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10.1法律为我们护航
【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
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法治观念: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法治观念的内容: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对应的学习主题及 内容要求 认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措施和正确区分“六大保护”;
课标解读
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
1.我们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感受法的关爱 1.能从自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看视频感受我们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能掌握全社会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 1.通过自己经历的事件或者电视及网上看到的青少年受伤害的实例,亲身体验青少年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通过感悟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及社会上对青少年特殊保护的实例掌握全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材分析】
“法律为我们护航”,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角度阐释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措施中,感受法律的关爱,进一步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已知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第九课已经具备一些法律知识教育,知道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应知 八年级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应该能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原因和措施。
障碍 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较少,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能力不足是实际问题与现实挑战。
方法 社会实践,感悟分享,情景探究
【教学目标】
1.运用你的经验,概括出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原因,说出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列举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的权益的措施,正确区分六大保护。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评价任务】
1.阅读课本p96探究与分享,观看保护未成年人的视频概括出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感受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指向学习目标 1,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1)
2.阅读课本p98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劳动法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法律条文和p99相关链接能列举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措施,正确区分六大保护。(指向学习目标 2,对应单元评价任务2)
3.通过本课时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指向学习目标 2,对应单元评价任务2)
【课程资源】
假期公共场所实践,媒体所见所闻,课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导入 话题导入: 有所见所闻的事例,法律在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的作用。由此引出“法律为我们护航”。
任务一:情景体验 活动一:阅读课本p95运用你的经验和结合自身经历,说出未成年人还享受哪些特殊保护?。 片段一:看视频法律对青少年的保护作用; 片段二:看课本p96探究与分享 片段三:看课本p97相关链接;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特殊保护?感受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检测目标 1) 你从电视看到的视频或者身边经历的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事例?(检测目标 1)
任务二:情景探究 活动二:阅读“p97-98”,分析出全社会保护未成年的措施有哪些? 阅读课本p98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劳动法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法律条文。和p99相关链接(指向学习目标 2,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2) 思考: (1)全社会是通过哪些方式保护未成年人的?(检测目标 2) (2)正确区分六大保护?(检测目标 2)
任务三:展示分享 活动三:阅读p100探究与分享讨论分析(检测目标 2) 1、你如何着待小强的父母和网吧老板的行为? 2、针对父母的行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3、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
课堂小节 通过学习本课: 我学会了全社会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 我懂得了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 我需要提高自觉遵守法律
板书设计 法律为我们护航 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含义 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二:感受法的关爱 全社会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面对受到需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怎么做?
当堂小测
1、(2021·广东中考)面对如图所示的“难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回应。这说明( ) 第七十条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①法律应个人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②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③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了更全面的规范④未成年人在校学习期间不享有通信自由 A.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②④ 2.夏季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某中学以“强化安全措施,构筑平安校园防护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强保卫人员的值班和巡逻,配齐、用好安全器材;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多次举行安全演练,每周开设主题班会、安全课等。这() ①属于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②属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③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政府保护④能为未成年人在校园内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3、阅读材料和漫画《保护伞》,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童施某因未完成其养母李某布置的课外作业,遭到李某用抓痒耙、跳绳抽打及脚踩,致使施某双手、双脚、背部出现大面积红肿痕迹。 (1)材料一中养母李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种暴力侵害? (2)材料二中的“保护伞”体现了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请写出该法律的名称。材料一中养母李某的做法违背了这部法律中的哪一保护的要求?我国是怎样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3)请从青少年角度谈谈“保护伞”存在的原因。
作业布置 作业A:(侧重于基础巩固)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理解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作业B:(侧重于能力提升) 举例说明你知道的几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并尝试着对各种保护措施正确区分六大保护。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六大保护的区分比较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在探究发现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