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 单位学段 高中 学科 政治 联系电话授课课题 6.2夫妻地位平等 适用年级 高二授课时间 课型 新课 授课时数 1单元(主题)名称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单元地位: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侧重介绍了人身权利中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及主要的财产权利。本单元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着重阐述人身权利中的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介绍自然人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阐述我国的继承法律制度。可以说,本单元与第一单元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然人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了解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法律要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我国的继承制度,加深对亲情与爱情的理解,孝敬父母,弘扬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破坏家庭婚姻和睦的行为作斗争,做好家庭中的一员,使自己的家庭更加和睦美好。单元重、难点: 1.抚养与扶养的区别;2.民法典对继承编对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界定;3.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4.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的体现。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家庭与婚姻”展开,在介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监护职责,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在介绍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含义及法律要求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自然人的继承权的主要内容;在介绍结婚的条件和程序、离婚的法律限制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婚姻制度。据此,本单元设计了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课时内容结构分析: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由引言和两框构成。引言是本课的导入,解释本课的重点内容,阐释爱情和法律在婚姻中的作用,明确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平等、财产共有以及夫妻间的救助义务等内容,阐明成就美满婚姻的关键是夫妻双方的理解和包容。第一框“法律保护下的婚姻”,讲述结婚和离婚的相关法律规定,重点阐述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结婚的条件和程序、两种离婚方式等内容;第二框“夫妻地位平等”,主要阐述夫妻人身关系平等、财产关系平等的原则,阐明夫妻平等的内涵,明确夫妻人身关系平等的表现,介绍夫妻财产制度的具体内容。两框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婚姻,第一框主要讲形式上的结婚和离婚制度,第二框主要讲婚姻中夫妻关系的具体内容。框题内容分析:第一框“法律保护下的婚姻”,包括两目。第一目“珍惜婚姻”,阐述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从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入手介绍婚姻成立的要件,形成严肃对待婚姻、珍惜婚姻的意识。第二目“离婚要慎重”,阐明虽然有离婚自由,但还是要慎重离婚;阐述离婚的两种方式以及离婚抚养权等内容。两目从结婚与离婚两个角度阐述法律对婚姻的保护,解释婚姻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内容。第二框“夫妻地位平等”,包括两目。第一目“平等的人身关系”,阐述夫妻关系的内涵阐明夫妻平等的意义,讲述夫妻人身关系平等的两个重要表现是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以及夫妻双方均有从事各项活动的自由。第二目“平等的财产关系”,阐述夫妻财产制的主要内容,阐明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的范围,明确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解析处理夫妻间财产问题的方法。学情分析 起步点:高二学生对婚姻法的知识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在法律这本教材中,这课知识相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这些都构成本课学习的有利条件。困惑点:学生有婚姻、夫妻等内容有粗略的感性认识,但不全面不准确。法律知识理论较为繁琐,实际运用又比较灵活,学生掌握较为困难。 发展点: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当今时政和当下热点,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素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发展的特点,运用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创设情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三、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目标:夫妻关系的内容、核心、夫妻平等人身关系的体现、夫妻财产关系的特点及内容、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以及处理原则、夫妻一方财产的内容、夫妻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范围的确定。 2.关键能力目标:明确夫妻关系的核心,准确理解夫妻平等的内涵,培养平等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夫妻人身关系及其主要表现,培育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把握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处置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财产分割案例,运用财产关系的相关规定,明确财产归属,减少财产纷争。 3.学科素养目标: 通过议题的活动教学,学生能够识记夫妻关系的核心,了解夫妻人身关系的主要体现,并能说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培养平等、法治意识,财产问题、子女问题需要商量。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理解夫妻人身关系的主要体现;通过案例分析,区别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以及它们的处置办法。调查生活中夫妻财产纠纷,总结纠纷产生的原因。夫妻平等不等于均等,明确处理家庭问题也要秉承科学精神,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 4.核心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认同我国法律对夫妻平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夫妻平等不等于均等,处理家庭问题也要秉承科学精神,理解财产需要依法处置,财产问题、子女问题需要商量解决,学会在生活中做好夫妻平等的宣传,给夫妻财产纠纷提供法律帮助,把法治作为学习、生活、工作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治理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精神,认同依法治国,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夫妻人身关系的主要体现;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 2.教学难点: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区分;理解夫妻地位平等。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同学们的主体性,让同学们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获得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这是我的设计思想。所以本节课,我先以辩论的形式导入本课,让同学们享受探索辩论的乐趣,最后设计了一个延伸活动,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将来自己如果构建和谐的婚姻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师用书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辨析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及课程资源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严某是某企业的总经理,温某是另一家企业的业务经理,两人结婚后工作都很忙。温某经常出差,平时应酬亦多,严某为此颇为不悦。 严某:我的收入高,男女适当分工好,温某辞职回家就对了。 温某:男女平等,严某无权要求温某当“全职太太” 男生代表严某的观点,女生代表温某的观点,进行辩论。 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实例来进行辩论,辩论的形式导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氛围。讲授新课 展示子议题一:平等的人身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自我学习,找到夫妻关系的内容、核心、表现。 小组合作探究1:一年后,温某生下一对龙凤胎。然而,好景不长,夫妻二人又因为孩子姓氏问题产生了冲突。你认为孩子跟谁姓呢 严某:孩子应该随父姓。 温某:我自己辛苦生下的孩子应该随母姓。 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做好相应的笔记。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总结答案。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总结答案。 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并回答该问题,做好笔记。 以议题式教学展开,探讨方式拓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分享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实现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实现有效、和谐的师生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理解平等的人身关系。小组合作探究2:100万元资金的支配权归谁? 严某:婚前买了80万元股票,婚后赚了20万元。 温某:股市风险太大了,不能再买股票了。我们已经结婚了,这100万元就是两人的共同财产。 展示子议题二:平等的财产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5-56页,找到:1.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内容;2.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的范围;3.夫妻处理财产的方式:夫妻约定财产制;4.处理好夫妻财产问题的关键。 学生进行第2个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总结答案。 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做好相应的笔记。 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并回答该问题,做好笔记。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同学的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形成学习成果,享受获得成就体验的。回归议题:播放学生采访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将来你如何构建和谐夫妻关系? 学生畅所欲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练习 展示习题: 1.夫妻双方都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一规定体现了( A ) A.男女平等原则 B.一夫一妻原则 C.保护妇女权益原则 D.婚姻自由原则 2.男女平等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表现为( C ) ①男方多挣钱,女方多做家务 ②夫妻间人格上的平等 ③夫妻间地位上的平等 ④夫妻间在承担家务上对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D ) A.夫妻一方的生活用品 B.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 C.经过若干年以后的夫妻一方婚前财产 D.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学生自主阅读习题,进行思考。 课堂练习准备了3道选择题,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学生解读、评析时政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家大事。作业设计 1.基础题:绘制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的思维导图。 2.拓展题:访谈父母或其他家庭的夫妻,了解夫妻在家庭中的关系,理解夫妻平等的内涵,懂得夫妻平等在维系婚姻、构建和睦家庭中的重要性。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设计基础题:绘制本单元思维导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拓展题:在于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政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清晰明了,突出本节课的思维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A级B级C级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学习态度学习专注度高,善于与人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具有一定学习专注度,能与他人合作,听取他人意见,有参与讨论学习专注度低,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极少参与讨论学科知识基础基础知识扎实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基础薄弱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发言有条理,能准确运用学科专业语言能发表观点,能简单运用学科专业语言极少发言,不能准确表达学科思维能力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能用老师或他人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