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我们的呼吸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中,学生从身体结构入手,逐步发展到 对感觉器官的认识,并能用看、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此外,学生对于呼吸有许多经验性的感性认识,他们能感受到鼻子、咽、喉 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甚至有部分学生知道呼吸是为了得到氧气。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吸 ”、“呼吸时人体外部和内部是怎样变 化的 ”、“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不完善的。 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的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描述、交流活动发展对呼吸系统的新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 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实践目标 1、开展呼吸体能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2、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态度责任目标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2、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科学思维目标 意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 感受吸气、呼气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参与呼吸的器官及各器官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学习
教学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文稿及视频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 1 (导入) 引导学生进行憋气小游戏,并说出感受,再 根据感受对“呼吸 ”进行思考 提问: 进行憋气小游戏, 并说出感受 通过憋气小游戏 让学生体会到呼 吸对我们地重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捏住鼻子,憋气,你有什么感受呢? 2.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 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为 什么这样说呢? 性,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引导学生思 考呼吸地重要性。
环节 2 (深入研 究) 引导学生观察自身呼吸时的变化: 1.猜测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项 活动? 2.请学生跟着视频进行一次深呼吸活 动,感受胸腔和腹部的变化情况。 3.模拟人体的呼吸 (1)介绍人体呼吸模拟装置。 (2)说明这些装置分别模拟了我们身体 的什么部位。 (3)播放视频,观察人体呼吸模拟装置 模拟呼吸的过程。 观察自 己的身体 在 呼气和吸气时 的变化,并对其原 因进行推测 通过深呼吸地活 动调整学生地上 课状态,明确“一 次呼吸 ”的概念, 为接下来的实验 活动做准备。学生 跟随课堂进行体 验活动,增强学习 兴趣。 跟随课堂制作实 验装置,提高课堂 趣味性。
环节 3 (知识巩 固) 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 1. 总结人体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2.知识总结: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 吸?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充分表达, 互相补充 对知识进行思考 与巩固,让知识即 使内化与沉淀。
环节 3 (答疑) 1.在呼吸过程中,肺部的作用是什么呢? 肺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进入身体 的空气和即将排出体外的气体就是在这里 进行交换的。 2. 呼吸时,气体经过呼吸器官的顺序是什 么? 吸气时,气体进入身体的顺序是鼻腔、 咽、喉 、气管和支气管然后到肺。 对核心知识进行 巩固,加深学生的 印象。 对呼吸相关的知 识进行适当科普, 激发孩子课后探 究学习的兴趣。
当气体在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就会按照 支气管、气管、喉、咽、鼻的顺序排出体外。 3. 植物也需要吸入空气吗? 人和动物都必须呼吸,否则就会死亡,植 物也不例外。植物每天也要吸入氧气,呼出 二氧化碳。不同的是,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需要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大量的 氧气。晚上,植物继续呼吸,在吸入氧气的 同时,会排出二氧化碳。 4. 所有的动物都用肺呼吸吗? 并不是。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 系统的重要器官。肺主要见于陆生脊椎动 物,也见于少数水生动物,如白鳍豚、鲸、 海豚等。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