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教材解读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从结构上看,眼球非常类似于照相机(或者说类似于摄像机)。关于眼睛的教学,应紧紧围绕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展开,可以利用教学挂图讲解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并把它与照相机做比较。学习了眼睛的构造,学生可以了解眼睛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从而进一步了解眼睛的调节作用。讲了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晶状体变凸,睫状体疲劳过度,使调节能力下降,这样就容易形成近视眼。这样就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一些眼睛保健的知识及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同时简单向学生介绍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讲了眼睛的成像原理后,有的学生可能会问: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用光学成像原理去解释。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习惯于这种视觉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 “科学世界”这一段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一下,眼镜度数越大,说明眼镜镜片焦距越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②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②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 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眼睛看物体的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认识时将眼睛看物体与照相机成像实验对比认识。 难点 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根据眼睛看清物体的规律及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导认识,最好将光路图画出来,以增强学生的认识程度。 创新探究 近视眼成因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表示眼睛的晶状体,光屏表示视网膜,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尝试移动光屏,发现当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后,像又变得清晰,这说明近视眼患者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同理也可以研究远视眼的成因和远视眼镜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 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听讲、思考 讲解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爱护眼睛、保护眼睛。 【探究新知】 一、眼睛 1.眼睛的结构 设问:眼睛的结构有哪几部分构成? 回答: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等。 2.眼睛的原理 对比眼睛和照相机,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体验:指导学生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点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进行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结论:眼睛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大;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小。 通过观察眼睛的结构图回答。 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听讲、思考、分析、总结 使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 从对比中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 通过经历体验,使学生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 设问:观察并比较正常人的眼睛和近视眼有什么不同,成像情况有什么不同? 结论: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晶状体凸出,对光的会聚能力较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 2.探究实验:近视眼的矫正 猜想: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近视眼镜等。 方案:组装好器材,使烛焰的像落在光屏前方,此时像变得模糊,把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观察。 现象: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结论: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因此,可以戴一副凹透镜做的眼镜,让光在进入晶状体前先发散一下,使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 设问:观察并比较正常人的眼睛和远视眼有什么不同,成像情况有什么不同? 结论:远视眼的睫状体在收缩时,晶状体仍很扁,焦距太长,对光的折射本领过弱,使来自近处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眼的矫正 设问:得了远视眼怎么办? 结论:由于远视眼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因此,可以配戴一副凸透镜做的眼镜,让光在进入晶状体前先会聚一下,使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 拓展: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1.透镜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 公式:Φ=1f(f为透镜的焦距) 单位:m-1。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略) 观察正常人的眼睛和近视眼外观上的不同,思考分析近视眼的成因。 用自己的眼镜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分析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通过小组的合作分析,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亲自动手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才能对知识有更清晰的感受和较深刻的理解。 根据刚才对近视眼如何矫正的推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