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期中核心素养评价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期中核心素养评价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期中核心素养评价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诗以“临”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B.实写诗人所想象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这首诗歌采用了欲扬先抑,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2.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3.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背影》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文章夹叙夹议,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的形象。
B.《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琐记》篇,这篇散文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关于中国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洋务学堂的风俗画。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无常》中,借“无常”形象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强烈批判寿镜吾老先生。
5.《天净沙 秋思》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梢梢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8.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课内阅读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0.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1.乙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
12.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3.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指的“下小雪”的妙处是指什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
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
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又酸又甜”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15.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从加点词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修辞角度赏析)
16.“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些趣事?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②《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舟就⑤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徽之,王羲之之子,字子猷。②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③戴安道:戴逵,东晋人,博学多能,擅长绘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④剡(shàn):今浙江嵊州市西南。⑤就:去拜访。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四望皎然 (4)人问其故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19.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乙】文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四、情景默写
20.古诗文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曹操以“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船行江中,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
五、诗歌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1.作者说自己是“断肠人”,而且还“在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划线句子所表现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
23.文学常识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国籍)文学家_______。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他曾在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________________〉〉等。
24.阅读下面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再联系本文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拟写一则母亲节短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5.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金色花》《荷叶 母亲》两首散文诗中选择一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
关键词:互敬互爱 课文题目:《散步》
理由:《散步》一文,以自然清新的文字描写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
(2)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27.名著阅读
(1)根据语段写出相应人物。
①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②这个人脸上不疤不麻,身个儿比平常人略长一点,肩膀宽宽的,且有两只体面干净的大手。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我选择_______,语段中的人物是_______,请写出与其有关的一个事件_______。
(2)《朝花夕拾》中饱含了鲁迅先生的“爱”与“憎”,请结合文章的具体情节分别阐述这两种情感。
①解读“爱”:从(填情节)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鲁迅先生(填感情)________________
②解读“憎”:从(填情节)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鲁迅先生(填感情)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8.【写法借鉴】作者善于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如雪景是静物,但“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让静静的雪“动”了起来,这种写法叫静物动写。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静物动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本诗主要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观赏到的景致,这首诗以“观”字总领;
B.诗人所想象之景应是虚写,其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本诗主要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这首诗歌采用了欲扬先抑,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
故选C。
2.C
【详解】C.“学习方法”表述有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很重要,侧重于讲品德修养;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A.《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故选A。
4.AE
【详解】A.“欲抑先扬”有误,改为“欲扬先抑”;
E.“批判寿镜吾老先生”有误,文中没有批判寿镜吾老先生;
故选AE。
5.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表述错误,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是可以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故选C。
6.—位身患重病的母亲,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 7.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严重到了哪种地步,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和对孩子的无私的爱。 8.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现了“我”从母亲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要像菊花一样顽强,表现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希望。 9.D
【解析】6.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7.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属于插叙。作用是补充说明母亲的病严重到了哪种地步,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和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答作用时要考虑到对人物形象及情感的作用。
点睛:考查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突出中心思想。
8.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的意义及作用。“好好儿活”是重复母亲的话,且位置在结尾。目的是表现了“我”从母亲这句话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要像菊花一样顽强,表现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希望。答作用时要考虑到对人物形象及情感的作用,特别是对“我”的影响。
9.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缺少“发出”的宾语。B成分残缺,在“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后加力度。C动宾搭配不当。“描写了”“感悟”错。
10.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拂到脸上,感觉很温暖。 11.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12.①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写出春风的温柔。
②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生动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13.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解析】1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根据甲文题目《春》和选文“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可知,“杨柳风”是指“春风”;
