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1 课《感受空气》
【教材简析】
《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 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可以流动、能被压缩、 有弹性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在 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
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导入活动,希望学生关注到两个问题,空气的特征是什么?
空气的作用有哪些?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通过感受 空气的活动,学生发现空气可以压缩,很轻等特征;通过传递游戏,发散学生的 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
气与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空气特征的方法,发现空气的特征,再将空气 和一般物体相比,寻找空气与其它物体相同的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
现进行归纳,完善气泡图中关于空气特征部分的内容。
拓展板块,通过游戏后研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形
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 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 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知道空气、石头和水三种物质
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三者之间的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感受空气和传递游戏,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思维:在传递游戏中,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
探究实践:能借助身边的材料,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并以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态度责任: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保鲜袋、哨子、气球、两条橡皮筋、 自封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
或纸杯、塑料小筛子。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对空气的认识
1. 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有什么吗?
2. 学生根据经验,知道气球里面有空气。
3. 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气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揭示课题。
4. 回顾: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有哪
些特征和作用呢?
5. 播放空气特征视频,让学生独立填写课本第 22 页关于空气的气泡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有关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重新进行梳理,为本
单元后面的研究内容打基础。
6. 空气还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和作用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空气,把没有填
完的气泡图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对空气
形成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二、探索:通过实验和游戏,发现空气更多的特征。
(一) 感受空气
1.教师展示感受空气需要用到的器材。我们分别用抱一抱、吹一吹、压一压
和抛一抛的方法,发现空气的特征。
2.你们也来做一做,把在活动中发现的空气特征记录下来。
3.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探究发现空气的特征:(学生讲述)
我用抱一抱的方法,发现袋子鼓鼓的,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我用吹一吹的方法,发现空气流动会发出声音。
我用压一压的方法,发现空气能被压缩,有弹性。
我用抛一抛的方法,发现空气很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视频,给学生以实验方法上的引导。同龄人的实验 操作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感受空气的实验,
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
(二)传递游戏
1. 同学们做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传递游戏。
2. 教师介绍传递游戏的器材有: 自封口塑料袋、透明塑料杯、塑料小筛子;
需要传递的物品是石头、水和空气。
游戏规则如下: 1、每个容器只能装一种物品;
2、保证物品不会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3、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物品。
3. 思考:①你选择什么容器来传递,为什么选择这个容器?②在传递过程中,
你发现空气与水、石头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 请你把空气、水、石头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依次传递给你的家人。一起
来试一试吧。
5. 提问:你在传递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6. 学生探究发现空气、水、石头的相同特征:在传递过程中,发现空气很轻,
比水更容易泄漏,空气和水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石头有固定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传递,可以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特征有更充分的
感知,具体感知到空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三、研讨内化:小结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1. 提问:从感受空气和传递游戏中,你发现空气还有哪些典型特征?
2. 小结学生的探究结果,发现空气的其它典型特征。
空气很轻,与水一样容易泄漏,空气和水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挤压容 易变形,石头有固定形状。空气不易被观察,但它是真实存在的。石头、水、空
气都能占据空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简单、科学的语言表述,积累科学词汇,同时引导学
生发现空气与一般物体的共同点。
3. 提问:学完了这一节课的内容,你能把气泡图补充完整吗
根据空气的特征,我们知道了利用空气流动能发出声音和压缩后有弹性的特
性,可以做成充气玩具,快递箱里防压的保护垫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征与作用之间的关系,空气的特征决定空气
的作用。
4. 提问:你能发现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受空气实验和传递游戏中,探索发现水、空气和石头的 诸多特征,也能说出空气与水、石头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教师利用韦恩图小结
和梳理学生的发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状态的物质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四、拓展:课后延伸,为后续研究做准备。
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特征,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的物 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石头是固体。
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下寻找更多资源拓展知识,鼓励学生科普阅读增长科
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