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1.抄写句子,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读拼音,写字词
tōng xiāo     cǎi huì     pāo qì     sī kōng jiàn guàn    
jué chá     bō xuē     qīng fù     jiàn wēi zhī zhù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huáng) 花圃(pú) 沸腾
B.僻(pì)静 黄焖(mèn)鸡 严竣
C.锲(qiè)而不舍 剔(tī)除 分外
D.奄奄(yān)待毙 苦刑(xíng) 揉搓
4.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弗若之矣(不如) 应怜屐齿印苍苔(因为)
B.泣涕零如雨(落下)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C.万象更新(更加) 孔子不能决也(决定)
D.赴汤蹈火(热水) 载渴载饥(非常)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6.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有误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放鞭炮)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吃熟食)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
7.联系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B.《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幼稚无知。
C.《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每一天的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京味儿”的民俗画卷。
8.语言运用
六月是毕业季,你一定参加了“难忘小学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着你的体验,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明想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任务二:毕业联欢会开始了,如果让你当主持人,你会设计一段怎样的开场白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同时表达惜别之情。
   
9.根据课文内容填。
(1)名句启迪智慧。“良药苦口利于病,   。”启发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   ,近山识鸟音。”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常将有日思无日,   。”让我们懂得节约;“   ,日日新,   ”勉励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
(2)名诗抒发情怀。“   ,要留凊白在人间。”是于谦表达高洁志向的独白;“随风潜入夜,   。”是杜甫对春雨的讴歌;“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
(3)名篇点亮人生。司马迁的“人    ,   ,或轻于鸿毛。”阐释了生命的价值;面对光阴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
10.短文
宇宙那么大,一起去看看
李明涛
①广阔无垠的太空,充满着神奇魅力。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伊卡洛斯的神话,都象征着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向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自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航天员完成了飞天壮举。
②太空之旅也一直吸引着许多普通人。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此后,“联盟号”先后载着十余人进入太空。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
③一次太空旅游能带来哪些体验?如果选择轨道旅游,就能跟随飞船加速到超过7.9公里/秒,环绕地球飞行数天。这期间,可以全方位_____太空生活、_____壮美星空、_____地球脉络、_____90 分钟一次的日出日落。要想待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驻扎在类似于空间站的“酒店”。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
④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相较于这种“深度游”,亚轨道旅游则好比是惊鸿一瞥的“印象游”。乘坐亚轨道飞行器,以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公里高度,再沿着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⑤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先后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并开始预售船票,单张定价数十万美元。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⑥太空旅游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产业技术链:要飞向太空,飞行器先进的动力与推进技术是基础;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络,则需要高速数据通信技术。
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之外,回望地球,拍下了名为“暗淡蓝点”的著名照片。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25日17版
(1)阅读第③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A.领略 观赏 俯瞰 体验
B.体验 领略 俯瞰 观赏
C.领略 俯瞰 观赏 体验
D.体验 俯瞰 观赏 领略
(2)下列选项中,太空“印象游”无法带来的体验是    
A.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B.感受自由落体运动
C.经历几分钟的失重
D.驻扎在“空间酒店”
(3)短文的第②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4)李杰的爸爸是个太空迷,一直憧憬着太空旅游。他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请你从短文中选择合适的理由,帮助李杰说服爸爸。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太空旅游时,日渐成熟的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太空旅游已经实现了航班化。    
③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1.短文
粉蒸肉
七焱
①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生活。那年除夕,我独自在母亲的宿舍等她归来。我饿了,_____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②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我吃得正香,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泣。
③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愠怒已消,面容恢复到一贯的丧气,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让我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就算是过了除夕。”
④成年以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早在我尚不记事的幼年,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觉得自己的生活失败透顶了。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编制缝纫工,婚姻变故没多久后,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独与她为伴。 _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九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_____了。
