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人类认知宇宙的历程: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已知宇宙。2.宇宙的概念:宇,空间;宙,时间。 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组合。3.常考半径:已知宇宙的半径约为 137 亿光年,银河系的半径约为 5 万光年,太阳系的半径约为 1光年。4.光年的概念: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例题:1.下列对于宇宙的正确认识是( )①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②宇宙中可能有目前人类还不了解的物质形态③固态、液态、气态、黑洞、磁场等都是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④“日心说”是科学的,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②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③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就是已知宇宙 ④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人类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为( )A.140 亿光年 B.8 万光年 C.1.5 亿千米 D.38 万千米4.双子座距离地球约 30 万光年(银河系直径约 10 万光年)。双子座属于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5.下列天体系统的平均半径大约为 5 万光年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6.本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其经典著作《时间简史》中多次使用“光年”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C.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 8 万光年 D.太阳距离地球约为 1.5 光年二、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的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行体等类别,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2.如何判断天体:一看是否为物质;二看是否独立存在;三看是否位于大气层外。3.天体系统的概念: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的级别:一共分为 4 级。(自然天体)5.肉眼观察:肉眼可见的行星都在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恒星星都在银河系内。在银河系外且肉眼可见的,都是和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例题:宇宙间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天体和天体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 射线源等都是天体。B.一个天体系统可以包含很多天体,一个天体可以从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C.天体系统有层级之分,天体有质量大小之分。D.“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星与织女星不在同一天体系统中第 1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月球环形山上的石头 C.流星体 D.陨石3.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月亮:轮廓模糊 B.太阳: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星云:一闪即逝4.深秋晴朗夜晚人们看到闪烁的星星大多属于( )A.行星 B.流星 C.星云 D.恒星天体系统是宇宙中各星系的统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和层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天体系统按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 )A.地月系一太阳系一总星系一银河系 B.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C.总星系一银河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 D.总星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6.天体系统的特点是( )A.天体之间互相吸引绕转 B.有恒星作为中心天体 C.有行星绕中心天体旋转 D.至少有一个天体存在三、太阳系:1.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99.86%。(恒星体积和质量越大,亮度就越大,但寿命就越短。)2.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内到外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冥王星是矮行星,不属于八大行星。)3.到日距离:行星距太阳越远,表面温度就越低,公转周期就越长,公转速度就越慢,公转轨道就越长。(由于宇宙中无空气、无大气的散射作用,太空是一片漆黑的,只有恒星和少数星云能发光,行星、小行星只能反射太阳光。)4.八大行星分类:分类 运动特点类地行 水星、金星、地球、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星 火星(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巨行星 木星、土星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远日行天王星、海王星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星八大行星也可分为:地内行星:水、金(有凌日现象) 和地外行星:火、木、土、天王、海王(有冲日现象)。(凌日现象:三点一线,地内行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中间。 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中间也可能发生日食。)(冲日现象:三点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地外行星中间。 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中间也可能发生月食。)例题:1.太阳之所以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A.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B.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99.86%C.太阳发出巨大的光和热 D.太阳自身的自转运动贝努小行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来自太阳系形成最早的“时间胶囊”,因为它含有水冰及有机质。2016 年 9 月 8 日,美国 NASA 发射探测器 OSIRIS—Rex,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前往贝努“挖石头”并带回地球,希望发现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线索。下图为“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 2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2.贝努小行星位于( )A.b、c 之间 B.c、d 之间C.d、e 之间 D.e、f 之间3.下列选项列出的行星,属于巨行星的是( )A.a、b B.c、d C.d、e D.e、f4.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 )①太阳非常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处在同一个平面上③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绕日轨道一致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绕日轨道与八大行星保持一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冥王星绕日公转轨道位于海王星公转轨道之外,距太阳约 59 亿千米,是一颗矮行星,科学家根据冥王星探测器传回的照片及数据分析认为,冥王星地表之下可能存在沙冰状海洋。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5.冥王星不属于(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6.“冥王星表面温度大约是-238℃到-228℃,远低于地球表面温度,这主要是因为( )A.冥王星自身不能发光 B.冥王星距离太阳较远C.冥王星不存在大气层 D.冥王星质量、体积大7.2006 年冥王星被科学家从原“九大行星”中除名,降级为矮行星。2015 年 7 月 14 日,经过近 10 年的飞行,“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抵达冥王星附近。完成下题。