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领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价值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述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以及发展的实质。
第二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阐述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事物发展的前
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2)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4)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 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通过事例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特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特点(优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中国航天“逆袭”之路》
起步晚、条件差、不被看好却一心求索,就像很多个“逆天改命”的小说主角一样,中国航天的发展轨迹堪称一路“逆袭”。代代航天人的信念感究竟从何而来?在曾经一穷二白的年代,喊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如今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向世界开放中国空间站。从为国为民,到“人类正在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网友:这就是格局!
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星辰大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那么,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中国航天是怎样取得的如今的成就的?是一蹴而就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议学问题:为什么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起
议题一:中国航天以及中国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
议题二:从发展的状态角度分析如何理解中国航天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
议题三:从发展的途径角度探寻中国航天人的信念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第一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议题一:中国航天以及中国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并举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分析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一回事吗?
学生讨论回答: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特点)
(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结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因此,人类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判一判:下面出示的是新事物吗?
②判断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标准: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规律的原因(新事物与旧事物辩证关系) :
A. 新事物相对于旧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根本原 因)
B.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归纳小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
世界观:
(1)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二:从发展的状态角度分析如何理解人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
2023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天宫”梦圆,铸就中国航天的时代丰碑。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不是神话,这是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艰辛历程的深刻写照。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从事物发展的状态角度分析为什么说宇宙空间站的成功开启,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前进道路上新的起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②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继往开来、不懈追求,推动着一个个航天目标的不断实现,才使中国一跃成为航天强国,实现了宇宙空间站的成功开启。
③宇宙空间站的建成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新平台,是今后空间应用问题深入研究展开的重要支撑,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议学小结: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知识拓展: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
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量变角度)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质变角度)
③当人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就要把量变控制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
注意:(1) 反对激变论——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反对急于求成
(2) 反对“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反对优
(3)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议题 三:从发展的途径角度探寻中国航天人的信念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星辰大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航天强国,征途漫漫,从为国为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每当发射大厅传来成功的欢呼,落泪的面孔中,总有两鬓微霜,也有风华正茂!虽千万人吾往矣,可有怨悔?他们答曰:金不换!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战胜重重困难,实现了从搭载一人到多人升空、从舱内作业到太空行走、从短期遨游到长期驻留的历史性跨越。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接力“太空出差”,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先后发射,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完成三个舱段“T”字基本构型的在轨建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成型……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一步步化为现实。中国航天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把难度转变为事业高度。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总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化难度为高度,变阻力为动力,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壮大,在风雨洗礼中攀爬向上,取得了一项项令人赞叹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完善,但依然存在发展中的问题。在西方国家的蛊惑下,国际上仍然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友善的存在,资本主义势力依然很强大。
观看视频分析《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三人组》
失重状态下,人体骨骼不必承受,像在地球上那么大的压力,骨骼钙质缓慢流失会造成骨质疏松
而且,由于肺部血液分布,和肺扩张能力受到影响,肺部能力也会下降,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加强了太空锻炼,以对抗失重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太空生活,真没有那么轻松。对航天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很大的挑战。不过,也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与付出克服重重考验与困难,义务反顾地研究与奉献才有了今天航天事业的繁荣与昌盛,才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和强国梦!
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把难度转变为事业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不断发展壮大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议学小结:
坚持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展自己。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
注意: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从1G到5G不同阶段既有联系,又在不断发展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则往往比较强大, 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正因如此,中国华为5G技术作为新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什么过程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2)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①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