⑥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五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⑦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_____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
⑧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⑨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⑩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男人木讷、老实,等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往嘴里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母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心里满满的感动。
2001 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我怎么都凑不齐置办年货的钱,好不容易央求同事借到了一块肉,回来好给你做上一碗粉蒸肉。等我再出门办事时,迎面碰上同事媳妇,她对我当众辱骂,非要我把肉还回去。我回家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厂里的其他同事劝住了我们……”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节选自《读者》2020年第19期
(1)阅读①④⑤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A.漫不经心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特立独行
B.急不可耐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招摇过市
C.急不可耐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D.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急不可耐
(2)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照样子,简要概括。
①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②   
③   
④   
(3)“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    描写和    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   的心情。
(4)本学期“交流平台”中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借助文中对母亲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说说她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从两个角度作出评价。
   
(5)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描写了两个除夕夜吃粉蒸肉的场景,让读者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
B.“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
C.粉蒸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粉蒸肉”,让“我”对母亲的真情自然流露。
12.习作表达
题目:夏天的故事
夏天随着日渐炽热的阳光如期而至。热情的夏天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菁菁校园、风景名胜、水上乐园……到处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离别的伤感、坚持的艰难、旅行的快乐……夏天,承载了我们太多成长记忆。
请以“夏天的故事”为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夏日的事情,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注意用夏日的环境烘托人物情感。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抄写句子,做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诗句,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读拼音,写字词
tōng xiāo  通宵  cǎi huì  彩绘  pāo qì  抛弃  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见惯 
jué chá  觉察  bō xuē  剥削  qīng fù  倾覆  jiàn wēi zhī zhù  见微知著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通宵 彩绘 抛弃 司空见惯
觉察 剥削 倾覆 见微知著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惶(huáng) 花圃(pú) 沸腾
B.僻(pì)静 黄焖(mèn)鸡 严竣
C.锲(qiè)而不舍 剔(tī)除 分外
D.奄奄(yān)待毙 苦刑(xíng) 揉搓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花圃”的“圃”应读“pǔ”,指种植蔬菜、瓜果、花草等的园地。
B.有误,“严竣”应改为“严峻”,指严厉;不宽松。
C.正确。
D.有误,“奄奄待毙”的“奄”应读“yǎn”,指急遽、匆促。读“yān”时,指被割掉生殖器的人。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弗若之矣(不如) 应怜屐齿印苍苔(因为)
B.泣涕零如雨(落下)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C.万象更新(更加) 孔子不能决也(决定)
D.赴汤蹈火(热水) 载渴载饥(非常)
【分析】考查了字词解释、多义字、诗歌词句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
【解答】A.有误。弗若之矣: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弗若:不如。应怜屐齿印苍苔: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应:表示猜测。
B.正确。泣涕零如雨: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落下。日初出沧沧凉凉:太阳刚出来时凉爽。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C.有误。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更:变更。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决断,判断。
D.有误。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汤:热水。载渴载饥:又渴又饥真劳累。载:又。
故选:B。
【点评】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残暴的匪徒最终被判处死刑,也算是死得其所。
B.看她说得声泪俱下,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C.经过考古学家的挖掘,三星堆遗址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D.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总能心平气和,从容应对。
【分析】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解答】A.有误,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用在此句,与具体语境不符。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6.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有误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放鞭炮)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吃熟食)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赏月)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节日风俗及诗文词句的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句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描写的是寒食节,这天要吃冷食。
故选:B。
【点评】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
7.联系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B.《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幼稚无知。