冥王星降级的原因是( )A.质量不足,呈非圆球形 B.质量足够,但距离太阳较远C.质量不足,无法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D.质量不足,无法沿固定轨道绕太阳运行原行星盘是在新形成的年轻恒星外部环绕的浓密气体。其中的尘埃粒子相互碰撞结合,形成行星和小行星等天体。跟随太阳自转在外环绕的太阳系原行星盘形成了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等天体,推动了太阳系的发展。8.与原行星盘所包围的天体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哈雷彗星9.下列现象和太阳系原行星盘有关的是(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上 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都接近圆形③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都与太阳自转方向一致 ④八大行星能清空轨道附近的碎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行星运动一般符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是行星围绕恒星公转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形轨道,恒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是行星在围绕恒星运动时,行星和恒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 )A.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B.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C.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 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11.开普勒第二定律说明( )①行星运动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快②行星运动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慢③行星运动在远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快④行星运动在远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冲日(英文:opposition),又名“冲”,是位置天文学的一个名词,是指行星、太阳和地球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居中。2020 年 10 月 14 日凌晨,出现了火星冲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图中能准确反应火星冲日现象的是( )A.A B.B C.C D.D13.火星冲日时是火星探测器向地球传输探测信息的理想时机,主要是因为( )①火星距离地球较近 ②火星和地球位于太阳同侧,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小③火星对地球的引力强 ④火星与地球成相对静止状态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4.下列行星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是( )A.海王星 B.金星 C.木星 D.天王星15.火星冲日现象反应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 )A.同向性 B.近圆性 C.共面性 D.随机性北京时间 2019 年 11 月 11 日晚至 12 日凌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第 3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凌日是指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能正确表示水星凌日的是( )A.A B.B C.C D.D17.“水星凌日”时,水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了行星公转的( )A.共面性 B.近圆性 C.同向性 D.连续性18.地球上,还可以观测到( )A.火星凌日 B.土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金星凌日四、地月系:1.地月系的概念:是指地球与其行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月球公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潮汐锁定)2.月相变化:就是月亮明暗圆缺面貌的变化,月相变化有循环周期,每 29.53 天完成一次从新月(朔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望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的变化周期,也叫一个朔望月周期。(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3.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右右),下下下东东(左左)。(①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天空的西面;②下弦月出现在农历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天空的东面)。月相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日期 初一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同太阳出没比 同升同迟升后落 此起彼落 早升先落较 落月出 清晨 正午 黄昏 半夜月落 黄昏 半夜 清晨 正午彻夜不 半圆、上半夜、西 一轮明月通宵可 半圆、下半夜、东夜晚见月情形见 天 见 天月面(亮面)朝半圆朝西 一轮明月 半圆朝东向4.日全食(或日偏食)出现的时间一定是农历的初一,而农历的初一却不一定会有日全食。月全食(或月偏食)出现的时间一定是农历的十五,而农历的十五却不一定有月全食。5.月相变化的意义;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如钱塘江大潮。第 4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例题:下图示意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读图回答下面三题。1.下列对图中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自身可以发光 B.地球属于卫星C.太阳属于恒星 D.月球属于彗星2.喜欢是什么样的感觉 就像月球对地球永远只让你看到最靓丽的一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月球( )A.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周期不同 B.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周期相同C.自转周期小于公转周期 D.自转速度大于公转速度3.2020 年 2 月 1 日(农历正月初八),夜晚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4.读月球、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月球位于 C 处时,可能发生日食现象 B.当月球位于 B 处时,月相下半夜可见C.当月球位于 D 时,此时的月相亮面朝东 D.月相是月球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5.全球经常发生月食现象。月食发生时,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关系为( )A. B. C. D.2012 年 12 月 21 日(农历初九)是冬至日,该日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6.2012 年 12 月 21 日,该日的月相为A.接近新月 B.接近上弦月 C.接近满月 D.接近下弦月7.该日不可能发生日食,因为日食发生的条件是A.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朔日,日、月、地中心成直角 B.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望日,日、地、月中心成一直线C.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朔日,日、月、地中心成一直线 D.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望日,日、地、月中心成直角读“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8.潮汐是海水在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作用下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一月中有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两次大潮出现时月球在图中的位置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当大潮出现时,月相为( )①满月 ②新月 ③上弦月 ④下弦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图为月相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农历二十二前后,地球上观察月相时,月面(亮面)朝( )A.