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教案 (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4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教案 (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2023 年 春季学期一课一研主讲人教案
年级 高一 学科 化学 活动时间
备课组长 主讲人 活动地点
组员
未参加人员
课题 5.2.4 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课题总用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通过构建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帮助学生厘清含氮元素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发展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 知道可以通过转化关系实现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有用物质的思想,曾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发展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构建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掌握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硝酸的主要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也学习的工业制备硝酸的方法。但是还未学会构建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点复习 1、氮气 N≡N共价键牢固,N2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可以和Mg、O2、H2等物质反应。 (1)写出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分别和Mg、O2、H2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氮的固定 练习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 B.豆科植物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 C.雷电时,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生成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性质 NO NO2 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不溶于水 红棕色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 与水 不反应 3NO2+H2O══2HNO3+NO 与氧气2NO+O2===2NO2 较复杂 对人体和环境影响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形成酸雨 ;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制法 试剂 Cu和稀硝酸 Cu和浓硝酸 收集 排水法 排空气
练习4:下列有关NO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化合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3、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与水 NH3+H2O NH3·H2O (
高温高压催化剂
)与酸 NH3+HCl = NH4Cl 还原性 NH3+O2 === NO+H2O 8NH3+3Cl2 == N2+ 6NH4Cl (3)氨水 “三分三离”、呈碱性(NH3·H2ONH4+ + OH―)、不稳定、易挥发。 练习5.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液氨常用来作制冷剂 B.氨气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练习6.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 ) A.它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B.氨水极易挥发出氨 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少部分电离成NH 和OH- D.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4、铵盐 物性 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化 性 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 NH4HCO3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碱 反应 (NH4)SO4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 NH4+ 的检验 检验 原理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 方法 把NaOH溶液加到某物质的固体或溶液里,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实验室制NH3固+固=气体原理:Ca(OH)2+2NH4Cl === CaCl2+2H2O+2NH3↑ 注意: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加热浓氨水原理:NH3·H2O == NH3↑+H2O 方法:直接解热或滴到氢氧化钠固体(或CaO固体)中
练习7: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其产物中都有氨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烧碱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 NH3↑+H2O D.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二、构建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含氮物质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的方程式。
板书设计 5.2.4 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