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宋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辽宋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设计
课程内容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科 高中历史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包括四个子目(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涉及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汉化措施以及民族关系。本课内容较多,少数民族政权在发展的过程中,既保留了各自的民族特色,又有相似的汉化过程;既有多个政权并立时期,又有大一统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又要注重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情分析 本课的受众为高一新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政权的建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汉化过程、元朝的制度创新以及民族关系等知识认识较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重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知识。同时,由于本课内容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教 学目 标 1、通过中国历史纪年图及历史地图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时间线索和辽夏金元政权的统治范围、都城等相关历史信息。(时空观念) 2、知道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主要制度。(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理解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和元代地方治理的成就,认识少数民族政权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民族特色的二元体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4、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辽、夏、金的政治制度及汉化过程,元的统一、制度创新及民族关系。 难点:多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特征、阶段特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教学策略 教法:图片导入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授课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认真备课,制作好课件、板书等教学用具。 认真预习,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学生事先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同时有利于分组学习。
导入 PPT展示金庸及其武侠作品,以金庸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作为导入,带领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 江湖vs朝堂 小说vs历史 认真听老师的导入,对小说和历史的关系形成自己的初步认知。 以武侠作品为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在学习后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真实的历史的态度
新课讲授
环节一 梳理知识 一、漠北雄鹰——辽的崛起 二、北国之治——西夏傲立 三、入主中原——金之鼎盛 四、大哉乾元——蒙元统一 请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1、2、3、4组分别对应辽、夏、金、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梳理出辽、夏、金、蒙元四个政权的民族、起源、建国、制度、社会治理等内容。 学生讨论时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小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在学生展示后进行简单总结。 辽:契丹族 游牧、渔猎生活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 官分南北、四时捺钵 西夏:党项族 1038年,元昊称帝 制仿北宋,官称汉蕃 金:女真族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 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与南宋对峙 大定之治 制度沿袭唐宋、猛安谋克 蒙元:蒙古族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一省六部制、行省制、经略边疆 按照小组进行学习,根据老师引导及预习结果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梳理出基础知识。 在学习完成后由小组代表完成学习汇报。 老师总结时认真听讲。 诸个政权的建设历程及其制度和治理在课文中有直观表达,学生自行进行梳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且学生已事先进行预习,对于自己小组没有讨论的课题经过其他小组的展示和教师的总结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小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环节二 攻克难点 一、辽的南北面官制度和四时捺钵。 PPT展示史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设问:材料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认真阅读史料,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能回答出因俗而治、藩汉分治的特点。 1、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及四时捺钵、金朝的猛安谋克、元朝的中央机构和行省制、驿传制度等均为重点,教师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而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设问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4、地图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作用的认识,展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6、重点注意中国古代政权如元朝的边疆治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疆域辽阔;重点讲述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经略,加深学生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认识。
对南北面官制度及四时捺钵进行讲解。 南北面官:因俗而治,“一国两制”的开端; 作用:缓和了民族矛盾 ;有利于皇帝集权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交融 四时捺钵:保持草原习俗,随季节定期迁徙。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作用:进行军事训练;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明确南北面官制度和四时捺钵制度对辽政权的作用;认识到辽朝为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
二、金朝的猛安谋克 PPT展示猛安谋克史料,对猛安谋克的形式、作用进行讲解。 猛安谋克:兵农合一 ;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地方行政组织。 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PPT展示辽北宋西夏时期全图、金灭辽和北宋形势图并进行讲解。 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形成时空观念。
设问:辽夏金三个政权的制度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①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②治理过程中实行双轨制:既保留了本民族制度,又使用汉族的制度; ③加强了民族交流、交融。 思考并做出回答。 老师讲解时做好笔记。
三、蒙古到元的历程 PPT展示蒙古军和元军扩张形势图,对蒙古到元的历程进行讲解。 认真看地图并听老师讲解。
四、元的制度创新 PPT展示元朝的中央机构和元朝行省划分形势图。对元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进行讲解。重点讲述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特点及其影响。 对元朝的驿传制度进行讲解;展示元朝的疆域图,对元朝的边疆治理进行讲解。 中央:枢密领兵事,中书总庶政,御史司纠察 一省六部制:天下之事具在于省,省之事责之六部 地方: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特点: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所握权利大而不专;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 影响: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治的开端; b.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c.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d.奠定了后世行政版图的基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驿传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边疆治理:吐蕃、西域、台湾 认真听老师进行讲解,做好笔记,理解元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认识到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样,元朝同样是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实行了诸多汉化措施; 认识并掌握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对行省制度的特点、影响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 认识和理解驿传制度,明确其作用; 理解元朝的边疆治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重点注意元朝经略台湾,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元朝的民族关系 PPT展示蒙古族和回族的图片,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说出蒙古族和回族是怎么形成的,元朝的四等人制具体是什么样的。 点拨:元朝的民族政策,既有歧视和压迫,加深了民族矛盾;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又促进了民族交融。 根据老师引导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梳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
PPT展示史料: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元朝之后中国变成了“大中国”? 点拨:民族大融合 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认识;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理解知识。 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
探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提示: 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学习汉制,民族交融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 结合本课知识进行综合探究,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环节三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主制作表格,对辽夏金元四个民族政权进行总结,要求反映出时间、民族、都城、建立者以及主要制度,并请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展示后进行总结。 政权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制度亡于辽夏金元
根据老师引导,对四个民族政权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知识体系。 本课讲述多个政权的发展,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更加直观和利于比较,请学生自主进行总结,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作业布置 阅读课本第59页材料,结合本课以及前面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认识,形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提示:可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 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认真完成课后论文撰写。 小论文的撰写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