朝南 B.朝北 C.朝东 D.朝西11.新月时,日、月同升同落;满月时日、月此起彼落。图为月相成因示意图。假设某地新月时,地方时 6 时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弦月时,约正午升,子夜落B.满月时,子夜过后,月亮高度变大C.新月时,子夜月亮的高度(角)最高D.下弦月时,子夜月落第 5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五、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在长期稳定的中年期。(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 15℃左右,且温度变化不剧烈,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③液态水的存在: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附:其他条件对地球存在生命也有一定的影响:①地球磁场,屏蔽了大部分高空宇宙射线的伤害性辐射。 ②月球阻挡了小天体的袭击,保证地球倾角稳定,同时也产生了潮汐。 ③地球适当的自转、公转周期,使地球的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适宜。)2.“四看法”分析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②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③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例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绘制了一幅“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位置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表现出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 )A.地球是八大行星之一B.各行星在同一平面上绕日运动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与木星相近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2.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热能 D.重力势能“It’s not just a planet, It’s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公转方向与其他七颗行星不同 B.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 C.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运动 D.地球上存在生命4.与地球上出现生命无关的条件是A.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上存在液态水 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 D.太阳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5.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B.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美国宇航局宣布一项重大发现:在距离地球 1400 光年的位置发现了“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该行星比地球大概大 60%,其可能拥有液态水;它围绕的母恒星与太阳非常类似,该行星到其母恒星的距离,也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比较相近。据此下面小题。6.推测系外行星——Kepler452b 可能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 )第 6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A.有适宜大气 B.有适宜温度 C.拥有液态水 D.有稳定光照7.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直接有关的是( )①地球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安全宇宙环境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美、意联合研制的“卡西尼号”是对土星大气、光环和卫星进行科学考察的太空探测器,“卡西号”2017 年 9 月 15 日零时区 11:54 结束了自己长达 20 年的工作,并坠入土星大气层。8.如果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在地球不可能目视到的是:( )A.流星 B.行星 C.恒星 D.彗星9.“卡西尼号”飞行所经过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太阳系10.“卡西尼号”在探测土卫二中,科学家或认为该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其依据可能是土卫二( )A.表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 B.地下可能存在海洋 C.是土星的卫星,具有自转和公转 D.有显著的地质活动11.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12.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回答问题。(1)图中 ABCDEFGH 八个字母代表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请任选 5 个,说出其代表的行星的名称。(2)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请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说出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名称。(3)根据该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具有的共同特征。(4)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特殊行星,是因为地球上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等智慧生命——人类。请对八大行星加以对比,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六、卫星基地相关知识总结:1.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多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2.卫星发射时间、方向:①发射时间: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卫星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航天器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③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第 7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3.卫星返回基地的选址条件:①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稳定;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如我国卫星返回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4.宇宙环境保护:宇宙探索深入+航天活动频繁=太空垃圾增多→宇宙环境亟待保护。5.宇宙中的人造航天器和地球联系的电磁波,因无法穿过庞大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通讯会被干扰而暂时中断。6.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条件的对比卫星发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射基地周围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安全系数低;太原卫 地处高原地区,海拔较高,空气清新地处高原山区,对外联系不便;纬度星发射 无污染,大气能见度高;交通便利;较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节省燃中心 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料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大酒泉卫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隐 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小,初始速星发射蔽性强,利于国防安全;人烟稀少, 度小,节省燃料少中心安全性高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获得文昌卫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位于沿 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阴雨星发射海地区,海运便利,且利于火箭残骸 天气多中心落入大海,造成危害小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可西昌卫 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海星发射 拔高,大气稀薄,污染少,大气能见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中心 度高,有利于国防安全;地质结构稳定例题:2021 年 4 月 29 日,天和核心舱搭载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升空,核心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为( )A.