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解析三大诉讼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解析三大诉讼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9.2《解析三大诉讼》教学设计
片段题目 解析三大诉讼 重点展示 教学技能 演示技能、 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1.课程性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 2.课标分析 课标对于本节课,要求引述各类物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来解析生活中维护权利的典型案例。 【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二框 解析三大诉讼。本框阐述诉讼的内涵和特点,阐明诉讼的类型及其差异。第二框讲述诉讼方式,能够为前者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面对的是高二下学期的学生。该年龄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从学科意义上来把握知识,对于一些带有学科性质的名词,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且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缺乏坚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目标与素养: (1)认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对于诉讼的相关规定 (2)结合法律规定和生活实力,了解诉讼的内涵、特点、类型,理解其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3)结合法律案例,了解不同初中类型的诉讼目的,提起主体,适用范围,适用法律,自觉践行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结合生活势力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不同调节方式,了解他们在主持机构、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2.情境与问题: (1)通过结合社会生活实例,了解特点,类型,理解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2)结合法律规定,提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3)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商事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商事仲裁基本制度,提高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案例法,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通过案例法、研读法、讨论法,了解民法典的制定过程。 (3)通过合作交流法、案例法、研讨法,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决议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参与调解与仲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诉讼的含义,地位,特点; 2.什么是诉讼法?我国有哪些诉讼法?; 3.诉讼的主要类型; 4.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主体。 教学难点: 1.诉讼的含义,地位,特点; 2.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主体。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大单元教学法 2.议题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3.合作学习法 4.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板书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2分钟) 【导入活动】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 布置思考:什么是诉讼?诉讼的类型有哪些?我国有哪些注重相关法律? 学生简单作答 具体过程: 同学们,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进入选择性必修二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三十岁的相关问题。 现在,我们先来观看一条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诉讼?诉讼的类型有哪些?我国有哪些注重相关法律? 这条视频阐述了我国的诉讼制度。2022年3月1日,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实行,这一规则方便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在线参与诉讼。提高了运用诉讼解决民事纠纷问题的效率。 这节课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关于诉讼的相关知识点。是的 【预设学生】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 通过一则视频进行导入,既可以自然地引出诉讼这一课题,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诉讼制度的的思考,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便于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这样效果更好,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环节二: 讲授新课 (35分钟) 环节三:巩固练习 (2分钟) 环节四:课堂小结(1分钟) 知识点一:诉讼及其特点 1.诉讼 (1)含义 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3)特点 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①公权性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②程序性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③强制性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④终局性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2.诉讼法 (1)含义 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我国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探究一】 材料一:陈某在小区散步时见一条狗很可爱,便去逗引,结果被狗咬伤。陈某要求狗的主人石某赔偿其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共计一万元。但石某认为,如果陈某不主动逗狗,狗是不会咬她的,因此不同意赔偿。陈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石某赔偿其相应损失。 材料二:张某从某县山区的居民处收购了无合法来源的玉锦蛇,准备高价销售牟取利益,被县林业局执法人员查获。县林业局以王锦蛇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张某未办理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为由,认定该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决定依法没收王锦蛇,并对张某给予罚款处罚。张某认为县林业局作出行政处罚的主要证据不足,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 材料三:某日下午,华某携水果刀窜至某中学附近小巷,将学生常某拦住,采取威胁.殴打等手段,将常某的手机和运动手表抢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经审查,以抢劫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华某的刑事责任。 布置思考: 思考:上述案例中提到的诉讼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案例一提到的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主要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可以提起。 案例二提到的是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主要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案例三提到的是刑事诉讼,刑事诉讼主要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教师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三大诉讼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1.三大类型及差异表现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①民事诉讼 诉讼目的: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问题。 