检测他们预习的效果及自习的效果,从而了解他们不懂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一定的压力,使他们能够认真的去预习,以提高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作业方面,初中一般只有配套填图册,只要学生掌握课堂上讲的内容,完成团图册,就差不多掌握相应的内容。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分析古希腊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希腊城邦的特点及社会状况;从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直观了解亚历山大帝国下东西方文明的交汇。
唯物史观
能够运用史料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的影响。
历史解释
知道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能够对古代战争的客观影响形成思考。
史料实证
能够利用课本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读懂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叙述,理解史事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家国情怀
认识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雅典民主制利弊得失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扑克牌梅花K是哪个历史人物?他做了什么?如何评价他的所作所为?他是哪个国家地区的人物?(亚历山大大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希腊城邦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爱琴文明
1、古希腊的疆域与自然条件
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希腊半岛是主要组成部分。
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临爱琴海,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和葡萄。希腊并不是很肥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山,很少适合耕种的平地。(大河文明:农业发达)
过渡:在希腊众多的岛屿之中,最著名的岛屿是?(克里特岛)
2、列表归纳
爱琴文明 出现时间 特点 毁灭
克里特文明 公元前2000-前1700 产生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线形文字A(尚未破解) 公元前1400
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 新的君主国兴起;王宫、卫城、王室陵墓 线形文字B 公元前1200
3.教师讲述:公元前1200年因另一支希腊人入侵,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在爱琴文明衰亡之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古希腊陷入了沉寂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黑暗时代”。这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爱琴文明一无所知,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神话故事中的一些记载,并没有真实的历史依据。直到19世纪后期,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为人们所认识。
4.教师过渡:爱琴文明毁灭之后是300的“黑暗时代”,但人类历史不可能总是停留在黑暗中的,短暂的沉寂在等待着伟大的复兴,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其表现是什么?
(二)希腊城邦
1.概念解释:古希腊城邦:什么是城邦呢?提示:新加坡。
城邦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其中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比照一下现代社会还有类似于城邦的国家存在吗?
自主研学
(1)出现时间:公元前8世纪
(2)城邦的概念: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3)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千人。
(4)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只有8400平方千米。
(5)城邦的居民:公民和非公民。
(6)公民的权利及义务: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力,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
(7)非公民包括哪些人?生活状况如何?
外邦人和奴隶。
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力,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和自由。
(8)公民与非公民的关系:
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目标导学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雅典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6世纪
高度发达时期的统治者:伯利克里
2、伯利克里时期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表现
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原因:佰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3、教师讲述:公民大会是所有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月三次左右,听取一切官吏的重要报告,辩论和通过各种提案。选举国家官吏,制定法律,决定战争和平等大事,公民在大会上可自由发言,议论议案,对现行政策和公职人员进行评议,采取公开举手的方法,多数票为通过,实施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4、材料研读,分析雅典民主制的评价:
材料一 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著名古典学学者哈蒙德估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以前,雅典人口为400000,其中享有充分政治、经济和民事权利的公民不到40000人,外邦人约32000万人,奴隶约为200000人,其余的人为妇女和未成年人。
——摘编自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
提示:(一)进步性:(1)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制是个伟大的创举,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②创造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如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行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有利于正确决策,也有利于修正错误。(3)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二)局限性: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因此,雅典民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使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另一方面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的自身发展。因此,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目标导学三:亚历山大大帝国
观察螺蛳历史视频,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动态地图
(1)从帝国的疆域来看,压力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
(2)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国管辖,有什么好处?
提示:(1)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2)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
材料研读,分析影响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
——摘编自梁金豹《我的剑桥历史课笔记》
材料二 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摘编自彭光谦、梁月槐《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材料三 位于今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乾陀罗古国,曾长期受到希腊人统治,希腊艺术与当地文化交融,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佛像雕刻上,其特点是佛像面容似欧洲人,身披希腊式长衫,富有垂感,佛座一般不用莲花座。
积极影响: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入希腊文化。正是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消极影响: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积极的一面: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3.教师提问:
三、课堂总结
西方文明古希腊,环海多山是环境;
希腊城邦人口少,小国寡民有特点。
伯里克利贡献大,民主政治到高峰;
亚历山大建帝国,地跨三洲本领大。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知道了当时两个最重要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重点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了解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以及东征的影响。
3 板书设计
1.古代希腊城邦:斯巴达、雅典
2.雅典的民主政治和雅典的全盛时期(伯利克里当政时)
3.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4.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和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多媒体资源丰富,充分运用表格、图片和文字材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直观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做到论丛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