属于亚热带沿海,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B.位于滨海,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大C.靠近港口,便于大型发射设备的运输D.纬度低,公转线速度大于其他卫星发射基地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窗口窄的原因是( )A.热带雨林气候区,雨季长,阴雨天气较多B.夏季气温高,靠近海洋,雷电等天气频繁C.海拔高,大气稀薄,能见度高,利于监测D.春夏季节,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部的内蒙古境内巴丹吉第 8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林沙漠和戈壁地带,面积达 2 万平方公里,地形条件多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地点选择东风着陆场,最主要原因是该着陆场( )A.地形复杂,隐蔽性强 B.地域辽阔,人烟稀少 C.河湖稀少,便于搜救 D.气候适宜,能见度高4.太空垃圾来源于( )①各种陨星 ②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③废弃的航天器及碎片 ④彗星的残核及碎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继甘肃酒泉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之后,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于 2014 年 10 月在海南文昌建成。下图示意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卫星发射中心的选址需考虑纬度、交通、发射安全性等因素,而卫星发射窗口则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等影响。2016 年 11 月 3 日 20时 43 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发射成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结构最大的运载火箭,被亲切地称为“胖五”。(1)简述在文昌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优势。(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说明文昌发射窗口“窄”的原因。(3)我国为什么要把内蒙古中部设为航天器回收区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1.1 一1.D【详解】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宇宙中可能有目前人类还不了解的物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黑洞、磁场等都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①②③正确;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但“日心说”是不科学的,④错误。故选 D。2.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不仅是天地万物,①错误;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②正确;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是有限宇宙,叫做“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③正确;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共同组成总星系,也就是可观测宇宙,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3.A【详解】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 140 亿光年,因此人类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为 140亿光年,A符合题意;8万光年大致是银河系的直径,1.5亿千米大致是日地距离,38万千米大致是月球距离,排除 BCD。故选 A。4.A【分析】考查天体系统。【详解】双子座距离地球的距离已经超过银河系的直径,故双子座属于河外星系,A正确。故选 A。5.C【详解】太阳系半径约 3.4光年,地月系半径很小,A、B错。天体系统的平均半径大约为 5 万光年的是银河系, C对。总星系半径约 200亿光年,D错。6.B【详解】光年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在一年中经过的距离,约为 9 460 730 472 580 800米,属于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不是时间单位,A错误;恒星之间相隔十分遥远,因此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B正确;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 100多亿光年,C错误;太阳距离地球约为 1.5亿千米,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仅 8分钟,D错误。故选 B。1.1 二1.D 2.C【解析】1.天体(Astronomical object),又称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个体,A正确;一个天体系统可以包含很多天体,一个天体可以从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比如银河系中包含太阳系这样的无数个天体系统以及无数个天体,地球从属于太阳系,又从属于银河系等,B正确;天体系统有层级之分,天体有质量大小之分,C正确;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同一天体系统中,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 D。2.考查天体的判断,一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据此分析,天空中的大型客机没有超出地球的大气层,不能成为天体,A错。月球环形山上的石头、陨石分别是月球和地球的一部分,也不能成为天体,B、D 错。因此流星体位于宇宙中,且有自己独立运行的轨道,故判断为天体,C 正确,故选 C。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彗星主要由冰物质构成,靠近太阳时,因蒸发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往往拖着长尾,C正确;月球离我们地球近,月亮的轮廓比较清晰,并不模糊,A错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我们看不到太阳的全貌,不存在圆缺多变,B错误;星云多由气体和尘埃构成,观测时多轮廓模糊,而一闪即逝是流星现象,D错误。第 9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4.D【详解】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银河系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晴朗夜空看到的"星星"是恒星,D正确;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本身不发光,A错误;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C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B错误,故选 D。5.B 6.A【分析】5.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正确,排除 A、C、D 选项。故选 B。6.天体间的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天体,其中心天体可能是恒星,也可能是行星等,A正确,排除 B、C、D 选项。故选 A。1.1 三1.B【详解】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其它天体之所以会围绕太阳运转,这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99.86%,对其它天体具有强大的吸收力,从而使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选项 B符合题意。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发出巨大的光和热不是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太阳自身的自转运动不是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排除 A、C、D。