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丽邀请你参加学校组织的“识别街头商店招牌”语文实践活动。
(1)你俩刚一进商业街,便看到一处商店招牌为“竹篾制品专营店”。小丽不认识“篾”字,请你告诉她这个字的读音: 。
(2)你俩又走到一个小吃部前,促销招牌上写着“水饺、混饨、面条,一慨两元一碗”。你和小丽发现了其中两个错别字,并写出了正确的字: 应是 ; 应是 。
(3)回学校路上,你俩对自行车行、眼镜商店和太阳能专卖店的三个招牌:“骑乐无穷、一明惊人、随心所浴”赞赏有加。你选择了其中一个招牌,对小丽说出了它的好处: 。
2.根据你对汉语常识的理解,回答问题。
(1)句子“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的“哎呀”一词,有人说是叹词,有人说是拟声词,请写出你的理解。
我认为是 。原因是
(2)回忆短语类型,判断下面两个短语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改革创新: 无限动力:
二、选择题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告罄 凛洌 紫藤萝 踉踉跄跄 忧心忡忡
B.震摄 譬如 马嵬坡 心弛神往 盘虬卧龙
C.修葺 笨拙 滑雪板 天涯海角 炯乎不同
D.诀别 元勋 试帖诗 贻笑大方 中流砥柱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胡辣汤、浆面条、灌汤包……我们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B.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张爱萍将军称之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D.他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品德上的问题却不以为然。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个句子采用互文的手法,“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是这样的句子。
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记录了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历史。
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表现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探险家们坚毅、执着、挑战自我的品质。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就是“长妈妈”,鲁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
三、句子默写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5)《游山西村》时,陆游从胸中自然流出了诗句“ ,拄杖无时夜叩门”,一个热爱乡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6)《陋室铭》中,将外景引入室内,映衬出陋室的娴雅、轻柔和别致的语句是: , 。
(7)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出细望之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 。
四、名著阅读
7.《海底两万里》阅读
(1)他设计建造了一艘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并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索寻自由,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文中的“他”是指 。
(2)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说:“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从下列章节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①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②价值千万的珍珠
五、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 。
六、对比阅读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转转不已 已 (2)求之下流,固颠 固
(3)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 塞 (4)人力不能去 去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水遂横流为害。
12.【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紫藤萝瀑布》回答问题。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⑤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⑥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⑧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3.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紫藤萝花什么样的特点?
14.我只是伫立凝望一句中,“凝望”可否改为“观望”?说说你的理由。
15.说说“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句话表达的妙处。
16.文章开头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阅读《我的老师齐白石》,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齐白石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17.文章先回忆了白石老师(1)“凭空”作画、 、 三个细节,然后谈到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棕树图等画作体现的艺术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佩和怀念。
18.作者认为白石老师的“一挥”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白石老师的“一挥”有哪些理解。
19.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20.作者笔下的齐白石老师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八、作文
21.请把题目“ 来了”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miè
(2) 混 馄 慨 概
