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郴州市2023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历史(选择考)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命题人:付常飞何显英审题人:刘运满郑清清朱一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5 CDCDD
6-10 ADABB
11-15 BACBA
16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
题10分,共52分)
17.(14分)
(1)条件:古代希腊民主传统: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等主张的推动:宗教改革对天主教
会的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推动。(6分,一点2分)
(2)原因:国内封建专制力量强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宣传不足: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破坏。(8分,一点2分)
18.(16分)
(1)特点: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是周边村落商业联系的组带: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4分,一点2分)
影响: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6分,
一点2分)
(2)变化: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机器应用于社会生产:工人经济地位下降:资产阶级与无
产阶级矛盾加剧。(6分,一点2分)
19.(12分)
示例:
变化:鸦片战争至一战后,中国外交由被动走向主动。(2分)
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卷入国际外交体系中,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此后,近代中国参与的外交活动多数是屈辱外交,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逐渐被
条约制度取代。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向世界展示了新的国家形象,并且
参与了世界新秩序创建的过程。同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坚定提出了修正不平等条
高一历史(选择考)答案第1页(共2页)
约、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要求,这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主权的维护,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由
被动向主动转变,推动了中国外交逐渐与现代国际政治接轨。(8分)
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外交走向了主动,但是要实现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必须实现民族
独立。(2分)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0分)
(1)背景: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
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6分,一点2分)】
(2)共同之处:以本民族的历史为主体: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
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4分,一点2分)
高一历史(选择考)答案第2页(共2页)郴州市2023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历史
(选择考)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6页,有两道大题,共20道小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
指定位置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3.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
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韩非子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
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
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
B.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D.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2.秦始皇的五次巡游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资料,他的四次东巡都刻有石碑,其中著名的
见以下表格。秦始皇如此急切而不惜耗费精力这样做的用意是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
《峄山刻石》
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
《泰山刻石》
同书文字。
《之界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东观刻石》
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碣石刻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A.推广秦国重农抑商国策
B.批判已故六国诸侯
C.了解六国故地吏治情况
D.强化国家认同观念
高一历史(选择考)试题第1页(共6页)
3.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
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
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据此可知孝文帝的改革
A.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C.增强了对汉文化的认同
D.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
4.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
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
千…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
架,筋斗掷身入水"(如右图所
示)。这反映了北宋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崇文抑武,革故鼎新
C.国富民强,社会繁荣
D.城市繁华,文体活跃
5.清朝雍正帝说:“凡士农工商,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这段话
表明的意思是
A.士为四民之首
B.实干才能兴邦
C.工商亦为国本
D.农为立国之本
6.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士大夫坚守华夏中心意识和文化至上心理,以
“师夷”为耻,认为这是“以夷变夏”。另一部分士大夫则承认西方文明在物质层面上的先
进性,通过“师夷制夷”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为范式和限度走“曲线”保文化的道路。由此
可知,这二者
A.都触及了救亡的主题
B.一定程度上都认可西方
C.对“中学”态度迥异
D.代表了不同阶级的诉求
7.1916年,段祺瑞指出“日本人既已加入(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
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也是
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据此判断,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是
A.改变中国弱国地位
B.反抗日本对华侵略
C.扩大皖系军阀势力
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高一历史(选择考)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