2.C 3.D 4.C【解析】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因此贝努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图中 d为火星、e为木星。故 C正确,A、B、D 错误。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与土星属于巨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 e为木星、f 为土星。故 D 正确,A、B、C错误。4.由于太阳一直较为稳定,为地球提供了稳定的光照条件;八大行星与小行星绕日公转时公转方向、绕日轨道与八大行星保持一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①②③④确,故 C正确,A、B、D错误。5.D 6.B【分析】5.冥王星是绕日公转的矮行星,因此属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总星系,因此冥王星也属于银河系和总星系,ABC不符合题意;地月系主要由地球和月球构成,不包括冥王星,因此冥王星不属于地月系,D 符合题意。故选 D。6.材料信息表明,冥王星绕日公转轨道位于海王星公转轨道之外,而海王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由此可知, 与地球相比,冥王星距离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而地球和冥王星的表面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因此冥王星的表面温度远低于地球表面温度,B符合题意;冥王星和地球自身都不能发光,冥王星存在较稀薄的大气层,冥王星质量、体积远小于地球,因此排除 ACD。故选 B。【点睛】冥王星是绕日公转的矮行星。冥王星的体积质量较小,其质量仅为月球的 17.7%(地球的 0.22%)。冥王星拥有由氮气(N2),甲烷(CH4)和一氧化碳(CO)组成的薄弱大气。冥王星有五颗已知的自然卫星。7.C【详解】冥王星近似呈圆球形,A错;并不是因为距离太阳远而被降级,而是因为冥王星质量不足,无法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B错,C 正确;冥王星依然沿固定轨道绕太阳运行,D错。故选 C。【点睛】矮行星又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8.C 9.A【解析】8.据材料可知,原行星盘所包围的天体为恒星,月球是卫星,地球是行星,太阳是恒星,哈雷彗星是彗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 C。9.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位于同一平面,其形状近似圆形,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也跟太阳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这就是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八大行星公转共面性和近圆性是在原行星盘的圆盘形态发展而来,同向性是原行星盘随太阳处西向东自转演变而来,故与原行星盘有关,①②③符合题意;八大行星能清空轨道附近的碎物,是因其自身的吸引力,与太阳系原行星盘无关,④不符合题。综合起来,A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轨道由内到外分布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前四个行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10.A 11.B【解析】10.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所有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椭圆形轨道,这说明地球的绕日轨道和其他行星类似都是椭圆形轨道,因此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A正确,开普勒第一定律不能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性,B、C、D 错误,故选 A。11.由图及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在单位面积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可知,当行星在近日点附近时,半径短,在远日点附近时半径长,故必须在近日点附近时运行速度快,远日点附近时运行速度慢,方可实现单位面积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点睛】开普勒定律:①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②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③调和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恒星时间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比例。12.C 13.B 14.B 15.C【分析】12.由材料信息可知,火星冲日时,地球、太阳、火星差不多在一直线上,AB不符合题意,AB错误。火星、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侧且地球位于火星与太阳之间,C正确,D 错误。故选 C。13.由所学知识可知,火星冲日时,是火星探测器向地球传输探测信息的理想时机,一是因为此时火星距离地球近,传输信号较强,二是因为此时地球位于火星与太阳之间,可以阻挡部分太阳活动对传输信号的影响,①②正确;火星探测器向地球传输探测信息与火星对地球的引力、火星与地球呈相对静止状态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 B。14.由材料“冲日是指行星、太阳和地球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居中”可知,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不会出现冲日现象,B正确;海王星、木星、天王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可以出现冲日现象,ACD 错误。故选 B。15.由材料“行星冲日是指行星、太阳和地球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居中”可知,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说明火星冲日现象蕴含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平面接近在一个平面上,C 正确;同一条直线上,不能说明同向性和近圆性。AB错误;没有随机性说法,D 错误。故选 C。16.B 17.A 18.D【解析】16.由材料可知,凌日现象发生的条件是行星,必须是地内行星,而且行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因此水星凌日时水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 B。17.“水星凌日”时,水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的行星运动共面性,A正确;连续性不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D错误;水星凌日的条件不能体现出行星运动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点,BC错误。所以选 A。18.凌日现象发生的条件是行星,必须是地内行星,金星为地内行星,可以在地球上观测到金星凌日,D 正确;火星、木星、土星为地外行星,在地球上观测不到火星凌日、土星凌日、木星凌日,ABC错误。所以选 D。【点睛】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 也可以解释为凌日是内行星(即水星和金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水星和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冲日是指某一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于绕日公转过程中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的状态,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外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叫"冲"。由于小行星也属于外行星,所以也有"冲"的现象发生。"冲"时相应的日期是"冲日"。第 10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1.1 四1.C 2.B 3.B【分析】1.恒星自身可以发光,月球是卫星,AD 错误。地球属于行星,B错误。太阳属于恒星,C正确。故选 C。2.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地球公转,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观察到月球的同一“半球”。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 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 B。3.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2020 年 2 月 1日(农历正月初八),夜晚可能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B正确。