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单元导学
【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
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政治认同:(1)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价值取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家国情怀——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观念:(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权利与义务相统一。(4)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 健全人格:(2)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4)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责任意识:(1)主人翁意识——关心社会,关系国家。(2)担当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3)有序参与——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5)学生能够关心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依法依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
对应的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法治观念:(2)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 健全人格:(6)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责任意识:(2)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
对应的学习主题及内容要求 法治教育:(3)懂的公民基本权利,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6)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7)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平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9)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作用。(10)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课标解读
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内容、优越性和发展措施。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各国家机关的性质、职权和工作原则。 1.能准确说出并区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名称、地位、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能结合具体材料阐明各自的内容、优越性和发展措施。 2.能准确绘制我国国家机构示意图,厘清各国家机关的性质、职权和工作原则。 通过创设真实、适切的情境,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授了我国宪法确立的各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的相关知
识。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线索,一方面以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以国家机构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从而实现和捍卫人民利益。我们作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了解国家机构的性质和职责,增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单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题,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了解国家机构是中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思考在我国谁是国家的主人?人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我国的国家机构是如何发挥作用保证国家治理良好运行的?作为青少年又该如何培养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基于这些问题,引导青少年培养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的治理。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已知 在内容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对国家政治经济国情的模糊认知,愿意参与民主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主动性,他们已经具备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参与民主生活之间的关系。
应知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别是什么?”“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利的”“我国国家机构是如何运转的”等问题存在些许疑问。中学生对国家政治经济国情的疑问需要老师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准确认识和理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知道如何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
障碍 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国家机构,老师更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和引导,截取的现实案例也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使得所学内容无法跟学生形成密切结合的关系。学生自身限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的理解也存在一定障碍,在分析具体案例时可能无法水到渠成准确得出相关理论。
方法 本节课是单元导学课,带领学生通过知识框架了解单元体系;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所学内容,通过解决真实的情境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业要求】
学业质量描述 能结合实例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能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学业要求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了解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了解公民权利义务,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时政新闻,区分我国的政治制度,正确理解各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准确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结合时政阐明其优越性,能结合时政说明我国国家机关的运作,深刻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积极培养主人翁意识和民主精神。
2.以思维导图建构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基于自身实际,增强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提高分析问的能力。
3.展示个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明确不足、查缺补漏并归纳不同题型的答题规律,提升思维迁移和综合能力,增强高阶思维力。
【评价任务】
1.展示2022全国两会时政新闻,思考其涉及到的政治制度,并以此分析不同政治制度各自的优越性合完善措施,并谈一谈如何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呈现两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结合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坚定制度自信。(指向目标 1)
2.运用关键词句建构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依据思维导图,用图表的形式呈现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和生活计划,概括说明思维导图与计划之间的知识和逻辑关系。(指向目标 2)
3.结合具体问题,运用相关解题方法予以解决并能从标题、设问、材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能针对不同题型灵活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归纳,能从具体的解题方法中归纳通用的解题技巧。(指向目标3)
【课程资源】
建议提前观看以下视频:“全国两会是哪两会”、“青州市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地摊经济”、“我国国家机构是如何产生的”相关视频。
推荐借助学习强国APP搜索以下内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2)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4)两委换届选举;(5)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