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平均速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3)根据速度公式可以算出平均速度。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三、教学分析“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属于技能性目标,从行为动词看,“测量”属于“独立操作”层次的技能目标。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还应该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测量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教材选用了较易找到的斜面和易操作的刻度尺测量长度及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 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 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讲解1、【活动】测量平均速度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3)介绍实验步骤(4)分析实验结果(5)实验结果讨论。2. 【练习】测量平均速度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A.20m/s B.10m/sC.8m/s D.都不对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作业】测量平均速度夏天,为了驱蚊,小明想知道点一盘蚊香能否使用一个晚上,经过思考后,他想通过测算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来进行估算.(1)为了测量蚊香燃烧的平均速度,小明应当选择的实验器材是:(2)请你帮助小明写出快速简便测量蚊香燃烧平均速度v的实验步骤.(3)为了没出一盘蚊香燃烧完所用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一盘香的长度s,请你为小明提供一种测量的方法.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二)板书设计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 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估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