新月一般出现在初一,满月一般出现在十五,下弦月一般出现在二十二、二十三,ACD 错误。故选 B。4.C【详解】当月球位于 C处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地球的日影可能遮挡住月球,因此可能发生月食现象,A错误;当月球位于 B处时,月球在太阳以东 90°,此时的月相为上弦月,上半夜可见,B 错误;当月球位于 D时,月球在太阳以西 90°,此时的月相应为下弦月,月相亮面朝东,C正确;月球受光面积大小并没有的变化,月相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受光面积大小变化,D错误。故选 C。5.C【详解】月食是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月球上的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的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图 C 特征相同,C符合题意;图 A、图 B和图 D 中的月球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遮蔽,因此不会发生月食现象,因此三幅图均不表示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排除 A、B、D。故选 C。6.B 7.C【分析】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绕地球运动,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相也在不断变化。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 29.53天。2.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在一条直线上,缺一不可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子,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天文专家介绍,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 ,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日,这与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有关。6.农历初一叫做“新月”,也叫"朔”,故 A 错误;上弦月发生在农历初七、初八,农历初九接近上弦月,故 B正确;到了农历十五、十六,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故 C错误;下弦月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故 D错误。7.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日、月、地中心成一直线,故 C正确,A错误;月食只可能发生在望日,日、地、月中心成一直线,故 BD错误。8.C 9.A【分析】本题考查月相变化与潮汐现象之间的关系。8.当日、地月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是天体引潮力最大的时候,即大潮出现的时候。当大潮出现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即①③位置,C选项正确。9.据图分析,图中月球在位置①时为新月,在位置②时为上弦月,位置③时为满月,位置④时为下弦月。在朔、望两天,即①③位置出现大潮,这时是新月和满月,故 A选项正确。10.C 11.A【解析】10.由图可知,农历二十二前后,出现的月相是下弦月。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图可知,下弦月月面(朝向太阳的亮面)顺着月球公转方向朝东;且由所学月相知识可知,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位于东半天空,月面朝东,C正确,ABD错误。故选 C。11.上弦月约是农历初七初八,介于新月与满月之间;由题干可知,新月时,日、月同升同落,新月时地方时 6时日出,即地方时 6时月出,18 时月落;满月时日、月此起彼落,即地方时 18 时月出,次日 6 时日落;上弦月月出和月落时间应介于新月与满月月出月落时间中间,即正午 12时月出,子夜 24 时(0 时)月落,A 正确;满月时,子夜月亮高度最大,子夜过后,月亮高度变小,B错误;新月时,日、月同升同落,月亮高度最高的时刻,应是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应是正午,C错误;下弦月约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介于满月与新月之间,满月地方时 18 时月出,次日 6时日落;新月地方时 6时月出,18 时月落;下弦月月出和月落时间应介于满月与新月月出月落时间中间,即子夜 24 时(0时)月出,正午 12时月落,D错误。故选 A。【点睛】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一个月。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1.1 五1.D 2.A【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并不是所有的行星上面都有生命,是八大行星之一不是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A 错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绕日公转不是产生生命的原因,B错误;木星是巨行星,质量和体积远大于地球,C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会导致地球上的温度适宜,适宜的温度是产生生命的重要条件,D正确。故选 D。2.太阳对地球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了能量,太阳辐射为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A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3.D 4.C 5.B【分析】试题分析:3.八大行星,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运动,公转方向与其他七颗行星相同,质量在八颗行星中不是最小,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存在生命,答案选 D。4.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存在液态水和太阳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而地球只有一颗卫星与地球上出现生命无关。答案选 C。5.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能吸引住满足生物生存的大气。答案选 B。【分析】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三分析”入手分析: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6.D 7.A【解析】6.Kepler452b 体积质量适中,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适宜、与母恒星的距离适中,该行星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使水呈现液态而不是固态或气态属于 Kepler452b 可能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ABC错误;稳定的光照提供光和热属于 Kepler452b可能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D 正确,故选 D。7.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使面向太阳的一侧,温度不至于太高,背向太阳的一侧不至于太第 11 页 共 12 页必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低,保证液态水存在,①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其周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不符合题意;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比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③不符合题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形成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及地下水,而海洋又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摇篮.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 A 。8.A 9.C 10.B 11.C【解析】8.如果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流星体被地球捕获,就会直接撞击地球表面,不会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流星现象,因此在地球不可能目视到流星,选项 A 符合题意。地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大气散射作用,也有没有太阳光的干扰,白天时都能看到行星、恒星、彗星,排除 B、C、D。故选 A。9.从地球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因此“卡西尼号”飞行所经过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选项 C符合题意,排除 A、B、D。