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材简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本课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教学内容: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其中包括“云的统计情况 ”、 “风的统计情况 ”、“气温变化柱状图 ”和“降雨量变化柱状图 ”四项统计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这段时间的各项天气信息特点。研讨板块,基于各组的统计数据,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交流探讨,探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拓展板块。了解《二十四节气歌》的来历。【学情分析】通过前面 6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 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 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 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 ”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认识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科学思维:用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能对长期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用不同方式自制“天气日历”;在统计与分析过程中,收集自制“天气日历”上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在观察记录天气现象过程中,能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广州市 2020 年 12 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学生准备: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文具、天气日历、统计表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 显示天气日历,介绍天气日历的内容。2. 提问:天气信息有什么作用呢?3. 提问:应该怎么去整理呢?我们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更好地进行分析?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与分析1.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分类、统计、制作图表分析。2.云量的统计和分析2.1 介绍统计前的准备:定好分类标准;画“正 ”字统计法。2.2 播放云的统计视频2.3 分析云的情况:在这个月中,多云天气较多,晴天、阴天和其他天气较少。 3.风的统计和分析3.1 介绍风的统计方法:画“正 ”字法。3.2 播放风的统计视频3.3 分析风的情况:刮风的天数是 27 天,不刮风的天数是 0 天,风最大的那天是 12 月 3 日,风速是 4-5 级,风向是北风。总结:在这个月中,微风不断。4.气温的统计和分析4.1 介绍柱状图4.2 播放气温统计视频4.3 分析气温的情况:最高气温是 24℃ , 在 12 月 13 日;最低气温是 13℃ , 在 12 月 14 日。总结:整个月的气温较低,整体变化较小。5.降雨量的统计和分析5.1 播放降雨量统计视频5.2 分析降雨量的情况:最大降雨量是 12mm,发生在 12 月 11 日。总结:这个月的降雨量较少。三、研讨:天气和气候1.回顾天气情况。2.提问: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3.天气变化特点: 12 月份广州地区的天气温度变化小,气温较低,微风不断,云量较多,降雨量较少。4.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长年炎热缺水。总结:把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四、拓展:二十四节气1.认识二十四节气歌2.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秘密,对农业活动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