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十七章 电压 电阻第2节 欧姆定律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目 录01自主学习02全程探究03全员提高04自我评价PART 01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明确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并掌握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二)自学检测PART 011、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是10V,R1两端电压为8V,R1为10Ω.则R1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A,R2等于______Ω。(二)自学检测PART 012、某定值电阻两端加上10V的电压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2A,则其阻值为______Ω,若电压为0,则它的阻值为______Ω。探究一: 欧姆定律PART 02全程探究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3.变换公式U=IRR=IURUII =URI ——AU——VR——Ω欧姆定律的应用知二求一1、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U=IR2、已知电流和电压求电阻:R=3、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 之间的关系。公式辨析1、U=IR能否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2、R= 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例题1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车灯的电流。(1)画电路图;(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3)求解待求量。R=30 ΩU=12 V解: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12V,灯丝电阻R=30Ω。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通过车灯的电流I= —— = —— = 0.4 AUR12 V30 Ω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2、读题、审题(注意已知量的内容);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3、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解:灯泡两端的电压:UL=ILRL=0.6 A×20 Ω =12 VRL=20 ΩI=0.6 A通过灯泡的电流IL=I=0.6 AAR'L例题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跟 相似,那能否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当电阻两端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成正比例改变,而电压与电流比值不变,是一个定值,故电阻跟电压、电流无关,不存在正、反比的关系。PART 03全员提高(一)统一观点PART 03全员提高(二)课堂检测1.测电笔内都有一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只测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这支测电笔测试220V的电路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PART 03全员提高(二)课堂检测2、一个电热水器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是22Ω,通过的电流是10A,求电热水器工作时两端的电压。PART 03全员提高(二)课堂检测3、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公式 ,关于这个公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 同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 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 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PART 03全员提高(二)课堂检测4.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1827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 E(S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表示导体两端电压;γ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关于这一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导体,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B.对于不同的导体,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C.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作用D.电导率的大小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的PART 03全员提高(二)课堂检测5.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边的小红同学急忙拦住他,说接线有错误。(1)请你在图甲中只改动一根导线的连线,使电路正常工作,(用“×”标出改动的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接到正确的位置上,导线不得交叉)PART 03全员提高(二)课堂检测5、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为9V并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I为1.2A。求:(1)电流表A1的示数I1;(2)电阻R2的阻值。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010203课后反思PART 04自我评价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