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第 1 课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本课作为测量单元的第 1 课,是在上一单元观察植物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进一 步的要求:观察后进行比较。教材的聚焦部分学生从观察恐龙活动入手,并在 观察中比较恐龙的大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教材的探索部分以观察恐龙活动 展开,学生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从物体的不同方面进行比 较,在具体的观察与比较的活动中意识到“ 比较要公平 ”,从而认识到根据不 同标准进行的比较,会有不同的结果。教材的研讨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 比较过程,从而让孩子初步建立公平意识。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的结
果,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生活中,他们已有丰富的比 较经验,例如和同学之间比身高和比体重。在观察和比较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 外观的相似与不同,例如物体的颜色、种类、形状等方面的异同,这为他们的 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 的,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如“谁比谁大 ”,从而帮助学生进 行比较描述。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较过程中,会意识到要对齐,要比得正确, 比较过程也是下意识进行的,例如他们会把恐龙对齐后比较长短或把它们放在
同一桌面上比较高矮,本课就是希望学生有意地进行公平准确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探究实践
1.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态度责任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反思学习。
科学思维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
的结果。
难点:认识到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比较纸架,4 个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小游戏导入:找出两张图片中不相同的地方。通过游戏得出:在找不同 的时候,用到了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观察和比较。观察物体的相同
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 播放短片《侏罗纪公园》,让学生发现和观察视频中恐龙。
二、聚焦
1. 出示恐龙图片:比较五只恐龙的大小。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图片中的恐
龙并思考谁大、谁小?
2. 给图中的恐龙进行编号,并播放三段学生进行比较恐龙大小的录音。
3. 提问:你同意谁的说法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恐龙的大小。
4. 播放实验视频,得出结论:由于近大远小,比较的结果不公平。
5. 出示“近大远小 ”视觉效果的有趣图片,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
1.出示四只恐龙模型,比较恐龙模型大小从两个方面比较:高矮和长短。
2. 提问:怎样比较呢?在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3. 教师出示三只小兔比较高矮的图片,播放学生看法的录音,三只小兔没
有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引发学生思考比较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
4. 引导学生从高矮、长短方面去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明确比较的任务:
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5.出示比较恐龙模型的实验步骤,探究要求: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及时
记录比较结果。
6. 播放比较恐龙模型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更清晰明白操作的步骤。
四、研讨
1. 出示学生的实验比较结果(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两个方面),教师提
问:观察比较测量的结果,你有哪些新发现?
2.播放学生录音,展示学生的比较的结果的看法。
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4. 除了比较恐龙模型的高矮和长短,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呢? 引
导学生思考从胖瘦、轻重等方面去观察和比较恐龙模型。
5. 播放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轻重视频,并引导学生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五、课堂小结
1. 出示知识点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
2. 学生进行思辨与练习的挑战活动。
六、拓展延伸
1. 家庭考查:观察和比较身边的物品。
2. 科学阅读:课后阅读有关比较的科学书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