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三、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组游乐场“激流勇进”图片: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游乐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体速度?如图,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要测量小车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新课教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交流总结: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实验前的准备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坡度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学生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学生分组实验要求按图2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图2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s1= t1= v1=s2= t2= v2=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议一议】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引导分析】v2和v3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这个关系,分析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什么运动?【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设计意图: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提升的能力。)思考: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学生通过思考回答: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可以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引导启发】请同学们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请大胆提出来。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设计意图:学生交流与评估,养成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扩展性实验】播放人教社配套的《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通过位置传感器B装有回声挡板的小车,和计算机连接后,可以直观显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变化。【读一读】让学生阅读课本24页阅读“超声波测距”,了解测距的原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25动手动脑学物理1-4八、板书设计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实验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s1和s2,用停表分别测出所用的时间t1和t2,用求出平均速度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S1= t1= v1=S2= t2= v2=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