C.《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春节期间每一天的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京味儿”的民俗画卷。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欺负小动物,爱搞各种恶作剧捉弄别人,是个顽皮的孩子。他和家鹅一起旅行,经历了很多危险和成长,也学习到了很多动物的优点。最后变成一个懂事的孩子了。说法错误。
B.《表里的生物》一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体现了“我”儿时的强烈的好奇心。说法错误。
C.《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说法正确。
D.《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详细地描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四个部分。略写了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京味儿”的民俗画卷。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语言运用
六月是毕业季,你一定参加了“难忘小学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着你的体验,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明想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B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任务二:毕业联欢会开始了,如果让你当主持人,你会设计一段怎样的开场白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同时表达惜别之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分析】考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口语交际。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名言警句。A.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只能徒然悲伤了。此句勉励年轻人好好把握时光,以免年华消逝,后悔莫及,充满劝诫意味,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不断追问,不断探索,找到真理。
结合题意,小明想在成长纪念册的扉页上选一句名言激励自己,下面不合适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故选B。
(2)考查口语交际。认真分析题目,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同时要表达惜别之情,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如: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故答案为:
(1)B;
(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毕业联欢会。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眨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在此我们感恩母校,感谢校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9.根据课文内容填。
(1)名句启迪智慧。“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启发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让我们懂得节约;“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勉励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
(2)名诗抒发情怀。“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凊白在人间。”是于谦表达高洁志向的独白;“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是杜甫对春雨的讴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
(3)名篇点亮人生。司马迁的“人  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阐释了生命的价值;面对光阴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现代诗文默写。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谚语、名言警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药,虽然听起来难受,实际上对自己的行为大有裨益。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2)考查古诗文默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考查名言警句、现代诗文默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句,意思是:人生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出自《匆匆》,原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故答案为:
(1)忠言逆耳利于行 近水知鱼性 莫把无时当有时 苟日新 又日新;
(2)粉骨碎身浑不怕 润物细无声 春风又绿江南岸;
(3)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短文
宇宙那么大,一起去看看
李明涛
①广阔无垠的太空,充满着神奇魅力。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伊卡洛斯的神话,都象征着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向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自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航天员完成了飞天壮举。
②太空之旅也一直吸引着许多普通人。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此后,“联盟号”先后载着十余人进入太空。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
③一次太空旅游能带来哪些体验?如果选择轨道旅游,就能跟随飞船加速到超过7.9公里/秒,环绕地球飞行数天。这期间,可以全方位_____太空生活、_____壮美星空、_____地球脉络、_____90 分钟一次的日出日落。要想待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驻扎在类似于空间站的“酒店”。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
④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相较于这种“深度游”,亚轨道旅游则好比是惊鸿一瞥的“印象游”。乘坐亚轨道飞行器,以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公里高度,再沿着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⑤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先后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并开始预售船票,单张定价数十万美元。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⑥太空旅游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产业技术链:要飞向太空,飞行器先进的动力与推进技术是基础;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络,则需要高速数据通信技术。
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之外,回望地球,拍下了名为“暗淡蓝点”的著名照片。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25日17版
(1)阅读第③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B 
A.领略 观赏 俯瞰 体验
B.体验 领略 俯瞰 观赏
C.领略 俯瞰 观赏 体验
D.体验 俯瞰 观赏 领略
(2)下列选项中,太空“印象游”无法带来的体验是  D 
A.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B.感受自由落体运动
C.经历几分钟的失重
D.驻扎在“空间酒店”
(3)短文的第②自然段运用了  举例子 和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