(3)示例一:小丽你看“骑乐无穷”这个招牌多好。它将成语“其乐无穷”的“其”替换成了同音字“骑”,在强调了本店是卖车行外,还突出了骑行自行车的快乐,又容易让人理解和记住。示例二:小丽你看“一明惊人”这个招牌多好。它将成语“一鸣惊人”的“鸣”替换成了同音字“明”,在强调了本店是眼镜店外,还突出了眼镜改善视力的功能,又让人容易理解和记住。示例三:小丽你看“随心所浴”这个招牌多好。它将成语“随心所浴”的“欲”替换成了同音字“浴”,在强调了本店卖热水器的基础上,还突出了太阳能热水器随时能用的功效,让人容易理解和记住。(核心意思对即可得分)
2.(1) 叹词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或做独立成分,强化感情的表达;本句中“哎呀”一词,做了独立成分并表达了强烈的惊叹,没有模拟任何声音,所以属于叹词。
(2)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3.D
4.B
5.B
6. 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淤泥而不染 烟笼寒水月笼沙 关山度若飞 从今若许闲乘月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7.(1)尼摩船长(尼摩)
(2)情节、语言表达、切合题意几方面酌情给分。示例1:①这一节里,阿龙纳斯和康塞尔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出“诺第留斯号”,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海水非常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海底的草坪非常柔软。我在阅读时就对这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示例2:②。这一节里,尼摩船长带着阿龙纳斯等人来到了小纹贝礁石岩脉上,不可胜数的珍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他们还见到了洞穴里一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珍珠母,最后尼摩船长在黑鲨鱼嘴下救起采珠人并送给他珍珠,尼摩船长的胆略和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让我钦佩和感动。我希望在这里游览时能再一次感受到阅读时的那种激动。
8.B 9.示例: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0. 停止 固然 阻塞 移开、搬开、搬离 11.(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那石兽。
(2)涧水于是四处流溢造成祸患。 12.【甲】文老河兵的智慧表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角度思考问题,从“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等文字中看出老河兵了解到石性的坚重,沙性的松浮和水的反冲击力,精准地掌握了三者的相互关系。
【乙】文雷简夫的智慧表现在善于动脑筋,懂得迂回行事,从“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中看出雷简夫没有直接与巨石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解决了问题。
13.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花花朵繁密,生机勃勃。 14.“凝望”是目不转睛(专注)的看,看的出神;“观望”是一般的张望,不能表现出作者由看花而产生感悟的心情。 15.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活力,把静态的花写活了,化静为动。 16.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7. “一挥”题字; “将穿”石砚; 18.白石老师平时作画,从来不会一边执笔,一边观看真实的对象或者草稿,而是胸罗万象,“一挥”而就,这体现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又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精神饱满,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一挥”是白石老师作品中的精神力量的挥洒,是白石老师高超的艺术境界背后对家乡、祖国、和平以及一切生命的热爱的情感的挥洒。 19.“扑面而来”把白石老师的作品中蕴含的气息和力量写活了,写出了我看到白石老师作品后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一振的精神状态,表达了我对白石老师及其作品的热爱。 20.①对生活观察细致,认识深刻。白石老师的作品取法生活,但作画的时候是“凭空”作画。②作画或者写字很认真,很慎重。白石老师给别人写字的时候,前后打量斟酌,横量竖量。③作画勤劳,白石老师使用的砚台经过千万次研磨,都快要把砚底磨穿了。④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白石老师把一个普通人对家乡、祖国、一切生命的热爱都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21.例文:
秋天来了
我坐在窗前,仰望天空,大雁振翅南飞,去寻找温馨的港湾。
一阵秋风吹过我感到些许的寒意。不知从哪里来的一片树叶落到我的手中,我心生感叹:啊!又一个春天来了,仔细地端详起这片叶子,我仿佛在上面看到了奶奶那张慈祥的脸。那也是一个秋天,秋风萧瑟,卷着落叶呼啸而过,给人以肃杀之感。我走在回家的马路上,看着凄凉的景色,我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不安,不禁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那写满愁苦的脸。我想问出了什么事情,却没有勇气开口。死一般的沉寂之后,爸爸语气沉重地说:“你奶奶……去世了”。我以为自己没听清楚,问道:“什么?”听妈妈带着哭腔说道:“你奶奶去世了啊!”说完便嚎啕大哭起来,我犹如元神出窍,僵硬地,一动不动地愣在了那里,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重重地将我击倒。我冲出门,在外面肃杀的秋风中奔跑着,宣泄着情绪,我憎恨秋天夺取了奶奶的生命。
我跟随父母在深秋回老家去,下了车,老家的秋风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我已经顾不了许多,快步冲进了低矮的平房之中。一进门,我便见到奶奶的遗体放在堂屋中央,旁边点着蜡烛,旁边还有一个装满纸灰的盒子,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眼泪从眼眶里拼命地外涌。我在朦胧中仿佛又看到奶奶在灯光下,为我缝衣服,哼着儿歌哄我睡觉的情景。过去多么熟悉的情景已经彻底地离我而去。我要用我的泪水洗净奶奶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我将一张薄纸放在火焰上,看着纸化为灰烬,我心中充满了对奶奶的不舍,我亲爱的奶奶啊,您真的永远地离开了我了吗?
在奶奶的坟前我发誓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学业有成!又一阵秋风飞过,我的思绪从无尽的思绪中被拉了回来。又一个秋天来了,我心灵的秋天也来了。振翅南飞的大雁啊!你能否顺路带去我对奶奶的思念,我该去哪里寻找我温馨的避风港啊!
奶奶,我学业有成了,您能看到吗?奶奶,我对您的思念,您感受到了吗?
秋天来了,奶奶走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