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能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说出影响内能的因素;(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三、教学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之前 2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身边熟悉现象,神州十四发射视频入手,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对微观的分子进行讨论,进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题的。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水蒸气顶锅盖神州十四发射现场内能的作用大吗?什么是内能?设计意图:视频从身边熟知的现象到高科技热点神州十四发射,更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新课讲解(一).知识回顾 分子热运动三点物质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热运动 分子间相互作用运动的锅盖,加速上升的火箭都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也同样具有动能,压缩,伸长的弹簧具有斥力和引力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斥力引力,是否也具有分子势能?(二)自学课本第 7页内能概念设计意图:“类比 ”理解是物理教学时,遇到较抽象的概念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让学生感性认识迈向理性认识的好方法。给出内能的定义为以后规范的表述内能和分析内能的变化做好铺垫。(三)内能1、概念2、单位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即没有机械能,也没有内能B静止的汽车一定没有机械能,也没有内能C在空中飘动的白云只有机械能,没有内能D静止的汽车可能没有机械能,但是一定有内能(四)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水那杯内能大?2、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水,内能那个大?3、质量相同的冰和水,那个内能大?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小组讨论怎样让冻冰的扁豆能变软,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二)作业1、基础性作业:(1)完成教材第 1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2)阅读教材第 10页“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2、拓展性作业:尝试将铁丝升温,至少四种方法(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