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汽化与液化
知识点一 蒸发
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2.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对图(a)中A、B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有关。
(2)通过对图(a)中________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图(a)D中水滴比A中水滴更快变干,说明水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水的表面积
A、C
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4)小刚同学猜想水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和两滴水,如图(b)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你认为这个结论是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知识点二 液化
3.戴口罩是市民出入公共场所的“标配”,然而戴口罩对戴眼镜的同学却产生了困扰,那就是戴上口罩后,眼镜上容易产生水雾,使眼镜变模糊。水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B
4.(2022·河南)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水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热量,所以露水的形成多在夜间。
液化
放出
5.如图所示,该水杯是一款被称为“可以自己造水”的神奇水杯,当周围的空气被吸入杯中时,借助杯盖内的便携式空气压缩过滤系统,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饮用水,该物态变化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液化
压缩体积
6.(2023·福州平潭一中期中)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四幅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B
7.“双减”之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
汽化
液化
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如图所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以下三个物理过程。
(1)靠近壶嘴的地方没有“白气”,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比较____,壶内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小水滴

汽化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3)“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液化
汽化
9.如图所示,某小组的同学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烧杯B内,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________(填“水蒸气”“小水珠”或“小冰晶”)越来越多,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热量。
小水珠
升高
放出
10.小芳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芳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应在____℃左右。
(2)小芳通过描点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推知,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方法一: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 min,然后加一勺冷牛奶。
方法二:先将一勺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 min。
你认为方法____冷却效果较好。
22
一(共15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化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现象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蜡烛燃烧时会“流泪”
B.在阳光下冰变成了水
C.在水中的糖不见了
D.炼钢炉内的铁块变成了铁水
C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糖画”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将特制的糖放在锅里加热,使其______成高温糖汁,此过程需要______热量;再舀出来细心地倒在石板上画出造型,在绘画过程中糖汁将______,并______热量。
熔化
吸收
凝固
放出
知识点二 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3.(2022·山东枣庄改编)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___min,其熔点是____℃,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在加热6 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4
80
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4.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安装器材时应该按照__________(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
(2)将装有海波的试管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海波__________,而且海波温度上升较____,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应____(填“大”或“小”)一些。
(4)在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____℃。
从下往上
受热均匀


42
(5)由实验数据知,海波的熔点为____℃,海波在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
(6)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
A.烧杯中的水较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48
吸收
保持不变
C
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 ℃,则1个标准大气压下48 ℃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D
6.(2022·福建模拟)下图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在第7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B.甲物质在ab段停止吸热
C.甲物质对应石蜡,乙物质对应海波
D.乙物质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A
7.在0 ℃的密闭房间内,将一块0 ℃的冰块放到一盆0 ℃的水里,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可能熔化一部分
B.水可能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C
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 064 ℃,铱的熔点是2 443 ℃。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  )
A.加热至1 063 ℃ 
B.加热至1 065 ℃
C.加热至2 444 ℃ 
D.加热至3 507 ℃
B
9.右图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坐垫内的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时,坐垫内的物质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慢慢转变为液态,此过程中坐垫内的物质从人体______热量,所以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
熔化
吸收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在此过程中雪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大雪过后,需要在公路上撒工业用盐,这是为了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熔化
不变
降低
11.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控制在48 ℃左右的自动控温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夹层填充物为海波(熔点为48 ℃)。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的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 ℃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 ℃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
在杯中装满100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因为海波的熔点是48 ℃,所以海波会熔化并吸收热量,由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水的温度会降低,对应ab段;水温下降到48 ℃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温度会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对应bc段。(共13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知识点一 晶体和非晶体
1.下列各组固体中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冰、铁、铝 
B.石蜡、铝、玻璃
C.石蜡、玻璃、塑料 
D.冰、铁、松香
A
2.在加热情况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这三种物质中,甲和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原因是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

熔点
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图像
3.下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这是晶体的凝固图像
B.在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7.5 min
D.在BC段该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
4.右图是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2)在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在DE段,该物质处于____态。
(3)该物质凝固过程比熔化过程少用了___min,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热,在凝固过程中要____热,但在两个过程中温度都__________。
230 ℃
230 ℃
固液共存

2


保持不变
知识点三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5.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当水结冰时能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A.凝固放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熔化吸热
A
6.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这是因为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热,但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7.用等质量的0 ℃的水和0 ℃的冰冷却食品,0 ℃的____冷却效果更好,原因是它在______过程中要______热量。
熔化

不变

熔化
吸收
8.小丽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D
9.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0 ℃的酒精是液态
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
C.水的凝固点不是0 ℃
D.在-40 ℃的寒冷北极,能用汞温度计测气温
物质 固态酒精 固态汞 冰 铅 铜
熔点/℃ -117 -39 0 327 1 083
B
10.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 ℃温度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可以调节室温。当室温较高时,聚乙烯材料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热,从而使室温______;当室温过低时,情况相反。在聚乙烯材料发生上述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所以该材料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

