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教学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平面镜成像
物体甲
物体乙
物体乙的像
玻璃板
顶部照明灯A
顶部照明灯B
观察窗口
要制造这样一个魔术箱,玻璃板、物体的位置怎样设计呢?
魔术箱揭秘
交流与讨论

1.平面镜的外观特点
2.常见的平面镜
平面镜

(一)平面镜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的外观特点:表面光滑、平整。
2.常见的平面镜:
  穿衣镜、窗户玻璃、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表面等。
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
(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① 大小关系:像、物等大;像比物小;像的大小和物距有关……
② 位置关系:像距等于物距;像距大于物距……
物距: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3.实验器材
(1)普通镜子和玻璃板各有什么特点?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一个?
器材 成像效果 像的位置 是否选择
普通镜子
玻璃板
成像清晰
成像不清晰
看不到镜子的后面,不能
确定像的位置
能看到玻璃板的后面,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怎样让棋子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更清晰?
  ① 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的一侧。
较暗
靠近
3.实验器材
(3)选用厚玻璃板还是薄玻璃板?
3.实验器材
  选用薄玻璃板,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可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的位置越接近。
(4)怎样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可以把物拿到像的位置去比较吗?
3.实验器材
B
薄玻璃板
A
A′
棋子 A 与棋子 B 形状完全相同;
棋子 B 和棋子 A 的像比较大小。
棋子 A 和棋子 A 的像比较大小。
等效
等效替代法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
A′
A
  (1)设计实验:
  ①将玻璃板竖立在桌面上作为平面镜,把棋子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②把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比较棋子 B 和棋子 A 的像的大小关系,观察二者是否能完全重合(从各个方向观察都重合)。
  ③换用不同大小的棋子,再做几次实验。
  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从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次序 物体 物体的像
1 棋子 A
2 棋子 C
3 棋子 E
  选填“像与物等大”“像比物大”或“像比物小”。
B
A
D
C
F
E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次序 物体 物体的像
1 棋子 A
2 棋子 C
3 棋子 E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评估
①问题 1:实验中,棋子 B 与棋子 A 的像始终不能完全重合。
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镜面前倾,像“上浮”
镜面后倾,像“沉降”
4.实验 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评估
②问题 2:“远离镜子,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与实验结论相悖。
原因:“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5.实验 2: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1)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大小。
思路构建:① 怎样确定像的位置?
     ② 需要标记哪些位置?
     ③ 怎样进行多次实验?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时,B 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平面镜的位置,物的位置,像的位置。
改变物的位置,多次实验。
5.实验 2: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1)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②将棋子 A 放在玻璃板前面,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面,使棋子 B 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标记棋子 A、B 的位置。
  ③改变棋子 A 的位置,再做几次实验。
  ④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实验中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
(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次序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3
4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实验 2: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4)评估
5.实验 2: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②将纸沿玻璃板的线对折,发现:
  每次实验中物和像的位置重合,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①用刻度尺将每次实验中物和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用量角器测量连线与玻璃板的夹角,发现: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物距
像距
=
大小相等
  1.小红同学身高 1.63 m,当她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 m 处时,她的像高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m,像与她相距____m;若她远离平面镜0.5 m ,则此时她的像高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m,像与她相距_____m。
1.63
1
2
u = 1 m
v = 1 m
  1.小红同学身高 1.63 m,当她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 m 处时,她的像高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m,像与她相距____m;若她远离平面镜 0.5 m ,则此时她的像高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m,像与她相距_____m。
1.63
1
2
1.63
1.5
3
u = 1 m
v = 1 m
x = 0.5 m
  2.假设一厚玻璃板的厚度为 1 cm,则物体在玻璃板中的两个像的位置相距____cm。
2
u
u+d
Δx = 2( u+d )- 2u = 2d
我们能看到平面镜里的像,是因为像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吗?
1.用光屏在镜面后面遮挡,还能看到像吗?
2.用光屏在镜面前面遮挡,还能看到像吗?
3.进入眼睛的光来自哪里?
4.能否像小孔成像那样,用光屏承接到像?
交流与讨论
实验与观察
仍然能看到像。
不能用光屏承接到平面镜所成的像。
进入眼睛的光来自镜面的反射。
不能看到像。
二、平面镜成虚像
A
A′
光是沿直线
传播的。
  1.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1)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2)虚像能被人眼观察到或被照相机拍摄到,但不能用光屏承接。
  2.拓展:小孔成像的像能用光屏承接,叫做实像。
二、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小孔成像光路图
1.作出箭头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B
B′
uA
A′
A
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 A 点的像 A′ 点。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 B 点的像 B′ 点。
注意:  
  1.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
  2.法线、延长线、辅助线用虚线。
  3.虚像用虚线。
——垂直、等距
——反向延长线
2.作出人眼( P 点)通过平面镜看到 S 点的像点 S′ 的光路图。
P
S
uS
S′
O
规律总结
S
  3.如图所示,已知光源 S 和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的位置,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S′
线段 SS′ 的垂直平分线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牙医检查牙齿的小镜子
万花筒中的三面镜子
……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塔式太阳能电站的定日镜
潜望镜中的两面平面镜
……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3.扩大视觉空间
检查视力
2 m
3 m
3 m

四、拓展:球面镜
分类 凸面镜 凹面镜
反射面 形状
成像 特点
实验与观察
球面的外表面,向外凸出
球面的内表面,向内凹陷
正立、缩小
近处:正立、放大。
远处:倒立;由近到远,
由放大到缩小
分类 凸面镜 凹面镜
平行光 反射的 光路图
对光的 作用
四、拓展:球面镜
发散
会聚
分类 凸面镜 凹面镜
应用
四、拓展:球面镜
扩大视野:汽车后视镜、
弯道观察镜……
会聚光:太阳灶、手电筒
中的反光灯罩……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实验的器材选取、实验方法等
3.平面镜的应用
2.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虚像的成因和辨别方法
4.球面镜
凸面镜:形状、成像、对光的作用、应用
凹面镜:形状、成像、对光的作用、应用
潜望镜
趣味制作
要求:
(1)制作一个潜望镜。
(2)画出人眼看到的像的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