提起诉讼的主体: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②行政诉讼 诉讼目的:解决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提起诉讼的主体:可能是有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③刑事诉讼 诉讼目的: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法的问题。 提起诉讼的主体: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案,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探究二】 2022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三十四批指导性案例。一度引发全网热议的“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案”也在其中。 2020年7月7日18时许,郎某在杭州市余杭区某小区东门快递驿站内,使用手机偷拍正在等待取快递的被害人谷某(女,1992年出生,务工),并将视频发布在某微信群。后郎某、何某分别假扮快递员和谷某,捏造谷某结识快递员并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信聊天记录。为增强聊天记录的可信度,郎某、何某还捏造“赴约途中”“约会现场”等视频、图片。7月7日至7月16日期间,郎某将上述捍造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39张及视频、图片陆续发布在该微信群,引发群内大量低俗、侮辱性评论。 8月5日,上述偷拍的视频以及捏造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27张被他人合并转发,并相继扩散到110余个微信群(群成员约26万) 7个微信公众号(阅速数2万余次)及1个网站(浏览量1000次)等网络平台,引发大量低俗、侮辱性评论,严重影响了谷某的正常工作生活。 2020年8月7日,谷某就郎某、何某涉嫌诽谤向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报案。8月13日,余杭分局作出对郎某、何某行政拘留9日的决定。10月26日,谷某委托诉讼代理人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并根据法院通知补充提交了相关材料。12月14日,法院立案受理并对郎某、何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因相关事件及视频在网络上进一步传播、蔓延,案件情势发生重大变化。检察机关认为,郎某、何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被害人的人格权,而且经网络迅速传播,已经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由于本案被侵害对象系随意选取,具有不特定性,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侵害对象,严重破坏了广大公众安全感。对此类案件,由自诉人收集证据并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难度很大,只有通过公诉程序追诉才能及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依法惩罚犯罪、维护社会公共秩序。12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21年4月30日,余杭区人民法院审理后当庭宣判,判决二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宣判后,二被告人未提出上诉,制决已生效。 布置思考: 思考:什么是自诉 什么是公诉 为何自诉转为公诉。 教师提示: 探究答案提示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破坏公众安全感,严重扰乱网络社会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追诉职责,作为公诉案件办理。 对公安机关未立案侦查,被害人已提出自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处理好由自诉向公诉程序的转换。 (知识拓展:行政相对人自诉公诉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我国的自诉案件是告诉才处理的以及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如一般伤害案,公然侮辱、诽谤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重婚案,破坏军婚案,虐待案,遗弃案等。如果没人向法院“告状”,法院则不予审理( 即“不告不理”)。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练习1 1.事诉主要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下列诉讼属于刑事诉讼的是() A.兄弟二人因遗产继承纠纷而提起的诉讼 B。区人民检察院对涉嫌故意杀人的蒋某提起公诉 C股东与股乙公司分红纠纷而提起的诉讼 李先生对市场监督管理局拒发营业执照提起的诉讼 【答案】B 【详解】“兄弟二人因遗产继承纠纷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故A不符合题意。刑事诉讼主要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某区人民检察院对涉嫌故意杀人的蒋某提起公诉”属于刑事诉讼,故B符合题意。“股东甲与股东乙因公司分红纠纷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故C不符合题意。“李先生对市场监督管理局拒发营业执照提起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练习2
2.案例一:陈某在小区散步时被狗咬伤,陈某与狗的主人石某就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争吵不一。 案例二:小张把车停在杭州市萧山区某马路边被交警贴了罚单,但他发现一起停着的好几辆车并没有受到处罚。 案例三:某日下午,华某携水果刀窜至某中学附近小巷,将学生常某拦住,采取威胁、殴打等手段,将常某的手机和运动手表抢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以上问题如果诉讼到人民法院,适用诉讼类型正确的是() A.案一用民诉、案例二适用刑事诉讼、案例三适用行政诉讼 B.案例一适用刑事诉讼、案例二适用行政诉讼、案例三适用民事诉讼 C.案例一适用刑事诉讼、案例一适用民事诉讼、案例主活用行政诉讼 D.案例一适用民事诉讼、案例二适用行政诉讼、案例三适用刑事诉讼 【答案】D 【详解】陈某在小区散步时被狗咬伤,陈某与狗的主人石某就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争吵不一,这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因此,适用民事诉讼:小张把车停在杭州市萧山区某马路边被交警贴了罚单,但他发现一起停着的好几辆车并没有受到处罚,这是对行政机关的处罚存在异议,因此,适用行政诉讼:华某采取威胁、殴打等手段,将常某的手机和运动手表抢走,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已经触犯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因此,适用刑事诉讼,故D入选,排除 ABC。故本题选D。 练习3
3.为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保护,更好发挥“红色基因库”作用,2021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督促有关部门实现烈士墓址和革命旧址全面系统保护。这类诉讼的类型是() 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答案】B 【详解】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问题,A不符合题意。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B 符合题意。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板书】 9.2解析三大诉讼(一)诉讼及其特点 (1)诉讼 (2)诉讼法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板书】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1)三大类型及差异表现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预设学生】 跟随老师思路,回顾知识点。 了解诉讼的含义、地位、特点以及诉讼法等相关知识点。 通过探究一,让学生思考纠纷处理方式,以此引出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二,通过实例——自诉转公诉维权,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知识。 对点训练, 提供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系统地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时把握重点。
教学反思 优点: 整节课逻辑较为清晰,知识点覆盖全面。 采用的案例,如游戏币充值,紧跟时事热点,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并且采用案例与知识点契合度较高。 缺点: 板书死板,没有太多新意,黑板字需要多加练习; 讲授的语言不够简练,授课熟练程度不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缺乏新意,课堂较为枯燥; 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到位,基本在读书本上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解剖。
板书设计 9.2解析三大诉讼 (一)诉讼及其特点 (1)诉讼 (2)诉讼法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1)三大类型及差异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