降低
非晶体
11.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的冰将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
变多
12.(2023·宁德期中)夏天,小王在餐厅点了一杯可乐,服务员在可乐中加了一些冰块,这样的可乐喝起来更加冰爽,为什么?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在一起了,为什么?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的温度低于0 ℃,放到可乐中后,冰块熔化,从可乐中吸收热量,可乐温度降低,所以可乐喝起来更加冰爽。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 ℃时,冰块的温度还低于0 ℃,冰块会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 ℃的水会继续放热,从而凝固成冰,所以会发现冰块“粘”到一起。
13.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为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___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与________(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体温计
低(共12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专题一 物态变化相关实验
类型一 探究固体熔化的特点
1.(2022·辽宁大连改编)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放置温度计时考虑到固体熔化前后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放置在固体颗粒中间略______(填“靠上”或“靠下”)的位置。
停表
靠下
(3)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到第5 min时试管内出现液体,第10 min时试管内固体全部变成液体。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将图像补充完整。
(4)由图乙中图像可以判断出该固体是晶体,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刚也用该物质等质量的固体和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了实验,他根据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小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图像中有一个吸热且温
度不变的水平段,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记录温度时相
隔的时间太长
(6)若实验中发现固体颗粒熔化过快,不易观察熔化过程和记录数据。在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固体颗粒熔化时间的是____。(填序号)
A.增加试管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C
类型二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分别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个电子秤的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中A、B、C所示。
(1)通过图甲中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通过图甲中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A、B
液体的表面积
转换
(4)彭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如图乙所示,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____。(填序号)
A
类型三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3.(2022·辽宁丹东改编)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此时应调节_______(填“铁杆a”或“铁杆b”)。
铁杆a
(2)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见下表。由下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小于
(3)观察到从第2.5 min开始,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体积不断______,到水面破裂开来。
(4)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的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杯口附近____(填“C”或“D”)处的“白气”更浓。
(5)结合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细心的同学发现,刚撤去酒精灯的一段时间,水没有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
液化
D
不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还可以继续吸热
(7)实验结束后,某实验小组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A、B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98 ℃,并保持不变。接着,小辉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B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____℃。结合上述现象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
98
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共12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一 汽化
1.夏天,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2.炎热的夏天中午,环卫工人时常开洒水车往路面上洒水,这是利用水在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需要______热量,从而可以降低路面的温度。
C
汽化
吸收
知识点二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确定____(填“A”或“B”)的位置。
(2)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①和②所示,则图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B

(3)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请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此时的大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不变
低于
(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和小红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两位同学绘制的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水温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他们所用水的初温不同(或小红所用水的初温较低)
4.关于液体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B.液体的沸点是固定不变的
C.液体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D.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会升高
C
5.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D
6.(2023·福州八中期中)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7.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大量的热量,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______(填“温度”“熔点”或“沸点”)。
汽化
吸收
沸点
8.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已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汞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 ℃和357 ℃,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 ℃和78 ℃,本实验应选用____制作的温度计。
(2)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___(填“空气”或“水蒸气”);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水蒸气
不可行
(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小明发现水仍在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水停止沸腾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然后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______,水的沸点会______。
石棉网的温度仍
高于烧杯的温度,仍在对烧杯及其中的水加热,所以水还能继续沸腾
减小
降低
9.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四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在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
B(共15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知识点一 水的三态及物态变化
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变为____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落成为雨。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变成____态的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太阳出来后,地面上的雪吸热熔化,又变成____态的水流到江河湖海。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水的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



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 温度
2.以下是小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约为10 ℃
B.夏天教室的室温约为50 ℃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 ℃
D.福州冬天的气温约为-10 ℃
C
3.0 ℃的水和0 ℃的冰相比,其冷热程度(  )
A.相同
B.0 ℃的水更冷
C.0 ℃的冰更冷
D.无法比较
A
4.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其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摄氏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水______时的温度定为100 ℃。把0~100 ℃之间划分为100等份,那么,每一等份就是______。某地1月份的最低气温为-8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热程度
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
沸腾
1 ℃
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
知识点三 温度计及其使用
5.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
D
6.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中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

