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案(统编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案(统编版必修1)

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懂得原始社会氏族管
理方式的历史必然性。
2.能够列举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正确认识私有制在原始社会解体中的作用,
3. 理解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懂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4. 知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明确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方式。
5 能够列举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够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无法克服的痼疾,
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认同社会主义社会。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私有制的确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哲学终极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教师: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建国74年,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新课讲授:
出示课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议题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人类社会发展五大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你最想生活在哪个社会?说说你的理由。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很低的。这种能力的缓慢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生产具。劳动对象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
(1)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相关链接P2:说明了氏族公社中氏族议事会的功能以及氏族长和军事首领的产生、职责、处理氏族事务的方式等。在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这体现了原始平等关系。
(2)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解体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在原始社会末期盛行起来
③随着个体劳动代替集体劳动,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⑤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探究与分享: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提示: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开始盛行,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提示:观点二是错误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示:观点三是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私有观念。当私有制这种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就会被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所以也不会永远存在。
4、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社会中开始出现奴隶主和奴隶。
奴隶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战俘,二是债务。
(2)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被剥削和剥削的关系。
奴隶阶级是处于被剥削者地位,他们没有生产资料,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奴隶主占有。
(3)阶级的产生: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5、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完全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3)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6、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奴隶主和奴隶是奴隶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7、国家的产生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过程
(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8、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目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议题二: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2)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封建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能够独立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和主要方式
(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4、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封建专制统治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专家点评P7: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圈地运动)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暴力、掠夺)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过程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基本条件形成。资
5、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1)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资产阶级发动了对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2)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专家点评P8阐明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6、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关链接P8: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应用。
7、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8、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相关链接P9:主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爆发的周期性。
探究与分享: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 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0.3%。英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三季度下降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
根据上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9、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市场的盲目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缺乏科学的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专家点评P:阐述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形成
10、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1)资本家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不断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改进生产工具,改善管理,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更多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2)工人是被剥削阶级
经济上,广大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大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广大工人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
(3)资产阶级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经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相关链接P10:揭示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2)影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