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1. 2022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A. 黄河保护法 B. 噪声污染防治法 C. 刑事诉讼法 D.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 2022年10月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2年第五十六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0战胜日本队,实现世乒赛女团_____连冠;10月9日,中国男队在决赛中以3:0战胜德国队,实现世乒赛男团_____连冠。( )A. 五 八 B. 五 十 C. 六 八 D. 六 十3.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_____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制陶 B. 剪纸 C. 制茶 D. 刺绣4. 2022年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_____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A. 7 B. 8 C. 9 D. 105.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_____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 )A. 学校家庭社会 B. 家庭社会政府 C. 社会政府网络 D. 政府网络司法6. 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 )①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可以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 睦邻友好平等自治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共同发展繁荣富强 D. 团结友爱共同进步8. 国务院管理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A. 少数民族自治机关 B.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C.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 D. 地方民族事务委员会9. 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的腾飞证明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A. 教育改革 B. 改革创新 C. 万众创新 D. 改革开放10.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体现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A. 选举民主 B. 全民民主 C. 协商民主 D. 基层民主11.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现行宪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反映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 依法治国 B. 厉行法治 C. 以德治国 D. 从严治党12.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政府工作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这表明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A. 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B. 提高工作效率 C.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 保障公民权利13.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③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④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4. 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其目的是( )①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③快速提高我国人口数量④进一步适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 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A. 彼此融合发展 B. 坚持民族大义 C. 增进理解信任 D. 一个中国原则16.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7. 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④世界统一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8.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 孤立与封锁 B. 对话与和谈 C. 和平与发展 D. 合作与竞争19. 新型国际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相互尊重②公平正义③互惠互利④合作共赢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 自2015年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就142部(次)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计划稿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收到1.5万余条意见建议,其中有2800多条被吸收采纳。提交意见建议的公民在积极参与( )A. 民主选举 B. 民主投票 C. 民主决策 D. 民主测评21. 新时代十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民生保障全方位跃升表明党和政府( )①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②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③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④不断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22. 巍巍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保护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这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③这符合良法之治的法治基本要求④这能确保建成清洁美丽的世界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3.2023年3月10日,一则国际新闻吸引全球目光——中国、沙特、伊朗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十年里,由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3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上述新闻事件表明( )①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力量②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参与全球治理③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大国风范④中国为相关难题的化解贡献智慧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24.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其中,“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不同文明间应该如何交往这一重大命题给出答案。这启示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 )A. 消除差异 B. 绿色低碳 C. 交流互鉴 D. 以我为主2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启示我们( )①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②重视实践活动,立即投身社会③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④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建设祖国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2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1)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2) 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3)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落实哪些发展战略?(4) 中国积极谋求发展,要加快构建怎样的新发展格局?27. 2023年3月4日至13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奏响时代乐章,让我们一起聆听新征程上的奋进之音。【法治护航成长】人大代表黄海龙建议,“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联动综合保护机制,从社会调解、救助教育、调查研究等方面紧密联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绿色助力发展】政协委员张兴赢表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2)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法治建设方面应坚持的方针是什么?(答出两方面即可)(3)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4)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请你写出生活中利用废旧物品的两个创意。28.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吸收和借鉴,如“民惟邦本”“和而不同”的质朴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忠心报国”“天道酬勤”的精神追求等。材料二:从杯子、本子、钥匙扣,到考古盲盒、数字藏品、原创动漫等衍生品……近年来,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开发各种文化创意产品,满足着人们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需求。(1) “忠心报国”“天道酬勤”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哪两方面内容?(2) 上述材料中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启示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自信,说一说“四个自信”还有哪些内容?(4) 请你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2022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习近平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宣布自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具体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解答该题要多关注时事,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多了解时事。2.【答案】B【解析】2022年10月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2年第五十六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决赛中,中国队3:0战胜日本队,实现世乒赛女团五连冠;10月9日,中国男队在决赛中以3:0战胜德国队,实现世乒赛男团十连冠。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具体涉及2022年第五十六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解答该题要多关注时事,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多了解时事。3.【答案】C【解析】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其中,居世界第一。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具体涉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解答该题要多关注时事,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多了解时事。4.【答案】B【解析】2022年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具体涉及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解答该题要多关注时事,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多了解时事。5.【答案】A【解析】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具体涉及《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解答该题要多关注时事,平时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多了解时事。6.【答案】D【解析】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得益于中央支持、全国支援、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这一切成就的取得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自身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可以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②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选:D。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7.【答案】B【解析】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各族人民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8.【答案】B【解析】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管理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是依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国务院管理民族事务的行政机构,在此基础上,选出正确答案。9.【答案】D【解析】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原因。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解答本题,把握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原因,做出正确选择。10.【答案】C【解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体现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仔细审题,把握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选项排查即可。11.【答案】A【解析】现行宪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反映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A正确;BCD排除,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依法治国,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2.【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描述,“政府工作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这表明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C正确;ABD排除,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了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依法行政,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3.【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故选:D。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4.【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目的是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①②④正确;③错误,不是快速提高我国人口数量。故选:B。本题考查知识点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考查识记理解问题能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解答时要准确再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15.【答案】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D正确;ABC排除,不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台湾问题,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6.【答案】D【解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正确;A排除,不符合题意;B错误,不符合题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C排除,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故选:D。本题考查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幅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理想的美好蓝图。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三步走战略,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7.【答案】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②③说法正确;④错误,说法不属于中国梦的内涵。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梦的实现。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实现民族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民族复兴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握中国梦的实现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8.【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理解题目主旨,选择正确答案。19.【答案】B【解析】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①②④正确;③排除,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调整中的国家关系。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调整中的国家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0.【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增强,提交意见建议的公民在积极参与民主决策,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通过一系列的基本政治制度来体现。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21.【答案】B【解析】新时代十我国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民生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努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①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不符合实际;③同步富裕错误,应该是共同富裕。故选:B。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2.【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保护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符合良法之治的法治基本要求,①②③说法正确;④中的“确保”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故选:A。本题考查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把握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23.【答案】D【解析】题干体现了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贡献智慧,③④正确;①错误,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②错误,说法太绝对。故选:D。本题考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根据教材所学,结合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24.【答案】C【解析】“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不同文明间应该如何交往这一重大命题给出答案。这启示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交流互鉴,C正确;A错误,说法太绝对;BD排除,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5.【答案】C【解析】“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这启示我们珍惜这个时代,努力学习,担负时代使命,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建设祖国,①③④正确;②错误,说法不实际。故选:C。本题考查担当历史使命。勤于学习、立志成才是我们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重要保证。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担当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6.【答案】【小题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小题2】科技创新能力。【小题3】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小题4】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27.【答案】【小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小题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小题3】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小题4】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冰棍制作台灯。【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既是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28.【答案】【小题1】爱国、敬业。【小题2】①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努力学好中华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全面认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倡议他们多到博物馆、祠堂等文化氛围浓的场所,多阅读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书籍,也可以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和形式来传承;④从小事做起,加强对外来优秀文化的交流,相互借鉴、学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做贡献。【小题3】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小题4】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②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③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坚持正确的导向;④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⑤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做到学以致用。【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进行回答即可。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