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 2 课《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 2 节课。通过本单 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起 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 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通过第一课的学 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 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 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认识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是测量距离的基本要素,知道利用纸带测量可以精准地比较出青蛙跳远的距离。科学思维:青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可以通过标识确定。在两两比较、组间比较中分析青蛙跳远的远近。探究实践:通过标记起点和终点,掌握在纸带上画出跳远距离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态度责任:感受工具的作用,知道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运用。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工具可以帮忙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1.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学会用纸带测量纸蛙跳远的距离。【教学准备】视频、PPT 课件。【学生准备】两条长纸带、笔、纸张(用于折纸青蛙)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同学们,通常学校每一年都会召开运动会,跳远是其中一个比赛项目。你参加过跳远比赛吗?跳远比赛时,怎样知道谁跳得更远?2.播放学生跳远的视频。3.教师提问:这个项目是怎么比出谁成绩最好的?同学们为什么要站在白线后面比赛?4.学生知道跳远是从起点起跳的。强调跳远比赛要有共同的起点,比赛才能公平。 5.提问:跳远比赛中,运动员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起点,那要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呢?6.指出跳远需要确定终点,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终点线。7.强调:跳远比赛时,运动员落地后,因为脚后跟是人的身体距离起点最近的部位, 所以脚后跟的位置就是终点。跳远是测量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距离越大,表示跳得越远。二、探索1.引出游戏:瞧!“小青蛙 ”来到我们的课堂,它们要进行一场跳远比赛。这个“小青蛙 ”其实就是纸蛙。2.播放视频,让学生学习制作纸蛙。3.播放视频,让学生学习怎样让纸蛙跳起来。4.试一试,让纸蛙跳起来,体验纸蛙的跳跃。5.确定纸蛙跳远比赛的公平规则:纸蛙的跳远比赛,怎么公平地比较才能知道哪只纸蛙跳得远?(1)明确测量方法:分别画出纸蛙起跳线和落地线,来确定起点和终点。(2)确定规则:为了比赛公平,纸蛙要放在起点线前开始比赛。(3)出示纸蛙跳远落地后的三种情形的图片,思辨如何确定终点。6.小结:纸蛙跳远落地后,距离起点最近的身体部位是终点,我们可以先标示终点位置,再画落地线。7.播放纸蛙跳远比赛的视频。三、研讨1.提出研讨问题:纸蛙 3 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哪一次跳得最远?2.比一比:怎样才能比较两只纸蛙谁跳得更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强调对齐起点,比较终点。两只纸蛙 3 次跳远的距离中,分别取跳得最远的一次距离来比较。4.小结:纸带不仅让我们清楚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还可以比较不同纸蛙跳远距离 的差异。纸带记录的信息给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四、课堂小结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五、挑战练习: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 号内。)1.在比赛纸蛙跳远时,起点要( )。A .相同 B .不同2.关于跳远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起点和终点都相同B .起点应相同,终点可以不同C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3.下图中的三只纸蛙分别在同一个起点跳远,跳得最远的是( )。A.1 号 B.2 号 C.3 号六、拓展学生实践活动:折一架纸飞机,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