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3)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探究声音在液体中传播三、教学分析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安排了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环节,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教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实验演示:使用一个音响扬声器播放动感的音乐,在旁边放蜡烛和乒乓球,随着音乐的节奏,蜡烛的火焰摆动,乒乓球上下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二)新课讲解实验一: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新课一开始设置的环节是给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物品发声,并由学生归纳出这些物品发声的共性,也就是振动。这里有些物体发声振动很明显,但是有些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明显,通常使用转化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观察到。例如教材上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或是弹开乒乓球,这些现象也都很直观,但是在课堂上不便于让全体同学都观察到。所以在这个环节学生将一个小镜片贴在音叉上,激光通过镜片反射到墙面上,将振动的现象展现给全体同学。经过这样的设计,能让教室内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非常明显的现象,便于共同的交流与讨论。实验二:真空铃实验接来下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教材上真空铃实验使用的是音乐芯片和抽气机,存在的不足当抽气机工作时候产生的噪声会带来很大的干扰,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在课堂上很难让全体同学都听到明显的变化。我的改进是利用小型化的设备将这个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能更真切的体验到合作探究的过程,由于这个实验现象变化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在实验中使用手机示波器软件显示音量的变化更直观明显也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实验三:探究声音在液体中传播这个实验改进也是使用了到了手机示波器软件。另外一点改进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实验四:土电话教材上的土电话只有一对话筒和听筒,在课上演示过程中,只有两位同学能演示,其他同学无法体验这个过程。我的改进是使用一个大塑料桶代替传统小纸杯,用金属丝代替棉线,使用音叉发声作为声源。通过改进,这个土电话实验的演示效果更加直观震撼,给学生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实验五:声音的接收声音的接收处也就是人耳处,我制作了一个模拟人耳接收的模型。使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彩虹圈,塑料管、塑料盒和塑料片。彩虹圈可以展示声音以纵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塑料片模拟人耳鼓膜的振动。这个实验装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设计巧妙,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能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声音的接收过程,理解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二)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