(4)李杰的爸爸是个太空迷,一直憧憬着太空旅游。他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请你从短文中选择合适的理由,帮助李杰说服爸爸。
 “深度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而“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太空旅游时,日渐成熟的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 
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太空旅游已经实现了航班化。  × 
③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分析】本文首先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接着分别介绍了轨道旅游和“印象游”两种太空旅游方式;最后指出了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一空搭配“太空生活”,选“体验”恰当。第二空,搭配“壮美星空”,不能用词语“俯瞰”,排除C、D两项。第三空,搭配“地球脉络”,选“俯瞰”恰当。最后一空,搭配“日出日落”,选“观赏”恰当。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第三自然段可知,驻扎在“空间酒店”是轨道旅游的体验。故选D。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公里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举了三个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8天”“575公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4)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说爸爸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因此,要找出“深度游”的缺点,以及“印象游”的优点来对爸爸进行劝说。结合句子“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乘坐亚轨道飞行器,以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公里高度,再沿着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来对爸爸进行劝说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知,①说法错误。由句子“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可知,②说法错误。由句子“。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可知,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B;
(2)D;
(3)举例子 列数字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太空旅游的吸引力;
(4)“深度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定价数百万美元。而“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价格也要便宜很多;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5)①×②×③√。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1.短文
粉蒸肉
七焱
①1988年我六岁,父亲和母亲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生活。那年除夕,我独自在母亲的宿舍等她归来。我饿了,_____地往那口冒着蒸汽的铝锅望去,混合着蒸汽一同弥漫的,是满屋粉蒸肉的香味。
②我到底还是抵不住肉香的诱惑,揭开锅盖,夹了一片粉蒸肉放进嘴里,心里想着“再吃一片就好”,嘴上却不停,连吃了半碗。我吃得正香,母亲带着一身冷气回来了。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留下我一人在她贫陋的职工宿舍里不停抽泣。
③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端着那碗粉蒸肉回来了,她愠怒已消,面容恢复到一贯的丧气,顺手把碗放进锅里重新热了热,让我跟她一块吃。吃完那碗粉蒸肉,按母亲的说法,“就算是过了除夕。”
④成年以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早在我尚不记事的幼年,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觉得自己的生活失败透顶了。她原先是国营塑料厂的编制缝纫工,婚姻变故没多久后,被调换成烧火工,只有噪音和孤独与她为伴。 _的处境加之原有的性格,在她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⑤九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市场经济在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城,也开始活泛起来,母亲和我的生活也不再那么_____了。
⑥母亲所在的车间被私人老板承包,工人工资由计时变为计件,当时母亲的工种已经调回缝纫工,整天在缝纫机前缝蛇皮袋,一个五分钱,一天能做三四百个。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她和一些同事还挤时间揽缝制麻将凉席的活儿,母亲双手遍布的伤痕和茧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⑦当然,每个月领到的工资足以令母亲喜笑颜开好一阵。几乎每次,母亲拿上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买点肉,用草绳拴挂在自行车的车头,_____地骑回家,然后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
⑧生活的忙碌也逐渐让母亲的心境趋于平和。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
⑨虽然母亲的脾气依然暴躁,但她依旧给予我尽可能多的爱,用属于她自己的方式。
⑩我上初一那一年,一个碎嘴的中年妇女,有段时间成天往我家跑,目的是想说服母亲嫁给一个河北的煤矿工。最终,母亲松了口,答应见他一面。男人木讷、老实,等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往嘴里刨食。那桌饭上恰好有一道粉蒸肉,母亲先给我碗里夹了两片,可是我并没有食欲,只是用筷子在碗里乱戳。对面的男人则不停给自己碗里夹肉,不大一会儿,一碗粉蒸肉眼见着就要被他扫光。母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扔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心里满满的感动。
2001 年,我考上省城的大学,母亲也分到了职工安置房。那年寒假回家过年,母亲特意操持了满满一大桌酒菜。桌上仍然有粉蒸肉,我忽然就想起了1988年的那个除夕,便开玩笑和母亲说:“妈,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有次过年,我偷吃了半碗粉蒸肉,你把我打了一顿?”
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咋不记得……你得体谅你妈当时的处境……除夕那天,我怎么都凑不齐置办年货的钱,好不容易央求同事借到了一块肉,回来好给你做上一碗粉蒸肉。等我再出门办事时,迎面碰上同事媳妇,她对我当众辱骂,非要我把肉还回去。我回家就端走你吃过的那碗肉要还她。后来,还是厂里的其他同事劝住了我们……”母亲讲完,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
我知道,那碗粉蒸肉飘溢的糯香味,将永远萦绕在我们母子之间。
——节选自《读者》2020年第19期
(1)阅读①④⑤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正确的选项是  B 
A.漫不经心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特立独行
B.急不可耐 每况愈下 捉襟见肘 招摇过市
C.急不可耐 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D.捉襟见肘 每况愈下 招摇过市 急不可耐
(2)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照样子,简要概括。
①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② 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 
③ 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 
④ “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3)“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  神态 描写和  动作 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 悲伤 的心情。
