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 5 课,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在本课的 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直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 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 发出声音的强弱也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传 播并被人耳接收的,也学会了对多个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状态进行了观察、比较,并从中 找到规律。那么声音的强弱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可能是四年级学生从未思考过却非常乐于 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 ”与“发出声音的强弱 ”联系起来,是让学生更快 找到答案的关键,通过对多个不同物体发出强声与弱声的振动状态进行观察比较,可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拨动钢尺、橡皮筋及敲击鼓面,知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关系。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探究实践: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态度责任:通过实践探究,寻找事实依据,形成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关联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声音的强弱相联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科学书、学生活动手册、直尺两端固定的橡皮筋、小鼓和鼓槌、小塑料球或小纸屑、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都玩过小鼓,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另一种鼓,它的名字叫水鼓。2.同学们看过水鼓表演吗?在表演中,演员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水鼓时,水鼓发出的声音 的大小和鼓面上的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一段水鼓表演。3.请生说发现。二、聚焦:在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大小、轻重不同又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到底声音的强弱是怎样 形成的呢?它和物体振动幅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出发,了解学生对声音强弱的前认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视频内容与当前问题关联起来,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学习。)三、探索:活动一:当我们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小鼓时,小鼓发出的声音和鼓面的振动振幅是怎样的?1.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看清鼓面的振动幅度吗?2. 如果没有小鼓,可用中空的塑料罐、金属罐等物品代替,还可以用筷子小棒等物品代替鼓槌。3.出示实验操作方法。4.把小塑料球或小纸屑放置在鼓面,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观察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并完成实验记录。振动物体 振幅大小 声音强弱小鼓 轻轻敲击用力敲击5 请生分析现象,并说说发现(小鼓振幅大小跟小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之间的关系)。6.这种关系对其它发声物体来说也一样吗?(设计意图:与聚焦部分相衔接,遵循儿童学习新知的规律,通过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小鼓,探究小鼓发出声音的强弱与鼓面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学生亲历了规律发现的过程。)活动二:直尺发出声音的强弱也与直尺的振动幅度有关吗?1.出示实验操作方法2.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直尺,观察直尺发出声音强弱与振幅大小之间有哪些联系,并完成实验记录。振动物体 振幅大小 声音强弱直尺 轻轻拨动用力拨动3.请生分析直尺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印证物体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多个活动的亲身体验,横向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活动三:橡皮筋发出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1. 观看无声视频,推测哪个视频中的声音较强,依据是什么?2. 探究橡皮筋发出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1) 介绍固定橡皮筋的方法。(2) 讲解实验操作方法(3)学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振动物体 振幅大小 声音强弱橡皮筋 轻轻拨动用力拨动(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考验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经真正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也是对概念理解的纵向加深。学生逐步建立概念: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四、研讨:(一)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1.出示学生的全部实验记录;2.小结发现:通过对小鼓、直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强弱因素的探究,我们发现声音的强 弱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设计意图:归纳和总结发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念的构建。)(二)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吗?1.音叉。(1)教师出示音叉工作的视频。(2)“响度 ”跟生活中人们所讲的音量是一样的,都称为声音的强弱。2.人耳。(1)通过“模拟鼓膜振动装置 ”来了解鼓膜是怎样感应声音的强弱的。(视频出示)(2)解释人耳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的原因。(3)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鼓膜,当遇到较强的声音时要马上捂住耳朵。(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迁移和应用。)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轻重不同也称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还 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我们通过观察钢尺、橡皮筋、小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得知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六、课后拓展:课后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过强的声音除了对人耳会产生伤害以外,它对其它物体也可能会造成伤害吗?【板书设计】1.5.声音的强与弱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4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