故选 C。10.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金锁链条件”,以此类推,科学家或认为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其依据应该是土卫二具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金锁链条件”之一,“表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是土星的卫星,具有自转和公转”、“有显著的地质活动”均不是“金锁链条件”,不是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排除 A、C、D。地下可能存在海洋,这是“金锁链条件”之一——充足的液态水,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 B。11.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合生命形成和发展,A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生命存在,B 不符合题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会导致地表获得的太阳能量适中,地表温度适中,与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关系不大,C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2.(1)A 为水星;B 为金星;C地球;D为火星;E为木星;F 为土星;G 为天王星;H 为海王星。(2)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可观测宇宙)。(3)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近圆性(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于圆的椭圆)。(4)拥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表温度适宜;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上有大气层)。【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图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依次为:A为水星;B为金星;C 地球;D 为火星;E为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2)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顺序名称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可观测宇宙)。(3)结合所学知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为:同向性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即公转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近圆性即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于圆的椭圆。(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首先是自身条件:太阳为地球提供了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能源;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其次是外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适宜;适宜的温度,使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可以吸附一定的大气,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1.1 六1.C 2.B【解析】1.据图可知,海南文昌的纬度为 20°N,属于热带沿海,A错误。滨海地区一般海拔较低,自转线速度较高海拔处小,B错误。大型卫星设备体积大,文昌位于沿海地区,靠近港口,可运输大型卫星设备,C正确。与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其他卫星发射中心,可以节省燃料,利于发射,而不是公转线速度,D错误。故选 C。2.据中国地理知识可知,文昌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靠近海洋,雨季长,阴天多,所以发射窗口窄,A错误。文昌夏季高温多雨,雷电、强降雨等天气较多,影响发射,B正确。临海地区,海拔低,受海洋影响,空气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不高,C错误。夏秋季节多台风登陆,受台风等灾害的影响大,而不是春夏季节,D错误。故选 B。【点睛】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位于沿海,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靠近港口,可以运输大型卫星设备,运输方式经济、可靠;纬度低,自传线速度大于我国另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3.B【详解】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荒漠之中,与原来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相比,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草场和耕地很少,目前也没有大规模经济建设规划,着陆场不会影响地方原有的经济建设,B正确。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搜救,A错误。这里气候干旱,河湖稀少,多晴天,能见度高,原来的四子王旗着陆场也有这些特征,故这两项不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地点选择东风着陆场最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 B。4.B【分析】本题就是考查什么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主要人为造成的,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的碎片何垃圾.【详解】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的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罩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各种陨星、彗星的残核及碎片属于天体,不是太空垃圾。故②③正确。故选 B。5.(1)纬度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节约发射成本;靠近港口,可运输大型设备,运输方式安全可靠;三面环海,射向宽,可最大限度降低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隐患;地广人稀,可发展空间大,建设成本低。(2)多雷电、强降雨等天气;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偏低;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靠近海洋,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3)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安全保障; 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区域内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分析】本题利用文昌卫星基地的建设为背景,考查卫星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以及影响卫星发射的气象、气候条件,航天器回收区选址的区位条件,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原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根据所学知识海南文昌位于低纬度,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节约燃料,降低发射成本;读图文昌距离港口较近,海洋运输运载量大,适宜运输大型卫星设备,同时运输成本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海边近,射向宽,火箭发射后其第一级火箭坠落于南海,既可以避免对居民人身安全的伤害,又可以避免对地面的危害,大大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文昌地广人稀,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地面高温,蒸发量大,多强对流天气,容易出现雷电和强降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发射;图中显示,文昌位于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不利于发射和发射后的观测;文昌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不利于航天发射;文昌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台风多发地区,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不利于航天发射,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3)内蒙古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湖泊,视野开阔;该区域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非常有利于日常观测和搜救工作。