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点论述题·微专题(第一单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观察图片,指出鸦片战争的主要分布区域。(2)老师根据图片给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得出了“到此而后,中国门户洞开,并丧失了独立的领土主权”的结论。请你结合该示意图,列出两条史实作为证据支撑这一结论。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对于外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决定应课何税的主权,从未受到有关外商政府的干扰。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在此之后,英商绝大部分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的税率降低了50%,有的甚至降低了90%。——摘编自叶凤美《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海关的半殖民地化》(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主权的变化。(2)有同学认为,既然英商向清政府“应纳税款”是经过“双方协议”的,所以《南京条约》对中国关税主权不会造成侵害。你是否同意此说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要求:判断准确、推理得当、逻辑清晰)3.材料论述题材料:《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3年10月8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虎门条约》等,主要内容:“外国人在中国发生司法诉讼行为须交由外国驻中国的领事裁决,中国官府不能裁决”;“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就是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可以有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这项规定成为日后“租界”制度的开始。——摘编自《中国近代历史》(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取的侵略权益。(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后,农副产品开始纳入世界市场,农民除受地主剥削外,还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剥削。同时,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他们将战争的恶果转嫁到农民身上,给农民加上了更为沉重的新税。当时流行这样的民谣:“农民背上三把刀,徭役苦,租米重,利钱高”。而随着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而沦为通商口岸“猪仔馆”买卖人口的对象。——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材料: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历来争论不休。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1841年12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则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和王健朗,黄可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评析材料中的关键(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6.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中国人民始终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反抗列强的壮歌,直至取得伟大的胜利。请从上表材料中选取1—2个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阐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中的顽固派大臣视之为卖国贼,朋友们也为之惋惜,他家乡的秀才们竟然商议要捣毁他的住宅。根据朝廷的规定,郭嵩焘如实记录自己的见闻,却激起轩然大波。一些官僚见日记不但没有痛斥西方,反而赞赏西方法度严明,富庶强大,就认为郭嵩焘崇洋媚外、忘恩负义。在他们的争相攻击下,清政府竟下令销毁已经出版的日记。其后,郭嵩焘又被参奏十大罪,包括“披洋人衣”、“握手为礼”等等。他的许多安邦治国大计自然无法实施,最终只能抱憾而死。他去世后,朝廷不赐予他谥号,不准国史馆立传。作为二品大员受此冷遇,实在是不小的屈辱。——摘编自袁伟时《晚清大变局》(1)材料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场战争期间?(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参考答案】1.(1)东南沿海。(2)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使中国门户洞开;割香港岛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领土主权。2.(1)变化:由关税自主到协议关税。(2)态度:不同意。理由:衡量一国关税主权是否遭受侵害,应以该国对关税税则、税率等能否独立自主作出规定而不受他国影响。虽然条约规定看似公允,实则是英国借此插手或干预中国关税主权,以致后来出现如材料所述的超低税率。由此说明,此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并造成了极其恶劣影响。3.(1)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2)观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论述: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赔款增强了人民的负担沉重;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大大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和掠夺原料;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独立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平等贸易权。结论:《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4.(1)《南京条约》(2)观点: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论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签订《南京条约》,赔款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他们将战争后果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赋税,手工业者也因外国商品的涌入而大量破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辛丑条约》,庞大的赔款数目、拆炮台、允许外国驻军、划使馆界等内容使中国主权严重丧失,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他观点如: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侵略战争使被侵略国家遭受危害。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5.示例:观点: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中英外交礼仪冲突论述:这一观点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而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政府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此后,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以虎门硝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结论:所以说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6.示例:事件: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观点:晚清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论述:①清政府抵抗外敌不力,面对英法等联军的侵略,咸丰帝逃亡承德,无心抵抗;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期间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清朝被迫增开了更多的商埠;割让了更多的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沙俄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圆明园被烧中国,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结论:综上所述,从清政府面对外敌侵略时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晚清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7.(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示例:观点:晚清时期出现中西文化碰撞。论述:中国自古以来,人们认为中国文明才是世界上唯一普遍的文明,并且基于此种文明观形成了世界是由得到中国天子德的教化的“华”以及没有得到教化的“夷”所组成的秩序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思,向西方学习,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阻挠,郭嵩焘理性的中西文化观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歧视,出现了晚清时期的中西文明的碰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