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论等展开,核心是正确理解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确社会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主体,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分析: (1)知识价值:本单元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着重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育人价值: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基于课程标准: 本单元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如下: “1.2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2.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断和行为选择。” “2.2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学生学情: (1)知识储备: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已系统学习了人类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及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规律。 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辩证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 (2)存在问题:高一学生缺乏逻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3)突破对策: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选取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以及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 基于教材等资源: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除了教材,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等都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1)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确认识的本质,理解实践的特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的特点;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单元重点: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单元难点: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如何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学科大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单元核心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什么样的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 人如何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单元议题:怎样正确认识人类社会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大任务单元学习活动课时安排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 2.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们为什么有不同的价值观”为议题,探究价值判断的依据和意义。调查不同人群对某项改革措施的不同看法,分析其价值取向的差异及成因。1课时以“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为议题,探究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的标准。 辨析价值评价中的“动机论”和“效果论”可针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或公共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讨论应坚持什么价值取向。1课时以“劳动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何意义”为议题,探究劳动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和意义。搜集生活中人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价创造性劳动的事例,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1课时以“怎样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议题,探究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身边的榜样,感受具体的、现实的典范,为其写颁奖词。 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1.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主要包括包括三目。第一目“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阐述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阐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阐明了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2.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通过第六课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价值与价值观及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相关知识,为第三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心智特点:高一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在本课的学习上还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断增强热爱党和国家的情感。3.目标确定 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勇敢挑战自我,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祖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2)科学精神:能运用价值的创造各实现原理分析社会现象。 (3)公共参与: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难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5.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展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引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院士在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既实现了社会价值,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袁隆平爷爷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的第三框题,一起探讨袁隆平爷爷为何能够创造令人惊叹的价值,一起缅怀稻田守望者——袁隆平。 学生活动 跟老师一起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感受袁隆平爷爷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将教材翻到第79页。活动意图: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引导学生回答看到粮食和饭碗这两个词想到了袁隆平爷爷,从而讲解袁隆平爷爷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以导入新课,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探究对象:袁隆平,探究如何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环节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 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件上展示本框在本单元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本框有三目。 展示议题:袁隆平爷爷为何能够创造令人惊叹的价值? 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并分配学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给学生发袁隆平爷爷先进事迹的相关材料。 展示第1、2组探讨的材料 总结知识点1: 一、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 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劳动与奋斗。 展示第3、4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讨论材料。 总结知识点2: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教师总结: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更离不开我们强大的祖国这个坚强的后盾。 展示5、6组探讨的材料 总结知识点3: 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展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问: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总结:回归总议题,找学生上台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最后展示习题,引导学生完成习题 学生活动 通过老师展示第二单元的单元体系,明确本单元有三课,本框属于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而本框又有三目。 跟老师一起齐读,从大单元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 结合课本知识以及所发的袁隆平爷爷先进事迹的相关材料,按照老师分的组,以组为单位探讨袁隆平爷爷为何能够创造令人惊叹的价值?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第1、2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对代表所没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第3、4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对代表所没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了解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帮助,更离不开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的后盾,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 第5、6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对代表所没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跟老师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展示第二单元的单元体系,使学生明确本框题在本单元以及本课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明确本框在本单元的地位,从整体上进行知识点的把握。 通过学生分组探讨问题以及对材料一的展示,让学生明白,袁隆平爷爷的成功跟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扎根苦干有密切关系。让学生理解第一个理论,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以袁隆平爷爷的案例,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加深学生理解,提高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攻克难点。 5.通过让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落实引导学生在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的基础上,能够以以实际行动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6.板书设计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选做题:画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从单元整体把握本单元知识体系。 必做题:请同学们继续深入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事迹,结合所学知识,畅想未来自己的发展并给2035年的自己写一封信。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视频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 (2)将视频、音频资源与教材课堂紧密结合。例如通过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中对青年寄语希望的话语,达到了更为直观、有效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9.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前反思:在课前我反复研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反复研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反复思考,如何让这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打造一节真正的活动型学科课堂,反复的思考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课后反思: 1.本课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价值追求和知识习得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创造幸福人生。 2.用学生所熟知的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一案到底,通过设问的层层推进,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和主客观条件,让学生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实现人生价值的艰难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奋发图强,时刻准备为他人、集体、国家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3.通过讲述袁隆平爷爷的故事,让学生有名人和平凡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对比冲击,让学生了解奉献社会和他人,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平凡人生也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 4.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以学生兴趣点为切入点,以袁隆平爷爷的人生经历为课堂主线串联知识,丰富课堂资源,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改进之处:课堂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和遗憾,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让全班的学生都动起来,因此我将关注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0.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A级B级C级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讨论具有一定学习专注度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学科知识基础基础知识扎实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基础薄弱学科语言表达能力能准确运用学科专业语言能简单运用学科专业语言不能准确表达学科思维能力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能解决问题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