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2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2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过程方法 通过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浮力的存在及方向;计算浮力的大小方法。
教学难点 产生浮力的原因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通过释放手中的氢气球及多媒体出示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轮船和救生圈,空中漂浮的气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和我们这节多学的浮力知识有关。 学生观察现象 通过演示及 PPT 播放各种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图片,这些现象学生较熟悉,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通过生活常见例子引出本节课题。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浮力 教师通过出示轮船浮在水面上的图片底、氢气球浮在空中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讨论轮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气球为什么可以浮在空中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浮力的定义 思考后回答轮船氢气球受到浮力的作用。 一切进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在液体或气 体中物体
教师强调:“浸入”的含义:部分进入和全部加进入并通过事例解释。
教师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 教师演示:(1)木块和石用细线连接在一起, 加入少量的水使木块浮在水面上,让细线不拉木块;让学生思考分析木块受到的力? (2) 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把乒乓球按入水中的感受以及把乒乓球按入水后小球如何运动。 让学生体验浮力的存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会浮力的方向
继续加水使细线对木块有拉力,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并分析木块受到的力。 (3) 让烧杯倾斜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无论在水中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浮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左 右 侧面 受 到 的压力合力为零 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合力为零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 向上> p 向下 ∴ F 向上> F 向下 F 浮= F 向上- F 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学生思考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并得出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运用已有知识,推导讨论得出结论。 。 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
三、测量浮力
让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浮
力的方法。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 联系前面学过的力和运动的关
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系。
G, 将石块再放入水中读 前后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便于同学们理解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收获或疑惑,并进行补充 并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 则F 浮=G-F
锻炼学生的总结概况能力
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体验
学生的主动性
板书设计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托力。 2.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二、浮力的产生 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压力差法:F 浮= F 向上-F 向下 三、测量浮力 称量法测浮力:F 浮=G-F 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