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3)通过观察、对比、分类,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4)初步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信息。(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介绍三部分内容,其中元素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元素和元素符号的含义,他们将在本节课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信息。教学难点: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图片:门捷列夫提问:门捷列夫的重要贡献是什么?引入: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第二环节:图文结合,探索新知展示元素周期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①有多少个横行?②有多少个纵行?③纵行用了什么符号来标记?归纳:七个横行七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十八纵行16族,七主七副零和八教师: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分布情况。归纳:每个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除第一周期),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对比观察元素周期表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寻找规律。归纳:每个周期,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每个主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等于主族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例1第三环节:类比学习,挖掘新知教师:对比元素周期表上方示例,思考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取的元素信息归纳: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例2、3第四环节:总结归纳,升华新知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四、作业设计课后作业:配套分级练习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内容新旧交错,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很多内容都和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有联系,因此如何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一直想要解决和突破的难点。相信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们既能熟练掌握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同时也会对后面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和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