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分散系及其分类 课件(共23张ppt)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分散系及其分类 课件(共23张ppt)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人教版 化学 必修第一册
情景引入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能看见这些美丽的光线,有时候却看不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分散系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能够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
组成
那么如何区分分散剂和分散质呢?
一般量少的为分散质,量多的为分散剂
一、分散系
硫酸铜溶液
我们在初中学过的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混合物。
这些混合物都是由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泥水悬浊液
油水乳浊液
这些混合物有哪些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一、分散系
分散系 实例 分散质 分散剂 特征
悬浊液 泥水 土壤粒子 水 浑浊,静置沉淀
乳浊液 油水 油 水 浑浊,静置分层
溶液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分子 水 澄清、透明、均一、稳定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可以看出,分散质粒子大小和分散系稳定性的差异
课堂检测
【例1】下列物质属于分散系的有 。
①糖水 ②CuSO4溶液 ③食盐水
④空气 ⑤合金 ⑥白酒 ⑦水
二、分散系的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观特点 均一、稳定、透明 均一、介稳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举例 硫酸铜溶液、碘酒 稀豆浆、鸡蛋清、淀粉溶液 油水混合物、泥浆水
能否透过滤纸 (d=100nm)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d=1nm) 能 不能 不能
1 nm (1nm=10-9m)
100 nm
溶液
胶体
乳浊液或悬浊液
本质区别
课堂检测
【例2】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分散系是否有颜色
B、外观是否透明
C、分散系是否均匀
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D
课堂检测
【例3】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淀粉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豆浆
A
三、胶体及其性质
肉眼很难识别溶液和胶体,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将二者区分呢?
我们怎样可以制备得到胶体?此外胶体都有什么性质呢?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两个100mL小烧杯,分别加入40mL蒸馏水和40mLCuSO4溶液。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
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现象。
三、胶体及其性质
[实验1-1]
1、Fe(OH)3胶体的制备
制备原理: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实验操作:
能否用

三、胶体及其性质
2、丁达尔效应
实验现象:
当一束强光透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丁达尔效应
三、胶体及其性质
2、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一种光学现象,是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
分散质粒子直径
光路示意图
对光的主要作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0-9m)
1~100nm
(10-9m~10-7m)
>100nm
(10-7m)
透射
散射
反射或折射
区分溶液
和胶体
三、胶体及其性质
3、电泳现象
胶粒带电荷,且胶粒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即称为电泳现象。
三、胶体及其性质
4、胶体的聚沉
中和胶粒的电荷或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常见聚沉方法:加电解质、加相反电荷的胶粒、加热、搅拌
三、胶体及其性质
性质 内容 应用
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电泳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如 Fe(OH)3胶粒带正电,H2SiO3胶粒带负电】
聚沉 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布朗运动 胶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鉴别胶体和溶液
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
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卤水点豆腐、明矾净水、
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
小结
四、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气溶胶:
固溶胶:
液溶胶:
烟、云、雾等
有色玻璃、水晶等
Fe(OH)3胶体、血液、墨水、鸡蛋清、淀粉溶液、豆浆等
分散剂为气体
分散剂为液体
分散剂为固体
胶体
淀粉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课堂检测
【例4】下列方法最终能制得胶体的是(  )
A.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冷水中
B.把5~6滴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C.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 NaOH溶液中
D.把5~6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 mL酒精中
B
课堂检测
【例5】下列物质中,当光束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
B.饱和碳酸钠溶液
C. 葡萄糖溶液
D. I2溶于酒精(碘酒)
A
课堂检测
【例6】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1 -100 n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材料就是胶体
B.纳米氢氧化铁溶于水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氢氧化铁不能与盐酸反应
D.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与普通材料完全不同
B
课堂检测
【例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 )
A.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B.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外观均匀透明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0-9~10-7m之间
D
课堂检测
【例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红褐色沉淀
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
THANKS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