当地人烟稀少,有利于保证安全,可将地面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第 12 页 共 12 页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人类认知宇宙的历程: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已知宇宙。2.宇宙的概念:宇,空间;宙,时间。 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组合。3.常考半径:已知宇宙的半径约为137亿光年,银河系的半径约为5万光年,太阳系的半径约为1光年。4.光年的概念: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二、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的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行体等类别,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2.如何判断天体:一看是否为物质;二看是否独立存在;三看是否位于大气层外。3.天体系统的概念: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天体系统的级别:一共分为4级。(自然天体)5.肉眼观察:肉眼可见的行星都在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恒星星都在银河系内。在银河系外且肉眼可见的,都是和银河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三、太阳系:1.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恒星体积和质量越大,亮度就越大,但寿命就越短。)2.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内到外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冥王星是矮行星,不属于八大行星。)3.到日距离:行星距太阳越远,表面温度就越低,公转周期就越长,公转速度就越慢,公转轨道就越长。(由于宇宙中无空气、无大气的散射作用,太空是一片漆黑的,只有恒星和少数星云能发光,行星、小行星只能反射太阳光。)4.八大行星分类:分类 运动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也可分为:地内行星:水、金(有凌日现象)和地外行星:火、木、土、天王、海王(有冲日现象)。(凌日现象:三点一线,地内行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中间。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中间可能发生日食。)(冲日现象:三点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地外行星中间。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中间可能发生月食。)四、地月系:1.地月系的概念:是指地球与其行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月球公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潮汐锁定)2.月相变化:就是月亮明暗圆缺面貌的变化,月相变化有循环周期,每29.53天完成一次从新月(朔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望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的变化周期,也叫一个朔望月周期。(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3.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右右),下下下东东(左左)。(①上弦月出现在农历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天空的西面;②下弦月出现在农历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天空的东面)。月相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日期 初一 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同太阳出没比较 同升同落 迟升后落 此起彼落 早升先落月出 清晨 正午 黄昏 半夜月落 黄昏 半夜 清晨 正午夜晚见月情形 彻夜不见 半圆、上半夜、西天 一轮明月通宵可见 半圆、下半夜、东天月面(亮面)朝向 半圆朝西 一轮明月 半圆朝东4.日全食(或日偏食)出现的时间一定是农历的初一,而农历的初一却不一定会有日全食。月全食(或月偏食)出现的时间一定是农历的十五,而农历的十五却不一定有月全食。5.月相变化的意义;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如钱塘江大潮。五、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在长期稳定的中年期。(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且温度变化不剧烈,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③液态水的存在: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附:其他条件对地球存在生命也有一定的影响:①地球磁场,屏蔽了大部分高空宇宙射线的伤害性辐射。 ②月球阻挡了小天体的袭击,保证地球倾角稳定,同时也产生了潮汐。 ③地球适当的自转、公转周期,使地球的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适宜。)2.“四看法”分析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②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③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六、卫星基地相关知识总结:1.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多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2.卫星发射时间、方向:①发射时间: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卫星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航天器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③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3.卫星返回基地的选址条件:①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稳定;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如我国卫星返回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4.宇宙环境保护:宇宙探索深入+航天活动频繁=太空垃圾增多→宇宙环境亟待保护。5.宇宙中的人造航天器和地球联系的电磁波,因无法穿过庞大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通讯会被干扰而暂时中断。6.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条件的对比卫星发射基地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地处高原地区,海拔较高,空气清新无污染,大气能见度高;交通便利;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 周围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安全系数低;地处高原山区,对外联系不便;纬度较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节省燃料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隐蔽性强,利于国防安全;人烟稀少,安全性高 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小,初始速度小,节省燃料少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且利于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小 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阴雨天气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海拔高,大气稀薄,污染少,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国防安全;地质结构稳定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清单+同步练习.pdf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清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