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第 6 课
《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来做“热气球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
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热气球 ”,
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 ”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
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现象 ”。教学内容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热气球作为引入,提出热气球是怎样上升和下降的问题,引发
学生思考。
第二部分:做“热气球 ”,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根据教师线上视频指导来做
“热气球 ”,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第三部分: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解释。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将实验现象与孔明灯进行对比,思考孔明灯的秘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五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 压缩。学生也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体会了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学生能在教 师的引导下完成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记录,并初步能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总得出结
论。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
科学思维:能基于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探究实践:在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放飞“热气球”活
【教学准备】
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视频、蜡烛、卡纸、火柴、保鲜袋、剪刀、双面胶、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同学们坐过热气球吗?你愿意描述一下热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我们一起“坐 ”热气球,并提出思考的问题: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
呢?
3.学生观看微视频,从热气球点火开始,全班一起“坐 ”热气球,观看完毕
回答思考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从情境中引入本课探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揭示本课的探究学习任务。】
二、探索
1.提出探索任务:热气球真的像同学们猜想的那样升空的吗?让我们来做
“热气球 ”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揭示课题)
2. 教师出示实验物品:一个保鲜袋,一张卡纸,一支蜡烛,一捆双面胶, 一盒火柴,一把剪刀。结合微视频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开展实验,解答学生在 观看视频中产生的疑问,做好实验方法的指导,出示 ppt,详细列明实验的方法
及观察、记录指南。
重点提醒:因为使用到明火,一定要对实验安全事项和实验过程特别强调,
必须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若家中只有老人家,不建议实验。
3. 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和观察内容后,根据教师的视频指导,与父母一同进
行探究实验,尝试做“热气球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的亲自制作和探索,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运用 多种形式(如图画,书写等)做好实验的记录,并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
是可以重复进行的,也使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研讨
1. 教师展示本校一位学生的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请本学生录音说说观 察到的现象:(1)、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2)、装有 热空气的塑料袋会上升,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从录音中一同寻找“热气球 ”上
升和下降的原因,达成一个共识:塑料袋中原来的冷空气通过加热变成热空气,
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热空气上升带着塑料袋上升到空中;之后,塑料袋内的热空气逐渐变冷,冷空气
下降,导致塑料袋因为自身重量慢慢飘落。
2. 提问:如果想让我们的“热气球 ”升得再高点,停留在空中的时间再长
点。我们可以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记录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实验的现象作为论据支撑自
己的观点,并能作出基于事实的推理。最终完善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四、拓展
1.其实中国古代人也是很有智慧的,他们也发明了一种像“热气球 ”这样的
升空工具,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孔明灯)
2.教师播放燃放孔明灯的视频,思考:为什么课堂上的袋子很快就会落回地
面,而孔明灯却可以升上高空呢?
3.学生对本课制作的“热气球 ”与孔明灯作对比并进行观察,知道孔明灯下 面悬挂着燃料,能不断给空气加热,因此在燃料耗尽前,能保证孔明灯内始终有
热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将课堂上的知识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懂得用课堂 学习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对知识进行迁移。】
3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