根据“不寒”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可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春风吹拂到脸上,没有寒意,让人感觉很温暖。
11.本题考查观察点(方位变化)。
根据乙文“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可找到“山上”;
根据乙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可找到“山尖”;
根据乙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可找到“山坡”;
根据乙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可找到“山腰”。
1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抚摸”意思是,指用手轻轻摩挲;结合“像母亲的手”可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分的温暖和轻柔。
(2)“害了羞”,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结合“那点薄雪”可知,将“薄雪”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的情态,既形象又生动。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合“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等描写,特别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可知,小雪把济南周围的小山装扮得更加秀美多姿,因此,“下小雪”的妙处是将济南的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14.C 15.(1)“窜”是指速度快又突然,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机灵轻捷”特点。(符合题意即可)(2)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16.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解析】14.C.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高到低。故选C。
15.(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叫天子(云雀)从草间一瞬间就飞向了云霄,“窜”字表明了叫天子(云雀)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
(2)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从“低唱”“弹琴”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表明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柔和动听以及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16.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从“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概括出:找蜈蚣;从“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概括出:按斑蝥;从“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概括出:拔何首乌;从“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概括出:摘覆盆子。
17.(1)急 (2)趁(乘) (3)……样子 (4)原因(或缘故) 18.(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
(2)经过一夜才到,到了门口没进去却返回了。 19. (公)欣然 (公)大笑乐 潇洒不羁(率性而为、崇尚自由、任性、做事由着性子等)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一会儿雪下急了。骤,急。
(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因,趁,乘。
(3)句意: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然,……的样子。
(4)句意:别人问他原因。故,原因(或缘故)。
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内集,举行家庭集会。讲论,谈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2)经宿,经过一夜。方,才。而,却。返,返回。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前两空:甲文中“公欣然曰”意为:公高兴地说。“公大笑乐”意为: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欣然”与“大笑乐”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可知,他率性而为,洒脱自然,狂放不羁。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20.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详解】考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澹、竦峙、阔、悬、涯、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21.远离故土,思念故乡。(流落异乡游子的悲哀,痛苦,思念家乡) 22.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感情。
(1)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可知,“断肠人”是一位漂泊在外的羁旅游子。
(2)羁旅游子漂泊“在天涯”,远离故乡,表达的自然是思乡之情。
2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
答题思路:画面描绘时,要抓住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歌的主题、感情氛围,细致地描绘景物所营造的画面,语言流畅。
示例:秋日的黄昏,近处枯藤缠绕着苍老的树干,树上乌鸦已经归巢,正做着梦吧。不远处,小桥横跨潺潺溪水之上,几缕炊烟袅袅升起,饭菜的香气、一家人玩笑吵闹的声音缓缓飘来,此时,苍凉的古道上,一位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缓缓经过,看着炊烟,闻着饭香,不禁神色黯然。
23. 印度 泰戈尔 冰心 寄小读者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的代表作;冰心是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创作哲理小说,也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
24.示例:①母亲是船,日夜操劳送儿女到岸;母亲是树,帮儿女避风遮阳;母亲是光,给儿女温暖的陪伴!母亲是世上最爱我和最值得我爱的人,母亲节祝福母亲开心幸福每一天!
②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予我的一切,祝福您节日快乐!
【详解】本题属口语交际题,注意突出主题,注意运用排比修辞,注意语句通顺。拟写的短信要表达出对母亲的感谢和祝福即可。
25.(示例)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成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详解】开放类试题,按题目的要求,选择一个关键词和一篇指定散文,然后围绕内容和主旨拟写理由即可。如:关键词“温馨”。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本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6. 删去“使得”。 将“研究”与“了解”调换位置。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第(1)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删去“由于“或”“使”;第(2)句语序不当,应该改为“研究和了解”。
点睛:病句类型的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7. 第一段 水生嫂 丈夫要去参军,她虽然不舍,但也不拖丈夫的后腿。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鲁迅寻购并赠送《山海经》 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感激 《父亲的病》中两个“名医”药引独特,加重父亲病情 对庸医误人、草菅人命的深切痛恨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
语段①描写的人物是《荷花淀》的女主人公“水生嫂”。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对战争的亲身感受,使她对丈夫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语段②描写的人物是《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中的人物:杰云旅馆的主人。他是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他有着浑话嚣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讲着最不中听的话,但却有着最中肯的情谊,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语段③描写的人物是《范爱农》的主人公范爱农,他是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副办的得意门生之一。1912年,落水遇难。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从三个语段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事件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名著内容表达情感的能力。
关于“爱”的解读:在《朝花夕拾》这部书中,鲁迅表达“爱”的文章也不少,比如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记述了自己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再比如在散文《藤野先生》中,鲁迅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鲁迅在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所以也表达了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爱戴。
关于“憎”的解读: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鲁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还有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爱”与“恨”的解读分别填入一篇文章具体情节进行解读即可。
28.妈妈给弟弟买来一个布玩具——一只好看的青蛙。它披着绿色的衣裳,黑色斑纹,腹部呈乳白色,栩栩如生。只见这只青蛙高昂着头,张开宽大的嘴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像在仔细地寻找食物。它前腿伸开,后腿蹲着,活像守护庄稼的神兵。
【详解】试题分析:可以用拟人的比喻手法,比如可把植物比喻成人或者什么的,枝干比喻成胳膊腿,花比喻成脸蛋,绿叶比喻成衣服等,还可以赋予一定的形象,这样就显得生动了。
点睛:“正确运用修辞”主要有两个特点:(1)着重考正确运用。考查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尤其如此。(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考查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相结合的,有与连贯相结合的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