(4)本学期“交流平台”中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借助文中对母亲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说说她是个怎样的人?至少从两个角度作出评价。
 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5)下列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描写了两个除夕夜吃粉蒸肉的场景,让读者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
B.“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
C.粉蒸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粉蒸肉”,让“我”对母亲的真情自然流露。
【分析】《粉蒸肉》这篇短文,围绕“粉蒸肉”展开回忆,回忆了“我”六岁那年除夕偷吃了半碗“粉蒸肉”,被妈妈打了一顿的事,表现了母亲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性格直、爱孩子,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之情。
【解答】(1)考查补充短文内容。急不可耐:指急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急切。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原形容衣着破烂,家境不好。后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境况十分困难。招摇过市:指为引起他人注意,故意大摇大摆地走过闹市。漫不经心:指做事、说话很随便,一点也不在乎。特立独行:原指立身行事不同常人。形容行为高尚,不随波逐流。通读短文第①④⑤⑦自然段,结合语境和给出的选项可知,文中划线句子的横线里,应依次填写的词语是:急不可耐、每况愈下、捉襟见肘、招摇过市。故选B。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同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可知,选文围绕“粉蒸肉”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四件事,即可概括如下:
①六岁那年的除夕,“我”偷吃粉蒸肉,挨了母亲一顿揍。
②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
③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
④“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我涨红了脸,张着嘴哇哇大哭,半块肉连同口水一同掉了出来”这句话通过对“我”的 神态描写和 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当时“我”悲伤的心情。
(4)考查形象分析。通读短文,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来看,文中的“她推门而入时,我嘴里正含着一块肥肉,母亲扫视了一圈屋内,直盯着我,走了过来,当即就是一顿连扇带打”“揍过我之后,母亲就端起那碗粉蒸肉甩门而走”“在我面前,谁也别想抢我儿子的肉”“为了多挣钱,母亲每天都在工厂里干得热火朝天”这些内容写出了母亲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的性格。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文中“母亲的视线在杯盘间来回巡视,笑容却如同河水的落汐一般逐渐褪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对过去艰难生活的难忘。因此从这些内容可看出母亲是一位
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短文,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对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她风雨无阻往返塑料厂、竹制品厂和家里的疲惫身影背后,全是满足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满足和信心”指的是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了。因为,“满足和信心”不单单是指母亲再也不用向别人借肉过除夕,还有母亲看着“我”一天天长大、懂事,加上通过自己付出劳动,工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富足了很多,当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故选B。A、C项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
(1)B;
(2)②成年后,隐约得出一些答案。了解了母亲的难处;
③上初一那年,有人给母亲找对象,母亲为了“我”,决定不嫁人;
④“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回家过年,母亲又给“我”做了粉蒸肉,这才了解到小时候吃“粉蒸肉”妈妈为什么打“我”的原因;
(3)神态 动作 悲伤;
(4)从对母亲神态和言行的描写的角度和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自尊自强、勤劳能干、能吃苦、爱孩子、性格直、真诚的人;
(5)B。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12.习作表达
题目:夏天的故事
夏天随着日渐炽热的阳光如期而至。热情的夏天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菁菁校园、风景名胜、水上乐园……到处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离别的伤感、坚持的艰难、旅行的快乐……夏天,承载了我们太多成长记忆。
请以“夏天的故事”为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夏日的事情,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注意用夏日的环境烘托人物情感。
【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要求以“夏天的故事”为题,选择一件发生在夏日的事情写一篇作文。夏天随着日渐炽热的阳光如期而至。热情的夏天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菁菁校园、风景名胜、水上乐园……到处留下了夏天的足迹;离别的伤感、坚持的艰难、旅行的快乐……夏天,承载了我们太多成长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
【解答】范文:
夏天的故事
现在是八月份,正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知了在外面大声地鸣叫着。
我和小伙伴们刚踏出电影院,滚滚热浪便扑面而来,室内外巨大的温差炙烤着我们的身躯,没走几步我的衣服就湿透了。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卖冰水了”,真是“久旱逢霖”!我们连忙向后面看去,发现有一家小卖部正卖着冰水,“冲啊!”不知道谁大喊一声,我们连忙向那里跑过去。
选了喜欢的饮料,我们舒舒服服地畅饮了一番,而后各自告别。回到家中,我打开空调和电视,瘫倒在沙发,翘起了二郎腿,咦,怎么感觉口袋里有什么东西,不大但是有些硬,隔着薄薄的裤子口袋,硌得十分难受。我把手伸进裤子口袋,发现居然有一张折成小块的纸币。咦?当时买饮料时我不是已经花了五块钱吗?这五块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仔仔细细地回忆,猛然想起,刚刚天气太热,一拿起饮料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拧开瓶盖,“咕嘟咕嘟”地大口喝起来,压根没想起付钱这回事。小伙伴们一蜂窝地冲上去,老板也可能忽略了我这个“异数”。
窗外的知了叫得越发大声了,看着窗外仿佛被烤化的柏油马路,我心想:也就五块钱的饮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电视好像没那么好看了,空调的冷风也吹得我有些心神不宁,我跑到房间躺到床上,希望可以让我的脑子冷静一下,却怎么都安不心来。我又回到客厅打开电视,希望电视里的电视剧可以让我分散注意力,不让脑子再想这个问题,可是我发现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跟屁虫一样,怎么也甩不掉!“五块钱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人的诚实是很重要的。”有一个细细的声音在我心底呐喊。我连忙冲出家门,跑到电影院的门口,再次找到那个冷饮铺,我对冷饮铺的主人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后,将五块钱还给了她。
这时我再次走出冷饮铺,却感觉天不再那么炎热了,蝉的叫声也没有那么大了,步子也更加轻松了……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夏天里的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能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结尾写出了自己的收获,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