-4
7.下图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知识点四 体温计
8.小华同学在家上网课期间,每天坚持测量体温,按时上报。小华所用的体温计如图所示,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来工作的,此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示数为______℃。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刻度直管内的水银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热胀冷缩
35~42
0.1
36.5
不能
9.(2023·龙岩上杭期中)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是38 ℃。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同学和丙同学的体温,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 ℃和38.5 ℃,则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
A.37.5 ℃和38.5 ℃
B.38.5 ℃和38.5 ℃
C.38 ℃和38.5 ℃
D.38 ℃和38 ℃
C
10.杜甫《夏夜叹》中“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描写的是夏日夜晚的景象,根据诗句可以估测此时窗外的气温为(  )
A.-10 ℃
B.0 ℃
C.25 ℃
D.37 ℃
C
1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热力学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273.15+t,热力学温度100 K相当于(  )
A.-173.15 ℃
B.-100 ℃
C.273.15 ℃
D.100 ℃
A
12.(2022·泉州质检)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汞一样多,但毛细管粗细不同。现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示数稳定后(  )
A.内径细的汞柱升得较高,示数相同
B.内径粗的汞柱升得较高,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汞柱升得较低,示数不同
D.内径粗的汞柱升得较低,示数不同
A
13.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气体温度计。一根玻璃管一端敞口,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经过一定的操作后,把敞口端竖直插入液体槽中,在玻璃泡里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利用气体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如图所示,假设大气压不变,温度计____(填“A”或“B”)处显示的温度高。
热胀冷缩
B
14.(2023·福州延安中学质检)小明有一支次品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分度值1 ℃却不准确。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示数是5 ℃;放在沸水中,其示数是95 ℃。据此推算,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此温度计的示数为32 ℃,则实际温度是_______;将该温度计放在温度为0 ℃的水中,其示数为______。
1.11 ℃
30 ℃
5 ℃(共15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知识点一 升华和凝华
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C
2.在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服务员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海鲜餐盘上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过程中______了大量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
升华
吸收
液化
3.小楠同学发现教室里旧日光灯灯管两端玻璃上有黑圈,新换上的灯管却没有,她查阅资料后知道,日光灯工作时灯丝先发生______,后遇冷发生______,从而使灯管两端发黑。(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华
知识点二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要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A.熔化、液化、凝华 
B.液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
D
5.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B
6.小孩感冒发烧时,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的方式退烧。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固态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固体胶状物会直接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热。
升华

知识点三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7.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和滴灌;⑤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B
8.(2023·泉州六中期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在不同场合分别使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制冷使得水面结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凝华放热 
B.前者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C.后者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液化吸热 
D.后者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放热
B
9.(2023·厦门一中模拟)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____(填“甲”“乙”或“丙”)为气态,由丙到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凝华
10.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填“内”或“外”)表面;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凝华

凝固
11.李洋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用水浴法,将碘锤放入用酒精灯加热的水中,看到碘锤中出现紫色碘蒸气;乙方案用酒精灯直接对碘锤加热,碘锤中出现浓重的紫色碘蒸气。同时他查阅了一些资料: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大约为800 ℃,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
(1)甲方案中碘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你认为____(填“甲”或“乙”)方案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李洋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再放入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内是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若放入温水中的干冰较多,还能看到靠近干冰的部分水发生______现象。
升华

更好地控制温度,确保碘不会受热熔化
二氧化碳
液化
凝固
12.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为t,且tA<t<tB,则该晶体物质处于____态。
(2)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I区域时,该晶体物质要____热。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I区域的状态,则该晶体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4)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刚达到t,且t=tA,继续短暂加热,则该晶体物质的温度______(填“上升”或“不变”)。
(5)若该晶体物质为氧气,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温度处于____(填“I”“Ⅱ”或“Ⅲ”)区域。
凝华
不变
Ⅲ(共12张PPT)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章末复习







固态
液态
气态
冷热程度
t
摄氏度(℃)
温度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有确定熔化温度
熔点
吸热
吸热
保持不变
没有确定熔化温度
升高


凝固点
放热
放热
保持不变
降低









任何
表面
缓慢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速度
一定
内部
表面
剧烈
沸点
吸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考点一 温度及温度计
1.(2022·辽宁大连)下列温度最接近4 ℃的是(  )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
B
2.(2022·浙江杭州)小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0~42.0 ℃,分度值为_____℃。消毒后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____________(填写操作),使体温计的汞柱回落到35 ℃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 min,取出后直接读数。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汞柱不会回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用力甩几下
玻璃管中有一段细弯管,汞遇冷收缩较快,在细弯管处
断开,上段的汞柱不会回落
考点二 物态变化的辨析及吸、放热判断
3.(2022·湖南益阳)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
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
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
B
4.(2022·福建改编)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发生汽化
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
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D
5.(2022·湖北宜昌)右图为“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____的特点。
晶体
熔化吸热
考点三 物态变化图像
6.(2020·山东滨州)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 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
C
“纸锅”烧水
准备器材:A4纸、燕尾夹、酒精灯、棉线、水和支架等。
制作步骤:(1)将一张A4纸折成一个“纸锅”;(2)用两个燕尾夹夹住“纸锅”的两边;(3)取一根较粗的棉线,拴住燕尾夹,并将“纸锅”挂在支架上;(4)将水注入“纸锅”中(一般是“纸锅”深度的四分之三),用酒精灯对“纸锅”进行加热。
查阅资料,了解水沸腾时“纸锅”不会烧着的原因。
注意:实验时,火焰不宜过大,且须将火焰置于“纸锅”底部中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